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背肌筋膜炎研究进展

2016-02-17 10:59禹圭泽
中国医药导报 2016年26期
关键词:肌筋膜炎局部

禹圭泽  顾 非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脊柱病科推拿科,上海 200437

项背肌筋膜炎研究进展

禹圭泽顾非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脊柱病科推拿科,上海200437

项背肌筋膜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医学对于本病的认识,介绍了“扳机点”、血液中炎性指标等现代医学有关本病病理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治疗上主要采用以物理疗法、口服药物、运动疗法为主,其中运动疗法能较好地改善关节活动及功能障碍。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痹症范畴,治疗主要运用中药内服、推拿、针灸等,各种治疗手段对本病均有疗效。在分析现代医学与中医学治疗本病的现状基础上,提出推拿治疗起效快、副作用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为本病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项背肌筋膜炎;研究进展;运动疗法;推拿

[Abstract]Nape back myofascitis is a common clinical disease.This paper reviewed the understanding about nape back myofascitis and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modern medicine on the pathologicalmechanism of this disease,such as the trigger point,blood inflammation index,etc.The physical therapy,oralmedication and exercise therapy are the main treatment,among which exercise therapy has better improvement in joint activities and dysfunc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lieves that this disease belongs to arthromyodynia category and the main treatment methods are Chinese herbs,tuina and acupuncture,all of which have good curative effects.Based on the analyses,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reatment in this disease both mordern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uina has rapid onset and less side effect,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It will provides ideas and method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and research of this disease.

[Key words]Napemuscle fasciitis;Research;Exercise therapy;Tuina

随着社会发展,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导致办公环境变化,长期保持伏案工作姿势,使得项背部肌肉常常处于紧张状态而没有适当休息引起局部缺血,软组织痉挛甚至导致局部软组织黏连或无菌性炎症,进一步引起项背部板滞、疼痛不适等一系列症状或体征,在临床称之为项背部肌筋膜炎,其主要累及项背部肌群[1]。近年来本病就诊率逐渐升高,且发病年龄有明显低龄化趋势。研究显示项背部筋膜炎可在临床引起患者项背部区域广泛性压痛、肌肉僵硬板滞,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

1 病因病理

1.1项背肌筋膜炎的病因

研究认为项背肌筋膜炎的产生与气候、体质、职业等因素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肌筋膜炎在我国的患病率为9.57%[2]。

1.1.1气候因素本病与气候因素关系密切,风寒湿气侵袭体内,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同时潮湿环境会加快散热,导致局部气血凝滞,出现疼痛不适等症状。所以在东北、西北及华北等寒冷和沿海气候潮湿地区较为多见[3]。

1.1.2体质因素项背肌筋膜炎是在项背部肌肉群发生的无菌性炎症。郑金顺[4]分析项背肌筋膜炎的发病年龄与性别关系,结果显示收集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占31.67%,女性患者41例,占68.33%,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按年龄分析显示:20~<30岁、30~<40岁、40~<50岁是本病高发的三个年龄阶段。

1.1.3职业因素长期伏案工作的职业使项背部肌肉容易疲劳劳损,如果没有及时适当的处理会导致肌肉痉挛、僵硬,形成无菌性炎症甚至出现疼痛。本病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教师、司机、IT工作者、运动员等人群发病率较高[5]。例如本病是自行车运动员的常见病种之一。自行车运动员专项技术动作过于集中,在运动时要长时间保持颈项部向前倾的动作,使颈项部肌肉群长时间处在紧张状态。加之运动中易受风寒、潮湿侵袭,是本病多发的原因。

1.2项背肌筋膜炎的病理研究

本病诊断多参考1994年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该诊断标准仅包括多发人群,限于老年人以及影像学诊断无阳性体征者。但目前本病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明显,而且很多人因日常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都已出现颈椎曲度改变、钩椎关节轻微增生等阳性体征。严隽陶教授主编的《推拿学》[7]教材在诊断标准上添加了偶有项韧带钙化或项背肌筋膜增厚,颈椎生理弧度改变等相关内容。

项背肌筋膜炎的发病机制跟患者的周围环境密切相关。伏案或颈背部长期前屈工作者,项背肌群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如再受外伤、劳损、牵拉、寒冷等因素,软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炎性病变会刺激其间的感觉神经而导致疼痛;或者炎性水肿、渗出物致筋膜腔内容积减小,压力增高,神经受压而引起疼痛。此时如没有适当处理或者治疗不当,局部组织逐渐纤维化,会形成条索状或结节状物[8]。这种软组织损伤经反复微细外伤、病毒感染后可形成疼痛过敏灶。疼痛过敏灶又称为“扳机点”、“触发点”、“激痛点”,这是项背肌筋膜炎的主要体征特征之一。常位于肌肉筋膜的起止点、肌腹肌肉相交处、神经在肌筋膜出口处、神经肌纤维通过骨凹陷处。这种疼痛过敏灶可分为活性过敏灶和隐性过敏灶,活性过敏灶可直接诱发局部或远处牵涉性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易疲劳和失眠等症状。隐性过敏灶一般不会直接诱发症状,但在有机械性刺激的情况下,可以转化为活性过敏灶[9]。这种过敏灶的位置和传统穴位之间存在相关性。Dorsher等[10]发现255个疼痛过敏灶中有238个位置与穴位紧密相关,其中89个点是在对应穴位的1 cm范围内,107个点是1~2 cm范围内,32个点是2~3 cm范围内。

TXA2是观察炎性反应的主要物质,TXA2可使血小板聚集。陈粉扣等[11]发现给项背肌筋膜炎患者穴位注射血塞通后,在症状缓解的同时,TXA2和血小板聚集率均下降。项背肌筋膜炎是无菌性炎症,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致炎因子会影响局部组织,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观察本病病理过程中局部温度的变化。局部炎症在急性期时,因血液循环增加,局部温度升高形成高温区;在急性期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处理,病灶纤维黏连变性转为慢性期,在慢性期局部血液循环变缓,充血点变为缺血点而呈为低温区[12]。

2 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治疗

项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方法多样,现代医学主要采用物理疗法、运动疗法和药物治疗等方法;中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运用中药内服、推拿治疗、针灸治疗等。

2.1物理疗法

目前常用的物理疗法包括TDP照射、体外冲击波疗法、超短波疗法等。TDP照射的红外线有局部温热作用,通过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炎性物质排出与吸收。同时增加局部各种元素共振提高活性,有利于病灶药物渗透吸收。体外冲击波疗法是通过冲击波直接作用于疼痛处,松解肌肉及软组织粘连,缓解疼痛及改善疼痛所引起的功能障碍。同时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帮助肌腱的恢复[13]。曲向林等[14]运用冲击波治疗颈背肌筋膜综合征47例,其中5例患者治疗无效并产生副作用。在C7~T1处做冲击波时3例患者出现剧烈咳嗽,立即停止冲击波治疗后咳嗽亦停止。2例患者经第一次治疗后局部疼痛加重,口服非甾体抗炎免疫阵痛药后疼痛缓解。因冲击波对机体副作用的原因尚未明确,故运用冲击波时应先轻后重,远离重要神经和血管区域并观察患者对冲击波压力的接受程度。

超短波穿透性强,可在骨组织、脂肪层产生热作用[15],是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常用手段。超短波的电场在体内会产生位移电流,增加组织中的离子、偶极子、微粒之间的摩擦而促进各种成分交换,并使组织内温度升高,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代谢,有助于炎性物质的吸收和损伤软组织的愈合。刘金荣[16]观察超短波联合中频电流进行治疗,两者具有协同效应。超短波易作用于深层的机体组织,有助于中频电流的止痛作用,同时发挥较好的治疗炎症作用,相对单项应用中频电流治疗,疗效显著提高。

2.2药物疗法

目前药物治疗主要有服用消炎止痛药类药物、局部药物注射、外用膏药软膏等方法。其中口服药是治疗本病最常用的手段。乙哌立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口服消炎止痛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血管平滑肌,能缓解骨骼肌紧张以及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并作用于γ-运动神经元,抑制肌梭的敏感性。但少数患者服用后会出现头晕、乏力、恶心、腹胀等不良反应。臭氧疗法主要采用在局部压痛点处注射臭氧的方法,具有消炎和促进局部组织再生作用。其最大的优点在弥散性强而局部充分接触可迅速作用于局部而改善症状。

臭氧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缓激肽和致痛复合物的合成与释放,产生镇痛作用,还能促进免疫抑制细胞因子释放而减轻炎症。胡泊等[17]对单纯应用臭氧治疗和臭氧治疗联合盐酸乙哌立松治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联合应用乙哌立松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应用臭氧治疗组,可能由于乙哌立松有助于减轻局部疼痛和排泄病理产物,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罗秀英[18]比较压痛点注射臭氧和地塞米松的疗效,二种方法无统计学差异,说明臭氧的消炎镇痛效果等同于地塞米松,虽然起效比地塞米松慢,但是在患者满意度方面优于地塞米松,因为臭氧除局部胀痛不适以外,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地塞米松。

外用药物止痛效果较快,是患者乐于接受的治疗手段。张建党等[19]研究复方南星止痛膏对肌筋膜炎的治疗作用,其膏药会降低炎症组织中的IL-1、TNF-α、PGE2水平,扩张局部微动脉,产生消炎作用及改善血液循环。用膏药的最大优点是方便易行、止痛作用快。

2.3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通过某种运动方式,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运动过程中充分伸展动作能缓解肌肉疼痛并助于炎性物质的吸收。徐敏等[20]运用仰头缩颈扩胸锻炼进行治疗,提供一种简单、有效而又舒适的运动疗法。具体方法如下:患者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挺胸收腹,项部肌肉收缩头尽可能后仰,同时握拳屈肘做前后扩胸运动。每次运动10min,每日保证3次。锻炼后可见颈项部肌肉的肌力增强,稳定性增高及一定程度的颈椎生理弧度改善。运动治疗中的拉伸治疗是最近关注度较高的一种疗法,因为拉伸有动作简单、不受空间限制的优点,在办公室也便于操作。Kyoung[21]观察拉伸治疗对长期使用电脑的办公室工作人员肌肉疼痛的影响。观察组每天3组,每组20min做拉伸运动,拉伸运动主要包括颈部、胸背部、腰部的拉伸,对照组不做任何措施,观察12周。结果显示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下降,尤其是颈背部的VAS评分明显下降,对照组的VAS评分均上升。说明在办公室里做简单做拉伸动作,可以预防颈背部疼痛。拉伸治疗能刺激肌肉和韧带,从而提高局部柔韧性和血液循环,显示出较好的缓解疼痛作用,并能改善脊柱功能和关节活动。

2.4中医辨证治疗

肌筋膜炎属中医学“痹症”范围。周贤刚等[22]对116例肌筋膜炎病例的中医四诊症状进行分析,其中酸痛、钝痛、僵硬不适、酸软乏力、喜温恶寒、痛处喜按、舌淡苔白(腻)、脉弦等属于寒湿凝滞证症状出现的频率为46.42%,为最高;其次是胀痛、刺痛、麻木、舌暗苔少、脉涩等属于气滞血瘀证症状,出现频率是16.45%。因此,肌筋膜炎的中医证候以寒湿凝滞证和气滞血瘀证为主。

2.4.1中药治疗中医认为本病因营卫气血不足,加以邪气入侵血脉,或外伤、劳损等导致经络痹阻不通,不通则痛,治以益气温经、和营通痹。或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风寒湿邪闭阻经络关节为标,治以温经通络、祛风散寒、通利血脉。赵济锋[23]认为本病是中老年病,人至中年气血渐亏、脉络不和、血不荣筋、肝体不用、正虚卫外不固、外邪易袭、经气不宣、脉络失畅、不通则痛。方用补中益气汤化生气血、升阳固表,合白芍、丹参之属养血柔筋、和营止痛。

2.4.2推拿治疗推拿手法具有较好的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解痉止痛作用,有助于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减轻肌肉痉挛。推拿治疗本病的最大优点是无副作用、复发率低。王道全以舒筋通络、解痉止痛为治则,运用法、揉法、擦法等使局部体温升高,促进血液淋巴循环,有利于炎性物质的消散与吸收,治疗效果显著[24]。崔武占[25]认为运用推拿理筋手法治疗本病,操作时重视缓解局部疼痛以及解除条索状物。在收集的65例患者中,半年内复发仅7例。

为了提高临床疗效,可以在推拿治疗基础上配合运用牵引、理疗等其他疗法。李克译[26]手法治疗配合拔罐,在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行气止痛的基础上,发挥拔罐祛风散寒、解痉止痛作用,认为更适用于受风寒而起病的患者。班庆海等[27]采用推拿方法配合红花油走罐疗法,加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作用,提高疗效。

2.4.3针灸治疗针灸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松弛肌肉作用,也是本病常用治疗方法。针灸治疗不仅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炎性物质,而且抑制伤害性传导,刺激释放5-羟色胺、乙酰胆碱等有镇痛作用。

孙化斌等[28]仅取合谷、三间两穴,针刺时先取三间后取合谷。且按患者体质来采用不同补泻手法:新病或身体强健患者是两穴都用捻转泻法;老人或身体较弱患者是在三间穴用捻转泻法,合谷用捻转补法,68例患者治愈率85%。曾伶[29]采用芒针透刺督脉法治疗本病。督脉为“阳脉之海”,有温煦、推动作用,针刺督脉可以刺激经脉之气,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局部症状。该法的优点是用针少,患者痛苦小、刺激量大。临床中单纯应用针灸疗法较少,为了提高疗效和缩短治疗时间,往往配合其他疗法为多,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推拿治疗是较常用的方法[30]。胡勇等[31]运用穴位注射结合TDP治疗本病,取穴是阿是穴、病灶相应节段的夹脊穴、百劳、风池、肩外腧、肩贞和天宗等,药物用血塞通,疗效显著。朱马亮[32]认为妇女产前多有慢性劳损,产后多虚,哺乳期间外感风寒或负重(长期抱孩)等原因引起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闭阻,气血失荣而“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在背部采用艾条灸和艾盒灸督脉及足太阳经,疏经通络,温经散寒,获得了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3 小结

现代医学主要研究在肌肉劳损以后形成疼痛过敏灶的病理过程,这种过敏灶可引起局部酸痛不适等一系列症状,在长期伏案工作职业人群中较多见,但形成这种过敏灶的原因尚不明确。治疗主要采用物理、运动疗法和口服消炎止痛类药物或外用药等。其优点是方法简单、疗效迅速、可缓解初步疼痛,缺点是有副作用且容易复发。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以本虚标实为主,多由营卫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加以外感风寒湿邪,经脉闭阻,不通则痛。运用针灸、推拿、汤药等方法治疗可达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解痉止痛等作用,有近期和远期双重疗效。其中推拿治疗本病起效快,远期疗效较好,又属于无创伤性治疗,且患者接受度高,有利于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本病对机体损伤程度并不严重,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方面的影响较大,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探索明确本病的病理机制,同时做好本病的相关知识宣教工作,防病于未然。

[1]尤欲镇,梁彦勤,黄有荣.中医治疗项背肌筋膜炎概况[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5(3):51-53.

[2]周贤刚,钟渠,吴俊,等.温筋通络法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3):42-46.

[3]张创坤.项背筋膜炎治疗刍议[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11):32-33.

[4]郑金顺.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21-22.

[5]卫建华.体针结合聚能TDP灸疗贴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1.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0.

[7]严隽陶.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15-216.

[8]赵勇,方维,张宽,等.肩胛肌筋膜炎致病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医正骨,2014,26(9):33-35.

[9]刘琳,黄强民,汤莉.肌筋膜疼痛触发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45):7520-7527.

[10]Dorsher PT,Fleckenstein J.Trigger Points and Classical AcupuncturePoints[J].Deutsche Zeitschrift fuerAkupunktur,2009(52):9-14.

[11]陈粉扣,徐秀华,陈海林,等.穴位注射配合超短波治疗项背肌筋膜炎4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9):1528.

[12]张斌青,张敏,郭会利,等.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腰背肌筋膜炎诊断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5,55(34):108-109.

[13]支世保,王刚,李莉,等.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肌筋膜综合征53例临床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1):32-33.

[14]曲向林,李俊,孙德海,等.冲击波治疗颈背肌筋膜综合征47例[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0,16(2):122-123.

[15]李建恒.推拿配合超短波治疗举重运动员腰背肌筋膜炎25例[J].广西医学,2006,28(11):1816-1817.

[16]刘金荣.超短波联合中频电刺激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的观查[J].求医问药,2012,10(3):152-153.

[17]胡泊,徐力.盐酸乙派立松联合臭氧治疗颈肩肌筋膜炎体会[J].河南医学研究,2012,21(1):65-67.

[18]罗秀英.三氧压痛点注射治疗急性肌筋膜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2,8(3):199-200.

[19]张建党,马华松,谭荣,等.复方南星止痛膏联合口服NSAID加腰背肌锻炼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对照试验[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3):291-292.

[20]徐敏,王润生,黄承军,等.仰头缩颈扩胸锻炼法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炎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9):60-61.

[21]Kyoungsin L.Effect of pain reduction and flexibility on regular stretching exercise for frequent computer user with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D],Seoul:Department of Sport Industry Graduate School of Kook-Min University,2006:1-47.

[22]周贤刚,钟渠,杨闯,等.基于聚类分析的肌筋膜炎证候分类及其病机治法探讨[J].中医杂志,2008,49(10):924-926.

[23]赵济锋.加味补中益气汤配合推拿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炎[J].山东中医杂志,2011(1):16.

[24]郭凯.王道全推拿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10(29):273.

[25]崔武占.推拿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J].按摩与导引,2007(23):23.

[26]李克译.手法点穴配合拔罐治疗项背肌筋膜炎60例[J].体育科技,2014,35(4):97.

[27]班庆海,王丽静,陈童贞.推拿配合走罐治疗项背肌筋膜炎36例[J].河北中医,2007,29(1):48.

[28]孙化斌,Zhang N.针刺合谷、三间穴治疗项背肌筋膜炎80例 (英文)[J].World Journal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2010,20(3):64-65.

[29]曾伶.芒针透刺督脉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12,21(4):8-9.

[30]余光云.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项背肌筋膜炎2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8):59-60.

[31]胡勇,王全权,陈海林.穴位注射配合TDP并用治疗项背肌筋膜炎6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7):77-78.

[32]朱马亮.艾灸防治产后项背肌筋膜炎[N].中国中医药报,2015-04-27(5).

Research progress of napemuscle fasciitis

YU GuizeGU Fei
Department of Tuina&Spinal Disease,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0437,China

R000

A

1673-7210(2016)09(b)-0038-04

2016-05-20本文编辑:赵鲁枫)

上海市申康医院发展中心项目(SHDC12014202);曹仁发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ZYSNXD-CCMZYO04)。

禹圭泽(1988.1-),男,上海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针灸推拿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推拿临床运用。

顾非(1970.5-),男,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推拿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肌筋膜炎局部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颈肩痛,小心颈肩肌筋膜炎
改良自制肌内效贴配合中药溻渍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肌筋膜炎痛难忍 家庭自灸急缓解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腰痛——请别忽视腰肌筋膜炎
局部遮光器
吴观真漆画作品选
毫刃针治疗背肌筋膜炎3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