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足山下的“活菩萨”
——记宾川县中医院名誉院长李伯藩

2016-02-17 06:55赵亚浦
时代风采 2016年13期
关键词:宾川县义诊中医院

文 赵亚浦

鸡足山下的“活菩萨”
——记宾川县中医院名誉院长李伯藩

文 赵亚浦

在著名的佛教圣地宾川鸡足山下,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他不信佛,却被当地许多老百姓称为“活菩萨”,他家居住在这山下,却被许多远在异国他乡的不曾相识的人称为好人;他的一生对他人并无所求,却收到成千上万人发自内心的谢意。他就是云南名中医、宾川县中医院名誉院长、副主任医师、优秀共产党员李伯藩。

李伯藩出生中医世家,自幼随祖父母、父亲学医,1958年进入宾川县牛井联合诊所和父亲一起工作时,他年仅18岁。1960年父子俩又同时转到宾川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

1963年李伯藩被县委派到条件艰苦的山区乡镇拉乌,只身一人建立拉乌卫生院。在山区的10个年头里,他足迹遍及拉乌、古底、平川、钟英的各个乡村。1977年,他被选送到云南中医研究班深造,在这里他潜心研读了许多中医经典名著,系统地总结了祖辈几代人的临床经验。

1979年毕业后,他被任命为宾川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他除了每天从早到晚在诊室忙着给病人诊治,还要完成好医院的各项行政管理工作。

1982年,卫生部要求全面建立县级中医院。李伯藩主动到省卫生厅、州卫生局、宾川县委县政府等部门协调,请求创办宾川县中医院。最终,上级部门批准建设宾川县中医院。

随后,他辞掉宾川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职务,出任宾川县中医院院长,开始了人生中医旅途的又一次起步。

20年后,宾川县中医院成了一块响当当的牌子,李伯藩培养的学生多达70多人。有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有的当了院长、副院长。全部成了中医业务骨干,分布在全县各医院。

1998年,在宾川县政协会议上,身为政协委员的李伯藩和白占义联合向县政协递交了《西水北调》的提案。建议把“西水北调”工程列为“引洱入宾”的又一配套工程,把西边(洱海在宾川的西边)的洱海水引到北线灌溉那宾川县的16万亩土地,这个项目已于2006年正式立项,如今完工后很大程度上改善宾川干旱缺水的现状。

李伯藩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自己全部的医疗实践中,为了人民的健康,他废寝忘食,无怨无悔。每天,当他看完最后一个病人,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有时还未开门,便听到电话铃声响个不停,电话还未接完,看病的人便接二连三找到家里。

医院工作8小时,下午7—9点家庭义诊2小时,晚上9—11点“电话义诊”2小时,这就是他一天的作息时间。每天10多个小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所谓义诊就是只诊病开方不收费,不卖药,对患者有求必应,无偿服务。

这些年,美国、新加坡、泰国、缅甸、香港、台湾的各类癌肿病人通过电话义诊,请他治疗的达30多人,省外求助“电话义诊”的病人遍及贵州、四川、湖南、陕西、江苏、福建、广东、北京、上海等省市。省内接受他“电话义诊”的病人遍及云南各地,仅昆明地区在各大医院住院的癌肿病人中,长年有100多人除一两个月请他到昆明看一次病外,大部分时间都是通过打电话请他治疗。

李伯藩当中医院院长15年,没有用公款吃过一顿饭,上级来人检查指导工作他都是把人请到家里来做饭吃,他年老卸任时“院长基金”没有动用过一分,全部留给医院。在他带领下,医院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可效益越好,他却越抠,医院的钱决不准浪费一分。

2000年,李伯藩到了法定退休年龄。昆明某医院专家给他写了一封信,热情邀请他到昆明合作干一番事业;昆明、下关等地的医院也提出高薪聘请他;一些老板甚至提出只要他加盟,愿意投资办医院……

同时,也有群众找到县委领导请求让李伯藩延期5年退休。县委领导找他谈话,表示退休是他的权利,由他自己决定。李伯藩当即就说:“为了满足群众的需要,我同意推后5年退休。”

2006年,李伯藩提出退休,原因是:不想再占单位编制。

今年已年近“古稀”的李伯藩,仍像往常一样,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免费为世界各地的患者义诊,日复一日,从不间断。

猜你喜欢
宾川县义诊中医院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院
赵县中医院
健康义诊基层行
义诊在草原 潘义奎 油画 112cm x 180cm 2020 年
宾川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探析
崛起中的钟祥市中医院
非法行医瞄上“义诊”
中医院的契机在哪里?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