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健身栽培技术

2016-02-19 22:07严淑华
乡村科技 2016年36期
关键词:天敌病虫茶树

严淑华

(池州市平天湖风景区管委会,安徽 池州 247000)

茶树健身栽培技术

严淑华

(池州市平天湖风景区管委会,安徽 池州 247000)

本文在分析开展茶树健身栽培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从茶园生态建设、植物检疫、选用优良茶树品种、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与及时分批采摘、茶园耕作与地面覆盖7个方面,阐述茶树健身栽培技术要领。在此基础上,辅之适当的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并利用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控制茶园病虫害,从而促进茶树、茶园生物群落及生态环境等的和谐,确保茶树健康生长。

茶树;健身栽培;生态调控;病虫害控制;质量安全

实施和推广茶树健身栽培技术是培育健康的茶树生长体系、提高茶园生态系统综合调控力、降低茶树病虫危害,以及扩大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生产,全面提升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根本保证。因此,通过采用合理的农业和农艺措施、物理方法和生物治理等方法建立健康的茶树生长体系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提高茶园系统综合调控能力,从而抑制茶树病虫危害与蔓延,是茶树健身栽培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无公害茶园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水平的重中之重。

1 开展茶树健身栽培的重要性

1.1 茶树健身栽培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健康消费正成为人们购物的首选,作物健身栽培这一时髦概念应运而生。笔者认为茶树健身栽培即是系统运用循环农业的理论,合理利用农业、农艺措施,创造一个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生长和蔓延的环境条件,使茶树健康生长,达到茶叶优质高产的目的。其是茶树健康生长最经济、最根本、最安全、最有效的栽培技术措施。茶树健身栽培技术措施应包括重视茶园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植物检疫、选用优良品种、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及时采摘和茶园耕作等技术。

1.2 实施茶树健身栽培的重要意义

1.2.1 茶树健身栽培是提升茶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石。茶叶中农药残留是我国茶叶生产中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1]。茶叶中农药残留来源于2个方面,即直接喷施和间接污染。茶叶中农药残留的直接来源即是选药与施药不当造成的,间接污染即是周边农事活动交叉污染及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引起的。其根本原因则是忽视茶园生态建设,导致茶园物种单一、生态系统脆弱、昆虫优势种突出,生物控制和生态控制都难以实现[2]。因而导致这类茶园害虫猖獗,茶园病虫害防治工作任务艰巨、压力大。加上滥用农药和农药使用技术不科学,既污染了环境,又导致这类茶园茶产品存在较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实施茶树健身栽培,发展生态茶园,可以不断提高茶园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增强茶园生态系统自然调控能力,有效抑制茶树病虫害危害,全面提升茶树病虫害科学防治技术水平,降低农药残留,生产出更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健康茶饮品。

1.2.2 茶树健身栽培是应对茶叶出口贸易壁垒的根本举措。随着欧盟食品和饲料安全管理新法规及日本《食品中农业化学投入品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门槛随之提高,茶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国茶出口的主要因素。实施茶树健身栽培,可以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等人工合成物质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生产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重要载体和首选基地,因而是应对并突破茶叶出口贸易壁垒的根本举措。

1.2.3 茶树健身栽培是实现茶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茶树健身栽培的理论基础是循环农业的基本理论,具体措施则是合理运用农业和农艺措施、物理方法与生物治理技术,根本宗旨即是创造有利于茶树生长而不利于茶树病虫害蔓延的优良的茶园生态系统,确保茶树健康生长,达到茶叶生产优质无公害的目的,从而不断提升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国内外茶叶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为茶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因此,实施茶树健身栽培,是茶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 茶树健身栽培技术要点

2.1 重视茶园生态建设

同一海拔高度上,昆虫多样性随茶园生态系统中植被的复杂化而增加。植物多样性为动物提供了生态空间、生态环境,增加了营养多样性;同时,还间接地改变了动物的生态条件,如光、热、水、风等,从而产生了生态多样性[2]。复杂的生物链与茶园生态系统,不仅为害虫天敌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还极大地改善了茶园土壤结构,丰富了土壤微生物群落,为增强茶园生态系统自然调控能力,促进茶树的健康生长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新开辟有机茶园时,应选择植被(林木等)良好和水源丰富的地块,成土母质以花岗岩、页岩风化物为主。坡地茶园,坡度应不低于20°,并设立梯级。“老”茶园,如果周围缺乏植被和水源的,应植树绿化、开辟蓄水池等;丘陵茶园应做好遮荫工作,选择植株高大、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落叶阔叶乔木进行合理间作,避免夏季强烈的日光灼伤茶树;同时,在茶园周边设置天敌的栖息地,提供天敌活动、产卵和寄居的场所[3]。这些措施有利于营造适合茶树生长的优良生态环境,促进茶叶优良品质的形成,又有利于提高茶园系统生物多样性,增强系统自然控制能力。

2.2 加强植物检疫

新辟有机茶园需要从外地调运种苗时,首先必须严格检查,力求苗木无病虫,尤其是对当地尚未发现的病虫害更要加大关注力度。带有病虫的苗木,必须采取措施,消灭病虫后方可调入,以防新病虫在当地定居、蔓延和扩散。

2.3 选用优良品种

茶树是一个多年生的经济作物,品种的优良与否直接长期地影响着植茶效益。在选用茶树品种时,应兼顾以下原则:当地制茶类别与品种适制性、气候条件和品种的适应性与品种抗逆性。应选用适合本地茶类品种与气候特点的抗逆性强的优良茶树品种。此外,笔者认为优良品种本地化,即是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从本地茶树品种中选育优良单株进行扦插繁殖,对于多年生的茶树栽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4 增施有机肥

合理施用有机肥是改善茶树营养、增强茶树抗性、提高有机茶园产量、提升茶叶品质的一项重要农艺措施。提倡有机肥经充分腐熟后深施,商品有机肥需经有机认证机构认证或许可。同时,应积极做好茶园土壤取样分析工作,针对性地配方施肥。一方面可以不断改善土壤营养条件,提高土壤肥力;另一方面大大增强了施肥工作的预见性与有效性,避免了因盲目施肥导致的土壤与环境污染,从而为茶树的健康生长提供优良的土壤环境。

2.5 合理修剪

合理运用茶树轻修剪(包括侧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技术,培育良好的丰产树冠结构。一方面,可以培育茶树合理的分枝结构,增强茶园通风透光能力,抑制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修剪可带走大量的病虫及其卵块,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基数。需要注意的是,修剪下来的枝梢应及时深埋处理,如病虫害发生量大,修剪下来的病虫枝应于园外集中焚烧。

2.6 及时采摘

通过及时嫩采,不仅可以提高茶叶的质量和品质,而且通过分期分批采摘,可不断地采除大量趋嫩性强的重要病虫,如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跗线螨等若虫,茶毛虫、茶细蛾等低龄幼虫,而且采摘叶片愈多,黑刺粉虱、卷叶蛾、刺蛾等卵采净率愈高,被采走的病虫数量就愈多,同时采茶后害虫的食料条件恶化,可抑制这些害虫的发展。

2.7 茶园铺草、耕作与疏枝清园

茶园行间铺草,不仅具有防旱、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及冬季保墒防冻等作用,而且还有繁荣地表生物,增强茶园系统对病虫害的调控能力,增加土壤活土层厚度、培肥地力,提高早春茶园地表温度,提早开园的作用。一般每年至少一次,于10月中下旬茶园中耕施肥后进行,667 m2不少于2 000 kg。如一年铺2次,第1次宜在5月底-6月上中旬进行,第2次同上。青草、嫩树枝、无污染的作物秸秆等均可。

通过冬季深耕或结合根际培土,可将大量的病虫翻入土层深处,阻止其羽化出土或使其腐烂死亡,减少来年虫口数量。茶季浅耕和除草,可将地表层的虫蛹、病叶翻出地面,增加与天敌的接触机会,或曝晒而死,同时还有机械杀伤作用。。

疏枝清园是指结合茶园管理,将茶丛下部密而细弱的茶枝剪去,茶行间进行边缘修剪,提高茶园通风透光性能,抑制黑刺粉虱和某些病害的发生。清除茶丛根际的枯枝落叶,结合深耕施基肥,将枯枝落叶深埋入土,消灭枯枝落叶间(上)结茧化蛹、产卵的害虫(如茶毛虫茧、茶黑毒蛾茧和卵等)和病叶上的病原。在生产实践中,疏枝清园工作可结合茶园耕作进行。

3 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3.1 物理防治

3.1.1 人工捕杀。对茶园中某些目标明显和群集性较强的害虫,可用人工捕杀的方法直接消灭。人工捕杀可结合田间管理进行,也可单独进行。

3.1.2 灯光诱杀。目前应用效果较好的是频振式杀虫灯。丘陵茶园0.067~0.087 hm2安装一盏杀虫灯。

此外,还有糖醋诱杀、性诱杀等技术。如应用协调性激素与NPV病毒制剂无害化防治茶毛虫。

3.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内容包括有益微生物、病毒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4]。

3.2.1 有益微生物治虫。由于病原微生物容易大量繁殖和加工成生物农药,对害虫天敌影响小,具有可持续控制作用等优点,因此是茶园害虫生物治理最重要的手段。目前主要采用真菌、细菌和病毒治虫。我国已从40多种茶树害虫上分离出60余种昆虫病毒,成功运用于大生产中的有苏云金杆菌(BT制剂)、白僵菌、韦伯虫座孢菌、座壳孢菌等,其中应用最广的为茶尺蠖NPA病毒、茶毛虫NPA病毒。最近应用昆虫化学信息素大面积防治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已获得了成功[5]。

3.2.2 应用天敌防治害虫。人为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或益螨治理害虫。采用饲养和繁殖天敌,然后释放到茶园中去,也可引种、移植和助迁天敌来防治病虫。如应用化学信息素诱集绒茧蜂防治茶尺蠖,茶园放养赤眼蜂防治茶小卷叶蛾和茶毛虫等。

3.2.3 保护天敌。保护茶园中的自然天敌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常用的保护措施主要有:设置寄生蜂保护器;将茶树修剪下来的茶枝放在茶园附近,茶枝上的螨类等害虫因不能远爬而饿死,而寄生在虫体上的寄生蜂能飞回茶园;秋末在茶园中设置草束,供瓢虫等停息在草束缝隙中安全越冬;严禁捕食鸟类和两栖动物的蛙类等。

3.2.4 用好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在合理的浓度与使用频率的前提下,植物源农药如苦参及其制剂、苦楝碱、天然除虫菊等,矿物源农药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可用于有机茶园病虫害的防治。生产实践证明:结合秋冬季茶园管理,应用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封园,可以显著降低蚧类、螨类、粉虱类、叶蝉等虫口基数及防治地衣、苔藓类等枝干病害,是有机茶园既经济又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之一[6]。

[1]石春华,虞轶俊.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M].1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杨亚军.中国茶树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陈宗懋.中国茶叶大辞典[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4]陈宗懋.茶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植保问题[A]//陈宗懋论文集[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95.

[5]韩宝瑜.应用昆虫化学信息素大面积防治茶园假眼小绿叶蝉获得成功[J].中国茶叶,2006(4):3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9630.1-2011.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S571.1

B

1674-7909(2016)36-01-3

猜你喜欢
天敌病虫茶树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天敌昆虫
——管氏肿腿蜂的应用技术
徐纪英:呼之欲出的“茶树花挂面”
果园天敌(续)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转录组学技术及其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