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弘一大师)研究纪事》序

2016-02-16 02:14李莉娟
天津史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画刊先祖李叔同

李莉娟

我的祖父李叔同,即出家后的弘一大师,是中国近代文化名人和佛教律宗祖师。我虽然没有福报与先祖谋面,但通过聆听家父的讲述和阅读曾亲近过先祖的前辈们所写的纪念文章,对先祖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先祖父,名文涛,字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出家前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的书法艺术精湛,“朴拙圆润,浑然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先祖一幅字为无尚荣耀。先祖父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是中国话剧的创始人,是把西洋画引入中国的第一人,是中国水彩画的开拓者。他以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了著名画家丰子恺、潘天寿,音乐家刘质平、吴梦非等一代文化名人。出家后,精研律学,编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等著作,使中断了近八百年的南山律宗得以继承弘扬,被佛门尊为第十一代律宗祖师。

先祖父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文化名人,因其卓越的文化贡献和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长期以来一直是僧俗两界长叙不衰的话题和文人墨客竞相研究的课题。有关先祖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林子清先生为此奉献了毕生精力,他多方收集资料整理出版的先祖年谱,代表了当时研究的最高水平,至今仍成为广大弘学研究者们必读的“工具”书。

先祖父是从天津这块沃土走出去的。在故乡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结识了许多对其后来产生影响的老师、同学和友人,比如赵元礼、徐耀庭、唐静岩、王襄、孟广慧等。先祖在津与前辈、兄长、友人的书信、题联、篆刻等,都为世人珍藏。早年创作了许多与天津有关的诗文,如:《西江月——宿塘沽旅馆》《夜泊塘沽》《津门清明》《赠津中同人》《感时》等。歌曲《忆儿时》记录了祖父童年时期的美好时光,这些都是对故乡情结的流露。先祖出家后,津门故旧有的到江南前往佛寺看望,带来有关消息,津门转相告语,都怀有无限的深情。

作为先祖的出生地——天津,家乡人对其研究从他出家后便开始了。天津几代乡贤、热心人士和我们“桐达李家”的亲友及李家后代,对先祖的研究一直赓续不断,取得一定收获。特别是对个别领域的探索,属于起步较早的。在天津出版的《语美画刊》是早期研究先祖的主要代表。《语美画刊》是一种小型彩印画刊,每周一期,八页,1936年9月9日创刊,1937年7月21日终刊,除1937年春节停出一期外,共出版了四十五期。内容多是讲文物珍藏,谈诗、画、书、印,介绍戏剧曲艺和旅游览胜的。画刊整体显示这是当时一些乡贤耆宿和新知识界共同经营的,类似一种“同仁刊物”性质的交流园地,内容围绕着两个主题:怀念李叔同,赓续清初自有水西庄以来的津沽文脉。画刊的质量是上乘的,属于阳春白雪的档次。《语美画刊》的支持者和撰稿人中,多与先祖及李家成员有着师友、亲朋和乡谊等密切关系,如赵幼梅、王仁安、姚品侯、王纶阁、王雪民、马景含、陈筱庄诸氏,其中赵幼梅是先祖学诗词的业师,王仁安在杭州与先祖也多有往来,俩人在所设专栏《藏斋印存》和《拙老人笔记》中都论及先祖。陈筱庄为北京高等师范(现北师大前身)的校长,1915年去杭州时曾邀约先祖北上执教未果。王纶阁是我国最早鉴识和收藏甲骨文的学者,姚、王、马诸位也均为天津名士,均设有专栏,或供过文稿,或有过介绍等等。

《语美画刊》有《介绍弘一法师》的传记连载,设《意园藏印》和《李叔同先生治印》专栏,刊出先祖早年照片和先祖母俞氏夫人的照片,还独家透露了先祖于1937年“七七”事变前后在青岛湛山寺弘法期间,天津佛教居士林曾派人去青岛商请先祖回乡弘法的讯息,这是过去研究中少知的。该刊之所以注意宣传先祖,有一些外间少知的因缘,主编刘幼珉的外祖父为郑彤勋,是为我们“桐达李家”经管桐华、桐达、桐兴茂三家钱铺的经理(当时称“铺掌”)。刘本人和撰写《介绍弘一法师》一文的“忆真室主”(杨宝光,字珍甫)都是先父李端的同学。先父和我七伯父李晋章(名麒玺,1895-1945)在弘扬先祖的事业中,也对《语美画刊》有过帮助、支持。

天津佛教界在大悲禅院内所建弘一法师纪念室于1956年建成开放,成为当年天津佛教界的一大盛事。此外先祖生活、弘法所到过的地方,民间及宗教界也纷纷成立了研究性组织,例如天津李叔同——弘一大师研究会,泉州弘一大师研究会等,他们以弘扬先祖精神,发掘与先祖有关的史料,组织各类纪念性活动为己任,最终形成了颇有影响的弘学研究圈。这其间,尤以泉州陈珍珍老师为最突出代表,陈老师笃信佛教,受先祖的影响最深,在研究的同时,将先祖的精神融入在工作和生活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时将收集的大量资料进行整理,编辑出版的《弘一大师全集》,以其内容之全面、资料之翔实,创造了当代弘学研究的新高度。

杭州师范大学组建的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首次将民间自发研究先祖的行为上升到专业的、教育的、文化的层面,随后天津、杭州、浙江平湖等地也相继建立了隶属于文化部门的纪念馆,这不仅表明了政府、教育界、文化界对先祖所做贡献的认同,同时也为先祖的研究和精神传承注入了官方和学界的力量。

2008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出资复建了先祖早年生活的故居,并藉此建立了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成为展示先祖业绩、传承先祖精神,弘扬天津文化的新窗口、新名片。开馆以来,在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的领导下,纪念馆积极致力于先祖文化贡献和人文精神的弘扬与传承,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加速先祖文化品牌的确立与影响力的提升拓展,如组织开展“李叔同人文精神进校园”活动,自办和引进《有情世界——丰子恺书画展》《难忘恩师情——中国现代著名音乐家刘质平生平展》等多个与先祖有关的展览,编辑出版《华枝春满——李叔同书法、信札集》等。特别是2013年,适值先祖出家九十五周年之际,在沈岩馆长精心策划和多方协调下,平湖李叔同纪念馆、杭州李叔同纪念馆、温州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等单位,倾献馆藏先祖墨宝和信札真迹,联合在津举办了《华枝春满——李叔同书法信札真迹展》,成为迄今为止在天津展出时间最长、展出真迹最多、参展单位最众的一次先祖真迹展,使津门父老乡亲能够零距离拜观先祖的毫端舍利。

此次由沈岩馆长在任期间牵头组织编写的《李叔同(弘一大师)研究纪事》一书即将完稿并被列入天津市地方志资料丛书,在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一批学者出于对先祖的景仰而致力于相关研究,不仅表明弘学研究后继有人,也体现了天津弘学界的新作为,对于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自觉与责任担当、对于本书选题策划的创新和大胆尝试的勇气,我深表钦佩,在此预祝天津弘学界的研究更上层楼,再创佳绩!

(本文作者系李叔同的孙女)

猜你喜欢
画刊先祖李叔同
大河村奇遇记
智力画刊
弘一法师的账单
李叔同谈“咸与淡”
怀念亲人,不忘先祖
弘一法师李叔同(上)
李叔同的一个动作
静寂的故宫博物馆
幼儿画刊
ず柩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