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观点摘编四则

2016-02-16 02:22
天津史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志书篇目重点

李祖炎谈方志述体编写 首先要明确概述的概念和功能。概为“概要”,述为“记述”,连成句式,就是“概要地记述”。概述的功能,一是以纲带目。用简洁的文字将各篇章的内容连成一块,将精华集中在一起,浓缩成一幅完整的立体画卷,形成全志之纲,把所有的目统领起来,从整体上展示出一地总概貌。二是彰明因果。使用点睛之笔进行必要的精论,既探究原因,又交待结果,从而阐明了联系,穷究了原委,彰明了因果,揭示了规律。三是引导阅读。即可从概述这个窗口拓展出去索览全书,顺藤摸瓜,事物运动的历史和现状当全局在胸。四是便于取料。从概述中就可以如愿以偿,获得精华,既节省时间,又免费精力。其次,要采撷概述应述的内容。所述内容应当“源于全书,高于全书”,或是“源于条目,高于条目”,意思是取材于书中条目记述的资料,但撷取入述的又是从若干资料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即是精要的资料。要在取材和结构上坚持面、线、点的结合,以面横向展现史事存在的板块状貌,以线纵向按时序展现史事发展的历史脉络,在记述板块状貌和历史脉络中对亮点、难点加以浓墨着笔,把特色凸现出来。第三,要优化概述的体式。内容决定体式,体式为内容服务,达到内容和体式统一,收到科学的实际效果,应当采众体之长,避众体之短,本着概述的功能和夹叙夹议的笔法,结合志书的内容为我所用,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新体式。第四,要在概述的写作上巧妙操刀。一是贯穿一条主线,即是围绕纵览地情这个主题,将事业发展这条主线贯通全篇,从面到点,由浅入深,一步一步的展开,一层一层的深入,使线、面、点有机结合,浑然一体。二是抓住一个“概”字,即是用“钩玄提要”之法,大势着眼,宏观着墨。三是突出一个特字,浓墨重写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多我优的事和人。四是写一篇精彩的美文,成功地撰成观点鲜明、结构科学、史事准确、语言生动的美轮美奂的述文去赢得读者。 (《史志林》2014年 第1期)

李忠厚谈县志篇目的设计和创新 一、县志篇目的形式。“篇”作为三级志书篇目的第一层次,一般要求列出各个专志及组成各项的事业。“章”作为县志篇目的第二层次,在“篇”的基础上作低一个层次的横分。“节”作为专志篇目的第三层次,是在“章”的基础上继续横分。“目”作为县志篇目的第四层次,是在“节”的基础上继续横分。这个层次的设置不做硬性要求,如果“节”的内容很多,仍需要再细分才能做到条理清晰,才有利于竖写,那就设“目”,如果“节”这个层次内容比较单薄,已经可以作为竖写单元,就不用再设“目”了。二、县志篇目的内容。1.概述,用来记述全志的大势大略。2.大事记,它用条目体形式记述大事、要事、新事、特事。3.正文,含篇(编)、章、节。4.附录。5.索引。6.修志(编纂)始末。三、篇目设计的基本原则。1.横分门类原则。横分门类,纵述史实,是志书篇目设计的主要原则。横是制定篇目的规矩,纵是每个记事单元的写作规矩。2.门类齐全,内容完整原则。一是要确保所列事物内容完整,不缺要项。二是逻辑关系要严谨。这是整体性的内在要求,所记事物不但要做到反映事物主体的要素完整,而且还应排列有序,体现出其内容的逻辑关系。3.突出特点原则。突出特点就是要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地情,掌握本区域内总的情况和整体发展脉络,尤其是首要的和基本的内容。4.科学合理原则。就是指要在篇目设计时进行科学分类,结合对记述对象的研究确定好横分门类的标准。5.准确、简明、不加褒贬原则。6.连续性原则。应该翻一翻上一轮的志书,看一看哪些篇目是可以继承的,哪些是应该取消的,哪些是存在不足需要修改完善的。7.时代性原则。二轮志书应突出时代性特点。四、县志篇目设计的继承和创新。第一,篇目设计必须在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有所创新。第二,篇目创新不能随心所欲,不能猎奇,创新必须以符合方志的基本体例为基础,突出地方特色、时代特色。

(《陕西地方志》2014年 第1期)

梁滨久谈评审志稿的六项内容 一评观点,看志稿是否符合志书编纂的指导思想,是否体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否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内容,是否把握好了民族、宗教、国家安全、维稳等敏感问题的分寸。在文前或内文中刊载党和国家领导人照片,要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相关规定刊载。保密问题主要是公检法司、武装、宗教等要注意。二评体例,看志稿是否坚持志体的横排竖写、述而不论、越境不书、通典不录、生不立传等,篇目设置是否符合“事以类聚、类为一志”的要求,总体布局是否合理,结构是否严谨,层次是否分明,排列是否有序,标题是否简明准确、题文相符,同一门类各级标题有无重名现象,各种体裁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等运用是否得当。三评内容,看志稿内容是否全面、丰富,有无重要内容的缺漏,地方特色、时代特色、专业特色是否鲜明,详略是否得当,内容交叉问题的处理是否得当,有无简单重复的现象。四评记述,看志稿的地域界限,时间界限是否明确,有无越境书写和随意突破上下限的问题;记述事物、事件和人物是否寓观点于记述之中,有无空泛议论的问题;志书中同一名称、事实、数据、时间、度量衡、术语的表述是否前后一致;图的制作是否规范,要素是否齐全,照片的主题是否明确,图像是否清晰,是否注明了拍摄时间和拍摄人,文字说明是否准确。五评资料,看志稿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数据等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全面、系统,记述要素是否齐备,有无自相矛盾、言过其实、以偏概全、残缺零碎等现象,有无知识性、逻辑性错误,有无存史价值。六评行文,看志稿是否使用的是规范的现代语体文,有无总结报告、新闻报道、文学作品、教科书、论文等写法,行文是否严谨、朴实、简洁、流畅,是否使用规范汉字,是否用词概念准确,符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地名、人名、专有名词、译名、生物矿物名称等是否符合行文通则等。

(《黑龙江史志》2014年 第8期)

王铁鹏谈政治部类要重点记好“四大家” 一、中共志要记述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一般记述:一是党员、组织机构和各类会议,二是重要活动和决策,三是各项工作,包括组织、宣传、统战、党校、党史、调研等,比较完整地反映中共组织和活动的全貌。中共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记述中共按照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一是在对同级人大工作的协调上,重点记述中共对人大常委会的领导,支持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人大常委会建设,为人大常委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其作用。二是在对同级政府工作的协调上,重点记述中共对各项工作实施统一领导,主要抓方针、政策,抓政治思想工作,抓重大问题决策,抓干部工作。三是在对同级政协工作的协调上,要体现在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二、人大志要记述好人大如何履行国家权力的职责。关键还是要突出其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性质、地位和职能作用。一是重点记述地方立法权。二是重点记述重大问题的决定权。三是重点记述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权。四是重点记述人事任免权,包括对人大机关、政府组成部门以及“两院”的人事任免。三、政府志要重点记述好施政纪略。政府志要记述地方政府如何贯彻落实同级党委的重大决策,如何执行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决议等内容。这些内容的记述,除了一些重要会议外,更多的是通过记述政府的施政来实现的。施政纪要应主要记述地方政府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事件、重大问题、重要工作作出决定并组织实施的过程,这里应重点突出作出决定的过程,而对组织实施过程简要记述。四、政协志要突出记述好“三大职能”。政协志记述的内容,要反映政协的职能。不应局限于机构沿革,历次会议和机关一般工作,应重点记述其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协商机构。在团结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具体内容。政协志应当重点记述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的情况。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在民主监督方面,应重点记述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在参政议政方面,应重点记述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查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方面各地政协都十分活跃,做了大量工作,应把各地的特点记述下来。

(《中国地方志》2014年 第4期)

猜你喜欢
志书篇目重点
议题确认 过程组织 篇目对比——基于群文阅读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存在感
也说方志的体例与篇目(设计)及二者的关系(随笔)
情系志书藏古今
志书图片的放置原则
略议年鉴资料在第二轮贵州省《科学技术志》中的重要作用
单品推荐“抓住重点,改头换面”
第二轮志书编纂应避免年鉴化倾向
所谓“重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