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粗茎秦艽栽培技术

2016-02-19 06:21丰先红罗孝贵李健唐明先杨晓刘显福胡尚钦
乡村科技 2016年30期
关键词:秦艽甘孜州青稞

丰先红罗孝贵李 健唐明先杨 晓刘显福胡尚钦

(1.甘孜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 康定 626000;2.四川省农科院经作所,四川 成都 610300;3.甘孜州食品药品检验所,四川 康定 626000)

高原粗茎秦艽栽培技术

丰先红1罗孝贵1李 健1唐明先1杨 晓2刘显福3胡尚钦2

(1.甘孜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 康定 626000;2.四川省农科院经作所,四川 成都 610300;3.甘孜州食品药品检验所,四川 康定 626000)

栽培秦艽已成为高原山区脱贫摘帽的一条途径,特别是四川省甘孜州道孚、甘孜、雅江、理塘和稻城等县急需普及秦艽种植技术。基于此,从粗茎秦艽的生长特性、栽培方式、病虫害防治、留种等方面,介绍高原粗茎秦艽的栽培技术,为高原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提供参考。

粗茎秦艽;规范;栽培技术

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又称粗茎龙胆,为龙胆科龙胆属秦艽组植物[1,2],具有袪风湿、舒筋络、清虚热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等病症,是我国传统的、常用的一味中药材[2-4]。野生粗茎秦艽主产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四川、贵州西北部、青海东南部和甘肃南部[3-5]。四川省甘孜州各县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乡城。自2015年以来,随着产业扶贫工作的开展,高原山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栽培秦艽已成为高原山区脱贫摘帽的一条途径,特别是甘孜州道孚、甘孜、雅江、理塘和稻城等县急需普及秦艽种植技术。

1 粗茎秦艽特性

1.1 生长特性

粗茎秦艽为多年生草本,高30~60 cm,全株光滑无毛,基部被枯存的纤维状叶鞘包裹。根粗状,圆柱形,黄色或黄褐色;枝少数丛生,粗壮,黄绿色或带紫红色,近圆形。莲座丛叶卵状椭圆形或狭椭圆形。叶脉5~7条,两面均明显,并在下面突起,包被于枯存的纤维状叶鞘中。花茎从植株基部侧生,花簇生在茎顶或叶腋间轮状丛生,呈头状聚伞花序,其下托有2对苞片。蒴果椭圆形,有明显的短柄;种子多数,椭圆形,褐色,有光泽,千粒重约为0.309 g。花期7—9月,果期8—10月,生长期为4—11月。

种子繁殖的粗茎秦艽,第1年长出4~6片真叶,植株矮小;第2年长出10片以上的叶子,第3年部分开花。每年冬季地上部分叶片枯萎倒苗,春季从基部叶鞘处分生多个花茎和主茎,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可逐渐侧生出5~10个分枝,分枝及主枝顶部簇生呈头状聚伞花序,小花数为40~75朵。

1.2 生态学习性

粗茎秦艽对生长环境要求不太严格,在海拔2 400~4 000 m的高原山区均有分布。但喜冷凉湿润、日照充足的气候,耐寒冷,怕积水,幼苗忌强光。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和土层深厚的腐殖土和沙质壤土为宜。

2 甘孜州适宜栽培区域

据调查,野生粗茎秦艽在甘孜州的康定、道孚、甘孜、理塘、德格、雅江和稻城等县都有分布,在野生粗茎秦艽有分布的地区均可以栽培种植。

3 栽培技术

3.1 选地与整地

根据粗茎秦艽的生态习性,应选择土层深厚、肥力相对较高、质地疏松向阳的沙壤土。于上季作物收割后即可翻耕,耕深30 cm左右。春耕前667 m2施优质腐熟农家肥3 000 kg、过磷酸钙50 kg、尿素20 kg,再翻耕一次,整平耙细。

3.2 种子处理

播前15 d将赤霉素用高浓度的酒或酒精溶解,按1∶5 000倍水混合稀释,然后将混合液与混好的种子(种子与细沙按1∶3比例混匀)拌匀,湿度以沙子不聚成团为宜,最后用尼龙袋装好,置于阴凉处,保持湿度,待种子粉嘴露白即可下播。

3.3 栽培方法

3.3.1 青稞套作法。与青稞套种、利用青稞遮阴,减少一年土地占用时间。4月下旬—5月上旬,青稞生长到二叶一心期,用绿麦隆进行化学除草,施药7 d后播种。于青稞行间进行窝播,挖浅窝,每窝播5~10粒,窝距20 cm左右,667 m2约用饱满成熟种子0.5~0.8 kg。播后不必覆土,经过松土的地块,种子经雨淋会自行进入土壤空穴。一般播种到种子出苗大约需要30 d,至6月中下旬开始出苗。

播种后直到青稞收割,一般不作管理,青稞成熟后进行人工收割,不可机收,收割后的田间杂草一般较少,在9月中旬清理一次杂草,用刀割去,搬离地块,以免杂草种子脱落,增加次年杂草量。第2年不再播种青稞,4月中旬杂草萌发初期,用50%乙草胺乳油或60%丁草胺乳油喷施一次除草。5月中旬用小尖锄间苗、补苗,并挖去多年生杂草,间苗时每窝留苗一两株,多余壮苗移栽至缺苗处,667 m2株数5 000棵左右。7月中下旬,杂草种子未成熟前人工除草一次,将田间杂草清理干净。以后每年管理主要是除草、施肥。每年松土除草三四次,切勿伤及茎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以农家肥为主,667 m2施人粪尿1 500~2 000 kg。开花期间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0.3 kg/667 m2,多次喷施。

3.3.2 一般净作法。不再与其他作物套作,主要以杂草共生遮阴,可以采取直播或育苗移栽。

3.3.2.1 直播。播种时间为4月中旬—5月下旬,按行距20~30 cm开沟条播,沟深3 cm。均匀撒入沟内,浅覆土。667 m2用种量0.8~1.0 kg。播种前7 d喷农达或百草枯一次,杀死已存杂草。7月下旬秦艽幼苗长到两三对叶期,人工或割草机割草一次,不能手采,以免幼苗受伤。2龄期以上管理与青稞套作一样。

3.3.2.2 育苗移栽。秦艽育苗一般选择在海拔较低(2 000 m以下)或温度较高的地区进行,如甘孜州泸定、丹巴、九龙等县干热河谷地区或者内地成都平原。育苗时间为9月中旬—10月上旬。采用开厢育苗,厢宽1.2 m,厢沟深20 cm。厢面撒施优质有机肥2 000 kg,尿素10~15 kg,过磷酸钙100 kg或磷酸二铵15 kg。播种前厢面用清水浇透。将处理后的种子均匀撒在厢面,盖1.0~2.0 cm细土,667 m2用种量1.0~1.2 kg。厢面搭小拱棚盖膜保温保湿。苗长到4~6片真叶时,揭膜炼苗。幼苗长到6片真叶时,喷施磷酸二氢钾50 kg/ 667 m2两三次。育苗后第2年5月高原地区雨季来临时壮苗可移栽,弱苗生长一年后移栽。移栽前一天育苗地浇透水,起苗时注意不要伤害根系。起苗后尽快栽植,栽种时按行距30 cm、株距25 cm的规格挖窝移栽,窝深根据根长短而定,埋土至原根茎交接处即可,压实,使根充分与土壤接触,栽后浇透。667 m2栽1万株左右。移栽后第1年不除草,第2年管理同上。

4 病虫害防治

高原地区大面积栽培粗茎秦艽时易发生叶斑病、锈病,不易发生虫害。

4.1 叶斑病

一般多在6—7月发生,危害叶片,初生为灰白色圆形小斑,严重时植株枯萎死亡。发现病株时,及时清除病叶集中烧毁;发病初期可用65%代森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喷施两三次,每10 d喷一次。

4.2 锈病

高原地区粗茎秦艽易发生锈病,特别是在7—8月高原地区空气温度高,又遇连续降雨天气。发病初期,叶表皮上产生淡黄色小斑点;后期斑点逐渐由淡黄色变为黄褐色,隆起呈小脓疱状,表皮易破裂,向外翻,斑点聚集成圆形或椭圆形。发病初期,立即用2%戊唑醇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7~10 d一次,连续3次,效果明显。

5 留种

与青稞套作或大田直播的粗茎秦艽在1~2 a生长缓慢,生长3 a开始开花结籽,第4年留种;育苗移栽的秦艽苗生长快速,第2年部分开花,现蕾时应分期分批剪除花蕾,促进根系生长,第3年大量开花时留种。留种时选择健壮、无病害的植株,于秋季9—10月种子变为褐色时采收,将有种子的茎秆从2对苞片下部4~5 cm处割除,割回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待种壳裂开时抖出种子,风选法吹去种壳,装入尼龙口袋中贮藏于干燥处。一株粗茎秦艽约采收种子5~6 g,种子不能长期贮藏,2 a以上的种子发芽率极低。

6 采收

青稞套作或大田直播的粗茎秦艽生长4 a后秋季采挖,育苗移栽第3年采挖。先割除地上枯萎的叶片、茎秆,再用大锄深挖地下根系,粗茎秦艽的根可深达地下30 cm处。然后除去泥土、清洗、晾晒,晒干即可。净作四年生粗茎秦艽667 m2产干品150~200 kg。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6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9-74.

[2]梁晋如,朱砂,张新新,等.粗茎秦艽的研究概况及展望[J].中药材,2012(3):495-499.

[3]吴征镒.西藏植物志(第3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4]郭伟娜,魏朔南.秦艽的生物学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4):1-5,10.

[5]郭伟娜,熊文勇,魏朔南.秦艽及其近缘种植物资源在我国的分布[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9(2):21-23.

S567.239

B

1674-7909(2016)30-06-2

丰先红(1980-),女,硕士,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中藏药材栽培及生物技术。

猜你喜欢
秦艽甘孜州青稞
青稞地里的母亲
甘孜州启动2021年工伤预防项目活动
大师教你做藏餐《牦牛肉炒青稞》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这一次我又写到青稞
自拟吉杰呐博“粗茎秦艽”散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痛40例
TLC法测定骨刺消痛胶囊中白芷、秦艽
中药秦艽治疗风湿痹症的综述
关于甘孜州泸定县农特产品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基本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