从物理磁场的视角解读中医精髓

2016-02-16 18:45王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坑杯子阴阳

王波



从物理磁场的视角解读中医精髓

王波

【摘要】中医,遵从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大繁至简。在中医看来,人体最基本的也是物理的问题。本文从中医的时间-阴阳辨证理论,按照人体的生理、病理、体质、免疫力、治疗的顺序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中医;物理;磁场;阴阳;生理;病理;免疫力;治疗

作者单位:100053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广安门医院

医学讲生物,西医讲化学,中医讲物理。阴阳的标杆就是时间,所以有了时间-阴阳辨证理论。中医遵从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大繁至简。只要有基本的自然界的物理的常识,就能理解人体,因为人体存在于自然界,当然要和自然界的物理规律同步,才能好好生存,而不受大自然的打击和磨损。在中医看来,人体最基本的也是物理的问题。下面,笔者以中医的时间-阴阳辨证理论,按照人体的生理、病理、体质、免疫力、治疗的顺序,进行简要论述。

1 时间-阴阳辨证理论下的人体生理的认识

人体从根本上说,要和大自然协调,才能适者生存,怎么才算是适应大自然环境呢?并不仅是可以看得见的环境,无形的磁场环境也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核电站的附近总会出现一些基因突变。说到疾病,首先必须了解一下自己的健康状态,就是医学上所说人体的生理状态是什么样的。人体生物钟节律,不仅是生物学问题,还是物理学问题,不仅是化验指标,还是身体的磁场转换。中医认为,身体应该是由身体内的磁场(即中医所讲的阴阳)指导身体的气血分布。这里所说的是指导气血的分布,而非推动气血的运行,因为气血的运行动力,是西医所讲的肺、心脏,这点中医也不否认,但是气血的分布是由身体磁场所掌控的,何为指导气血分布?比如有人吃的很多,或吃了很多营养品、高热量食品,但就是不长肉变胖,有人喝凉水都长体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营养和热量虽然进入到了体内,但是体瘦的人其磁场就像一个小碗,倒进来再多的水,也只能盛那么一小碗,体胖的人其磁场就像一个大碗,可以充分盛下倒进来的水,这个碗就是人体的磁场。所以每个人磁场都有差异,这就是必然性,而偶然出现的疾病(比如急性腰扭伤)其实都是因子失衡的磁场状态这个必然因素产生。总之,人生理上阴阳磁场影响体内气血的运行分布。病理时,首先是阴阳磁场发生状态的异常改变,导致其所指导的气血出现的异常分布,溢出经络以外的气血,演变成不同的病理产物,而人体自身有清除这些病理产物的免疫机制。以物理模型为例,用马蹄型磁铁和铁砂子场景描述,马蹄形磁铁代表人体的阴阳轴,铁砂子代表气血,两者放在一张白纸上,白纸的边缘是人体的表面,这个体表不仅是外在的皮肤体表,还包括各种影像学检查中人体内在的组织器官。当马蹄形磁铁摆在白纸的正中时,铁砂子顺着磁铁的磁力线均匀分布在白纸上,但是当马蹄形磁铁发生角度或者位置的偏移时,就会有一部分铁砂子顺着偏移的磁力线分布到白纸的边缘以外,而病理产物就是铁砂子漏出到纸外边或淤积在纸边缘的部分,清扫这些淤积的铁砂子的过程就是症状的发生过程。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清除机制就像把垃圾扫出房间外一样,是要把身体内产生的病理产物排出身体以外,才能使留存病理产物的地方得以清洁(就像有痰要咳嗽一样,是一种人体的生理本能),所以人体的体表发生的症状,其实是人体正常免疫的生理反射。西医倾向于把症状尽快压制住,这点从身体长远来讲,还值得商榷。身体的阴阳磁场不断循环,这个磁场循环和气血循环方式不同,气血的循环模式是单方向画圆周的循环,而阴阳的循环模式是摆球模式,不断交替,就像大自然的日夜循环交替。身体磁场出现偏移时,就会不断出现气血的异常分布,从而持续出现病理产物。

2 时间-阴阳辨证理论下的人体病理的认识

人体就像一个房间,有四面墙和一个地面。四面墙壁上有一根与地面水平放置的水管,水管壁是由经纬线构成的平面,地面划分成东、西、南、北、中十字五个部分,以这个地面空间的五个方位代表身体的不同脏器位置以及中医衍生而出的不同的五行代表的身体部位,是研究身体气血层面的基础,而并非是研究中医阴阳层面的基础。这是目前主流中医研究的部分,也是一般老百姓能理解的养生的理论基础。中医时间-阴阳辨证理论关注的不在地面空间的部分,是可见的、有形的部分,认为“无形”可以带动“有形”,即以无形的阴阳磁场带动有形的气血的运行,就像前面提到的磁铁通过其散发的无形磁力线,带动有形的铁砂子分布一样。那么什么才是研究身体阴阳磁场的基础呢?就是时间。因为阴阳代表宇宙自然能量的运行规律,是不同时间点的阴阳磁场的转换交替。这个部分如何体现?就像房间里的那个水管,就是人体的经络,水管里含的是人体的阳气和津液。在不同时间点,宇宙自然的磁场能量就像一个无形的手,去拉扯不同位置的水管,如之前所说,水管的管壁由经纬线编织而成的面构成,所以当手拉扯位置的经纬线出现紊乱时,就会使管壁出现缝隙,其中的阳气和津液从水管泄露出来,就变成了病理产物,所谓“阳气有余便是火,津液有余便是湿”。这里讲的“有余”,不是经络里的有余,而是从经络里漏出,游离于经络之外的阳气和津液,就变成了火和湿。所谓“人无完人”,每个人的身体实质空间都会有不足,身体空间就像地面,不是绝对光滑水平,阳气和津液撒在地面上以后,会存积在不同的小坑里——这就是身体不同脏器的气血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病理产物的模型。人体有一种生理本能,即自身的免疫功能,这种本能,要把小坑里的液体以蒸发的形式排除掉。这个蒸发的过程就是症状发生的过程。所以说,症状的发生是人体缓解内在病理所产生的压力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射,而非西医所说的病理过程。而西药的作用是阻止这种蒸发过程的产生,缓解症状。但这仅是在气血层面进行治疗,从病理产物的层面尽量减少地面的液体,缩短液体蒸发的过程,只是这样做,有时需要坚持不断的进行。如果换一个思路,这个问题还有一种解决方法,即调整水管的阴阳线管壁,使水管不漏,这样就不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液体存积,即身体就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病理产物及症状。

接下来,就要谈到西医和中医时间-阴阳理论对于人体的病理变化的差异。对于西医,人体就像一张没有弹性的纸,而对于中医,人体是一块弹力布。这种对人体认识上的差距,造就了西医总是关注在扭转的着力点(即症状发生点)处,认为这里就是问题所在,仔细研究这个局部的变化,进行微观解析;中医更加着眼于整体,中医认为人体是弹力布,两端的扭转造成中间的着力点,即症状的发生点并不是真正身体失衡的始发点,始发点在身体这块弹力布的两端,即身体整体两端的扭转,造成了身体中间部位各种失衡的着力点,才引发各种症状。所以中医认为人是“一气相承”的整体,病理发生点的失衡其实是这个点的两侧关联点状态不对应所造成的。

另外,中医时间-阴阳理论和西医有一个近乎对立的意识区别,对于身体的病理状态,西医认为是气球的变大过程,由于气不断的注入到气球里,使气球撑大;而从中医阴阳理论的角度,认为这个过程像注射器吸水的过程。简单来说,中医认为病理部位的产生是先有空间的异常改变,才有内容物的填充。西医则认为病理部位的产生,是由内容物撑起空间。这个空间是怎么产生的呢?用两张纸来描述,这两张纸就像人体表层的黏膜,当身体阴阳平衡时,两张纸面积相当,边缘完全重合,而当阴阳产生失衡时,一张纸的边缘和另一张不一致,导致两张纸之间翘出一个空间,即先有空间。这个空间里填充的内容物,是根据不同季节、时间、素体体质因素影响下的综合变化。比如扁桃体肿大,西医是认为炎症刺激,使扁桃体增生,即扁桃体逐渐鼓起,把扁桃体表层的黏膜撑大,但中医时间-阴阳辨证认为先有扁桃体表层黏膜的松弛变大,才有扁桃体增大的空间,使扁桃体被填充变大。西医主张切掉鼓起的黏膜,或将注射器刺入到鼓起的黏膜里,吸干内容物。中医时间-阴阳辨证则认为,把表层黏膜这两张纸的边缘放平齐,达到平衡,使两张纸之间没有空间,中间多余的病理产物就会逐渐消失,身体状态就会得到改善。

3 时间-阴阳辨证理论下的人体体质的认识

时间-阴阳辨证理论所认为的人的体质,是指人体的易趋性质,这是一个广义的定义,不仅包括病理,也包括生理;不仅包括身体,也包括心理。现在人们在谈论体质时,更多的是谈及狭义的身体层面的易患病性。如果把人体比作杯子,杯子边儿的外缘光滑平整,内缘厚薄参次不齐,在杯子里垂直插根筷子,这个筷子就是人体内的阴阳轴,杯子边儿就是人体的身体实质,杯子内缘就是气血运行之处,气血紊乱时此处可发生病理变化,进而产生病理产物;杯子外缘是人体的体表,外缘的厚薄就是人体的体质,当杯子里的筷子不垂直自转,而是倾斜摇摆的转动,会打到杯子内缘,而杯子内缘最厚之处一定会先被筷子敲打到,被敲打处产生磨损,就是人体的病理变化,此处就会产生病理产物。此时,人体就会开始自我修复功能,把磨损产生的病理产物,由内向外推出到杯子外壁缘,从而产生此处相对应的症状。所以症状的产生,是提示身体内部有磨损出现。究其原因,还是提示身体阴阳轴转歪,打击到身体杯子的内缘而产生磨损。同样是阴阳轴失衡,不同体质的人,产生的症状也不同,这是体质的多样易趋性特点。即使在同一位置,由于厚度不同,越薄的杯子内壁缘越容易被转歪的筷子打到,这就造成有人容易产生症状,有人不容易产生症状,这就是体质的强弱易趋性特点。

杯子内缘的厚薄决定是否容易发生病理变化,这个杯子的厚薄程度就是人体体制特点,是不可变化的,除非长时间不间断的用药进行调整。但是只要停止服药,还会恢复到杯子内缘厚薄的原状。这种治疗仅限于长期用药改善生存质量,没有达到治疗后停药的根本目的。

借这个模型,可以解释几个名词。体质,众所周知,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就像这个模型里的杯子内缘的厚度不一样,杯子内缘就是脏腑,不同的人,各个脏腑的功能强弱不一样;病理产物,就像杯子内壁被筷子碰到摩擦后,产生的不同磨损状态;症状,就是杯子外壁的各种表现。杯子外壁的不同位置,其症状表现各式各样;脏器及组织,即中医讲的五脏六腑,就像杯子内壁的各个具体部分。

生病时,筷子接触到杯子内壁,产生磨损,杯子内壁本身是可以修复的,但是这种修复以把这种磨损传递到杯子外壁,即产生症状为代价。所以症状的发生,其实是身体内里真正病位点修复以及同时把病理产物排出的过程,病理产物就是失衡能量通过影响气血异常变化转化为实质的物质。在关心具体的疾病的同时,不能忽略最为关键的人体磁场。筷子就是人体阴阳磁场的轴。不能只关心杯子的磨损程度,而不去考虑筷子为什么会去磨损杯子。

4 时间-阴阳辨证理论下的人体免疫力的认识

上文说到了杯子内缘厚薄特点,即人体的体质。但是,筷子敲打杯子内缘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杯子内缘的厚薄因素(即体质特点),另一个就是筷子发生倾斜的难易程度,这取决于阴阳轴上缠绕的阴阳线的弹性,这个阴阳线的弹性就是人体的免疫力。阴阳轴上缠绕的阴阳线是有磁力的,受大自然磁场影响,并形成人体自身的磁场。随着时间不同,大自然磁场的磁力轴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体的阴阳轴正是由上边缠绕的阴阳磁力线带动下转动的。当人体的阴阳轴能够和大自然当时的磁场的轴角度一致,就是人应于天。当身体的磁力轴和大自然的磁力轴方向不一致时,就要看缠绕在人体磁力轴上的磁力线的弹性如何。此时在中医看来,人体已经进入不健康状态。而当这两个磁力轴的偏差角度尚在阴阳线的弹力范围内时,阴阳线还可以勉强借其弹性把阴阳轴调整到与大自然的磁力轴角度一致,但是这个过程不稳定,而且会消耗部分阴阳线的弹性。换句话说,这个过程会消耗人体的免疫力,使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当阴阳线的弹性已经不足以完全弥补人体磁力轴和大自然磁力轴偏差的角度时,人体的磁力轴就会偏斜转动,此时就会打到杯子内缘,使杯子内缘发生破损,发生病理变化,人体此时就处于疾病状态。这就是免疫力和亚健康状态、疾病状态的关系。

这种身体磁场是如何造成的失衡呢?这是由于在大自然磁场的转换时点,环境中的各种衍生磁场干扰了人体自身的磁场转换,使得自身的磁场转换并没有与大自然磁场同步,也就是人体磁力轴的方向和大自然磁场的磁力轴并不是同一角度,造成人体的磁场失衡。值得指出的是,阴阳失衡并非单纯指人体自身的阴阳失衡,而是人体阴阳状态和大自然阴阳状态的不同步,这是中医最纯粹的整体观念,是天人相应的大整体观念。

所谓免疫力低下和免疫力过激,是西医对免疫力的定性的认识。而中医对免疫力的认识,在于人体适应大自然变化的能力范围,是一个双向变化区间,是可变化的量的范围,是定量的认识。免疫力就是阴阳线的弹性,中医认为的免疫力降低,其实说的是这种适应量的范围的减小。不论是哪种化方向,其可变化的幅度均在减小,这才是中医认为的免疫力减弱。那么是什么造成阴阳线弹性减弱的情况呢?是过度扭转。如果把人体的阴阳线比做一根橡皮筋,当橡皮筋过度扭转时,就会使橡皮筋的弹性丧失,此时免疫力减弱。

人体的免疫力就像一个跷跷板,这个跷跷板是金属的还是塑料的,就是前面提到的人体体质强弱的易趋性。免疫力主要是需要平衡,无论跷跷板是塑料还是金属,其所能承受的物品重量,都主要取决于跷跷板是否处于其平衡位点。跷跷板的板就是人体阴阳线,其粗细反应在人体上,就是体型的大小。当跷跷板的支点不在其平衡位时,翘起来的一边就是西医讲的免疫力过激(即过敏)表现的一侧,沉下去的一边就是免疫力低下表现的一侧。跷跷板上承受的物品,是人体磁场与此时大自然磁场的差距所产生的能量对人体免疫力的冲击,该物品的重量就是这种能量冲击的强度。

提到免疫力,有人也许会想到内分泌,内分泌紊乱与磁场紊乱有关吗?也是免疫力紊乱造成的吗?在这里姑且把人体比喻成毛巾,身体的阴阳线纵横交错,编织成一个一个平面,这条毛巾也是由纵横交错的阴阳编织而成。正常情况下,毛巾含水,但含而不漏,水只在毛巾规律的旋转时,随着毛巾旋转所产生的松紧变化,少量漏出水或吸进水,这个水就是人体内分泌的激素,正常情况下随着人体的生物钟规律不断适量增减。但是当构成毛巾的阴阳线旋转失衡时,毛巾整体就会出现扭转过度或不足,造成毛巾中的水拧出过多或吸入过多,这就造成了内分泌的激素水平的紊乱。

上文提到了内分泌,那么精神、心理疾病和身体磁场失衡有多少关系呢?关系应该很密切。中医一直讲身心合一,身体和情志密不可分,而精神、心理都属于中医的情志范畴。其实身体和情志两者的交汇点就在阴阳磁场上。举个很贴切的例子,人的身体由磁力阴阳线旋转交织而成,就像老式收音机的调频装置,如果调频装置上的金属线转乱,可能会出现杂音,人体情志接收到的电波信号就像收音机收听到的电波一样,虽然不可见,但是磁场失衡导致情志接收错位,就出现了情志障碍,出现精神、心理失常。同时人体阴阳磁力线的旋转失衡,直接导致的就是身体实质的变化,产生亚健康和疾病等非健康状态。

5 时间-阴阳辨证理论下的中医治疗的认识

接下来讲一下如何应用时间-阴阳辨证理论看待疾病的治疗。

首先从西医和中医的治疗层面和方向开始讲解。可以运用一棵树作为模型来说明以上两种治疗层面的差别。把树作为人体,树干是人体的阴阳磁力轴,树枝是人体的气血,树梢是人体的外表症状反应点。现在树梢偏离原来位置,随之发生了症状。西医认为是树梢本身出现了问题,此时西医关注的是怎么有效缓解症状,也就是怎么把偏离的树梢最有效最快的恢复到原位。而在“气血辨证”的思路看来,应该由表象推断到内里,即由哪个树梢出现偏移顺着人体自身的整体对应的关系,由出现偏移的树梢推断出其所属的树枝,把树枝放正,树梢自然就恢复原位。但“阴阳辨证”的思路是看到树梢偏离原位,不去推衍它属于哪个树枝,而是由树梢偏离原位这个表象,直接得知树干偏斜。因此不论这个树梢属于哪个树枝,也不论是否还有其他树枝和树梢发生偏斜,都是直接扶树干。众所周知,树干最粗,附着其上的树枝较细,树梢最细。当树干由于外力作用出现偏斜,树枝和树梢也顺着树干偏离原始位置。树梢是外表症状反应点,树梢偏移则一定发生症状。

那么当微风吹过树梢使其偏离原位,树枝、树干比较粗,没有被微风吹动偏离原位,这种情况下,是否能说也是树干偏斜造成的?此时还需要扶树枝,扶树干吗?以树为例,是因为树枝、树梢是柔软,有弹性的,符合人体阴阳线的弹性。而阴阳轴就像树干一样,是无弹性的,虽然这个轴在不断转动,但是不能弹性变化。通过上文可知,症状出现(即现代医学认为的发病)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阴阳轴出现偏斜,二是绑在阴阳轴上的阴阳线弹性完全丧失。所以微风吹过树梢使其偏离位置,而没有使树干偏离位置,就不会是病理性症状。

接下来,谈谈中医的阴阳层面和气血层面的治疗思路的区别。用铜锣和铜锤的模型阐述两者区别。假设人体存在无数个铜锣,但只有一个锣锤。人体的阴阳轴是锣锤,铜锣是气血,锣锤敲打铜锣产生的震动就是病理变化过程,震动产生的声音就是发生症状的过程。

对于身体的这些“铜锣”,有的医家按照上中下三焦归类,有的按照五行归类,有的按照脏腑归类,有的按照卫气营血归类,其实都没有脱离“气血”这个层面。所谓 “锣响”,就像“脾胃虚弱”一样。虽然表面是“锣响”,但根本原因是“锤敲锣,锣才响”。所以说,“脾胃虚弱”只是“锣”的层面,是“脾胃”这两面“锣”,发出了“虚弱”这个性质的响声,更加根本原因是阴阳轴这个“锤”敲打“脾胃”这面“锣”,才发出了“虚弱”这个响声。

铜锣(气血)被敲打后,“震动”就是身体的病理变化过程,可以靠产生声音来逐渐消除掉这个“震动”的能量。对应在人体,其实铜锣损伤面(病理变化)的修复过程就是症状发生(声音发出)的过程,身体内的铜锣震动的病理变化点,通过发出声音向表面发出症状,把淤积其上的病理能量以症状的形式传达到表面,达到病理变化点自我修复的过程。症状是负面能量排出体外的正常生理反射,“阴阳辨证”的治疗就是把锣锤摆正,真正解决身体出现症状的根本原因。如果仅在气血层面,即铜锣的层面着眼,那么到生物钟一个循环周期后,锣锤再次敲打该铜锣,不断重复这个病理变化过程和症状发生过程。

如果听到锣发出声音,有哪些解决方法?第一种方法,用罩子把锣罩起来,使声音不再传出——即直接控制症状,如咳嗽时的强力镇咳;第二种方法,用手扶锣,停止震动——即消除病理产物,如咳嗽时的化痰;第三种方法,直接把锣向外拉,使其不被已经倾斜的锣锤敲打到,如宣肺、敛肺、清肺、温肺等等治疗方法;第四种方法,是在铜锣表面盖上一层泡沫塑料,保护铜锣即使被锣锤敲打到,也可以尽量减震,举例如补益脾胃,使其功能提升而少生痰,减少咳嗽发生。应用这四种方法,症状都会好转,但反复性问题不易解决,需要持续治疗,才能持续控制症状,但身体仍处于亚健康状态,症状有可能反复发作。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把此处失衡的能量转移到身体其他地方。比如把肝这面锣拉的远离锣锤,又使脾暴露在锣锤之下,变成锣锤敲打脾这面锣发出震动。虽然“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但五脏相通,保护脾,会不会肺出现症状?如果通过治疗把五脏六腑这些锣都拉出来远离锣锤,弹性全部用完,就会消耗免疫力。第五种方法,用手去转动造成阴阳轴失衡的阴阳线,使阴阳线恢复到当个季节及时段的正常扭转状态,阴阳轴和大自然的磁力轴合拍,当锣锤不再转歪,就不会击打到铜锣,产生后续的一连串变化。

身体的阴阳轴每年随时间不断变化。所以人体这个阴阳轴不是一年四季在每个不同的磁场状态下都会发生倾斜,不同时间段,阴阳轴受力点不同,导致一年四季人体的阴阳轴有不同受力点。人可能只有一个受力点失衡,过了这个时间段,这个失衡的受力点不再是阴阳轴的决定性受力点,阴阳轴自然就转正了。而在这期间的治疗,只是保护这段时间倾斜的轴不打到锣,过了这段时间轴正后,停止治疗就不会再有锤打锣的情况。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只在特定时间发病。第六种治疗,扶锣锤,摆正身体阴阳轴。这种治疗可以避免症状的反复发作以及慢性病的病愈。

提到慢性病和反复发作性疾病,可以用之前提到的水管和地面的模型来描述。水管的管壁由纵横交错的阴阳线编织而成,管壁有磁力和弹性,也有纵横线之间的孔隙空间,而非绝对密闭的金属管子。地面随着时间不断重复的高低起伏而摇摆。首先,地面小坑里的液体溢出来,才会有症状出现,若小坑里液体没有满,则只是亚健康的状态。其次,撒到地面的液体,会首先去灌满地面的小坑,基本不会停留在没有小坑的地面,这就是为何相同的体内失衡能量首先会冲击某个体质点,其他非体质点会一带而过,不会存积或者存积很少。第三,当水管漏出一杯量的液体到地面时,承接液体的小坑越多,每个小坑就越不会满,这说明当阴阳轴失衡时,同样出现等量的失衡能量,有人会表现出症状,有人不会表现出来;每个小坑越深,越不容易被液体灌满,这说明在等量的失衡能量的前提下,有人症状表现可特别严重,有人表现则很轻微。

基于以上三点,先假设地面固定不动,根据地面小坑的分布情况可以分成四种体质:第一种体质特点:地面小坑数量少,小坑浅。这种体质的人经常闹小毛病,但不会得大病,因为小坑数量少,比较浅,症状容易显现出来,但不会存积太大液体在地面,没有在身体气血里存积太多的失衡能量。第二种体质特点:地面小坑数量少,小坑深。这种体质的人总是反复出现一两种症状,因为液体经常从少数几个坑里溢出来。第三种体质特点:地面小坑数量多,小坑浅。这种体质的人总是没有明显症状,但是总有说不出来的不适。因为每个小坑都盛不下太多液体,但是小坑太多,无法具体到哪个小坑的水溢出的多,这种体质的人平时给人感觉不太精神,但是又没有疾病。第四种体质特点:地面小坑数量多,小坑深。这种体质的人平时很少表现出症状,一旦生病就很严重,因为一旦等到小坑开始溢液体出来,地面的坑里一定存积比较多的水,也就是身体里存积了比较多的失衡能量。

洒到地面上的液体,在地面摇摆中变得更加趋向于流向地势较低之处。这里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地面较低处有小坑,从水管漏出的液体更加容易灌满小坑,这个时段体质较弱,更容易受到冲击,常见症状更加容易出现。第二种是地面较低处没有小坑,地面较高处才有小坑,此时即使水管有液体漏出,也仅存积在地势低洼处,只有液体漏出过多,才会没到地势较高处,灌进小坑里,此时是身体不易发病的时段。第三种是地面小坑比较普遍,无论地面怎么摇摆都会有不同的小坑被灌进液体,也就是不管什么时段都会出现症状,只是症状表现不同。因此,不论地面怎么转动,小坑怎么分布,只要抓住水管漏水这个根本原因,调整水管管壁的阴阳线,使水管里的液体含而不漏,就不会出现地面小坑里存液体的情况,所以调整阴阳平衡才是解决疾病的根本之道。

调理阴阳平衡固然重要,但很多患者主要关心自己的症状表现,这需要用以下模型来说明一下。

首先就是门铃模式,当身体阴阳失衡,失衡的能量就像站在门外的人,不断冲击气血这道门,开始是按门铃,门铃响动就是症状发作。如果觉得门铃响的烦人而卸掉门铃电池,可以把症状直接压制住,但这只是“掩耳盗铃”。因为即使卸掉门铃,这个人还是会用手敲门,直到他冲开门才罢休。而手敲门和脚踢门的受力部位以及发出的响声和门铃不一样,这就是症状的转移。开始可能只是鼻塞,治疗鼻塞后,眼睛又发胀,就是这个道理。

再有是壶的模型,当听到壶盖不断敲击壶沿儿的响声时,可以直接用手按住壶盖,虽然快捷有效,但是不能松手,因为一旦松手,壶盖又会开始做响。关键问题在于,壶盖不断敲击是由于壶里的水被烧开了,导致壶里的水烧开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壶底下有火不断烧壶里的水才是根本原因。所以根本解决办法是,灭掉壶底下的火。这虽然不如直接按壶盖见效快速,但熄火后不用持续治疗,这是治病停药的层面,只有解决了根本原因才可以做到。

6 时间医学与阴阳辨证的结合点

中医对大自然变化的研究主要是以时间为坐标。而阴阳是大自然磁场的表现标签,所以时间和阴阳最主要的结合点,就是“磁场转换”。而中医论及“阴阳”的特点,主要突出一个“变”字,大自然的阴阳磁场无时不在变,就像一年四季的变化,其实是由每天的逐渐变化组合而成,而每天的变化是由每个时刻的变化组合而成。人体内的阴阳磁场也是如此,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五运六气是描述大自然磁场变化的一个以年为单位的坐标轴。五运六气的科学性已经被大家所认同。一年四季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从五运六气里的“主运”范畴来讲,已经广泛应用于目前中医养生保健。但是这并不全面,客运、客气、主气的临床应用仍然很少,关键问题是没有认识到时间转换产生的对人体磁场变化的应力点在哪里。经过笔者多年研究,发现时间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其应力点就在人体阴阳磁力线的转动变化上,这是传统中医对人体生物钟节律的描述。

每年的节律是人体受太阳磁场变化的影响,但除此以外,人体还会受到月亮磁场变化的影响,因此人体还有每个月的生物节律,同样也是身体阴阳磁力线的转动变化节律。受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了每日节律和每个时辰的节律,以至于每分钟人体阴阳磁力线的转动变化都有一定节律可循,但这种节律必须以“五运六气”为基础,才可以描绘出的。

7 时间-阴阳辨证理论下对一些保健误区的认识

临床上经常有患者担心自己是不是虚,需不需要补。这是一个思维误区。还是用管道的模型来说明,管道就像人的经络,里面含有人体的阳气和津液。当管壁泄漏时,管道里的阳气和津液外泄到组织间,形成火、湿等病理产物,病理产物通过症状发出体外。同时,经络内的阳气和津液由于部分外泄,导致经络内的含量降低,这就是患者觉得虚的原因。但是在没有解决经络管壁泄漏的前提下,妄用补药,等于给管道内注入新的阳气和津液,虽然经络内阳气和津液因此有所充盈,但会有更多漏到经络以外,形成更多病理产物。这就是有的人虚不受补,一补就上火(阳气补多了,气有余便是火);有的人越补觉得身体越困重(津液补多了,痰湿加重了)。所以不要轻易用补药,调整阴阳平衡,修复管壁更加重要。

世易时移,中医最主要是掌握精髓,然后再根据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做出调整。如金元四大家,四位医家根据自己所处的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治疗原则迥异。现在主要的环境问题是磁场紊乱,衍生磁场的辐射,以及所居住地区地下矿藏含量的巨变,都严重干扰人体的阴阳磁场,导致怪病丛生。想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阴阳磁场的角度运用中医进行治疗,而不是照搬之前的气血层面的调理。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我们生存的磁场环境反而是在紊乱中退步,所以我们应该把握中医的精髓——阴阳磁场,与时俱进。

Interpretation of the Essence of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hysical Magnetic Field

WANG Bo, The affiliated Guang’anmen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53, China

[Abstract]Tradition Chinese medicine is always in accordance with tradition Chinese culture, and it is believed that simplicity is the ultimate sophistication. In the aspect of tradition Chinese medicine, the essence of human belongs to physic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physiology, pathology, physique, immunity and treatment under the tradition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dialectic time as well as Yin and Yang.

[Key words]Tradition Chinese medicine, Physics, Magnetic field, Yin and Yang, Physiology, Pathology, Immunity,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05-0187-05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05.132

猜你喜欢
小坑杯子阴阳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杯子里有什么
杯子
粘在一起的杯子
服药先分阴阳
法于阴阳
有趣的平衡球
有趣的平衡球
神奇的杯子
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