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鸡场鸡马立克氏病的综合防治

2016-02-19 10:38檀学进王作洲曲明祥刘明团
科学种养 2016年1期
关键词:马立克氏病鸡场

檀学进 王作洲 曲明祥 刘明团

一、疾病概述

鸡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keM.D)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鸡的高度接触性淋巴细胞恶性增生肿瘤性传染病。据临床和病变发生部位可分内脏型、神经型、眼型和皮肤型。本病死亡率很高,对养鸡业的危害很大,流行普遍,目前种鸡场对该病比较重视免疫,所有1日龄雏鸡都接种马立克氏CVI988疫苗,鸡群发病几率变小,但仍有发病,且内脏型特别明显。养殖户发现鸡马立克氏病往往会认为是种鸡场的责任,种鸡场为了揽住客户,也把责任承担了,给养殖户一定的赔偿,因而混淆了鸡马立克病的发病原因,不利于马立克病的防治。

二、病原特性

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细胞结合性疱疹病毒B亚群,病毒在鸡体内有两种形式存在,即外无囊膜的裸体病毒和有囊膜的完全病毒,在肿瘤组织中的病毒是裸体的,当肿瘤细胞破坏死亡时,其传染性即随之消失,在细胞外存活能力很低,有囊膜的在羽毛囊上细胞中的完全病毒,是非细胞结合性病毒,可脱离细胞存活,在传染本病上有重要作用。病毒可在鸡胚成纤维细胞生长繁殖,病毒的致病力因病毒的毒株不同而差别很大,毒力强的常引起急性型病症,并且在内脏器官常常发生肿瘤;毒力弱的毒株一般引起周围神经变比较多,内脏肿瘤的发生率则往往较多。病毒在鸡舍垫草和羽毛中的常温环境下4 ~ 8个月或4℃环境中10年,仍具有感染性,常用3%来苏儿、2%苛性钠等消毒药10分钟可被灭活。目前发现有3个血清型,强毒及弱毒株为血清Ⅰ型;无致病力的自然无毒株为血清Ⅱ型,用做马立克氏疫苗的火鸡疱疹病毒为血清型Ⅲ型。

三、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主要传染源,病鸡血液和肿瘤细胞中的病毒是与细胞结合的,当细胞崩解死亡,其传染性随之消失;而感染鸡的羽毛囊上皮中有囊膜的病毒粒子,可脱离细胞存在,从病鸡身上脱落带毒的皮屑,在自然条件下有很强的抵抗力,是最主要的传播因素,鸡一旦感染可长期排毒,甚至终生带毒。

传播途径:病毒主要是由呼吸道侵入体内。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都可感染。易感鸡吸入感染病毒后24个小时在肺内有免疫荧光抗原。

易感动物:2~5月龄鸡,火鸡、野鸡和鹌鹑也可感染。

流行特征:发病率与鸡的品种,病毒的毒力以及饲养管理方式有关。鸡的日龄与发病有关,2周龄最为易感,年龄幼小的鸡比年龄大的易感,母鸡比公鸡易感。鸡的饲养密度越高,感染机率也会越大。遗传特性在本病的感染上具有重要作用。

四、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 临床症状

潜伏期2 ~ 3周,根据症状可分四型。

内脏型:常见50 ~ 70日龄的鸡,肉鸡多发,为急性暴发的鸡群。一般在毒株强而鸡体易感性高且免疫功能下降时暴发,初期病鸡精神委顿,羽毛呈灰色无光泽、厌食、增重达不到日龄标准。发病往往在3 ~ 4周达高峰,死亡率10%~ 30%,只有在剖检时才能发现内脏器官肿瘤。

眼型:虹膜褪色,瞳孔边呈锯齿状,瞳孔变小。

皮肤型:皮肤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突出皮肤表面的瘤样物。

神经型:常见于3 ~ 4月龄的鸡,病鸡运动失调,步态拘僵。当坐骨神经发生病变时,为一腿向前,一腿向后的所谓“劈叉”姿势,在诊断上具重要意义。当臂神经发生病变时,则被侵害侧的翅膀下垂,当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受累时,病鸡头部下垂或头颈歪斜。

2. 病理变化

内脏型:肝等内脏组织器官发生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乳白色肿瘤,切面呈油脂状,卵巢发生肿瘤时,肿大、肉样,原始卵泡减少或消失,肿物如核桃或米粒大,似肉团。

腺胃发生肿瘤时,胃壁增厚,黏膜乳头多融合成节状,肌胃、肾、脾、小肠都可发生。

神经型:多见一侧坐骨神经肿粗。

皮肤型:肿瘤等多在颈、躯干和腿部,羽毛囊肿大呈结节状。

五、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诊断,用病鸡血清及羽髓做琼扩试验,阳性者可确诊。

鉴别诊断:内脏型马立克氏病应与鸡淋巴白血病(LL)做鉴别,两者在剖检上眼观变化很相似。主要鉴别点为:马立克氏病18周龄以下鸡发生,多侵害周围神经、皮肤与肌肉、眼的虹膜,法氏囊被侵害时常是萎缩性的肿瘤组织,淋巴细胞占优势,有成熟和未成熟的淋巴细胞,大小不一致。而淋巴白血病常见于18周龄以上的鸡,不侵害周围神经、皮肤与肌肉、眼的虹膜。法氏囊肿大为结节性增生,肿瘤组织主要是大小一致的淋巴细胞。

六、预防

1. 日常的防疫措施

大型鸡场,孵化室与育雏车间应远离成鸡舍,并建在上风向地理位置,孵化和育雏前应彻底消毒,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室时应换鞋、更衣、洗手。育雏时最好实行封锁隔离制度,忽视卫生防疫措施会导致疫苗免疫失败,本疫苗只能预防肿瘤的发生,但不能阻止强毒感染。因此育雏阶段的隔离措施可推迟强毒的感染,以便让免疫鸡有充分时间建立坚强的免疫力。

2. 免疫防治

①及时接种疫苗。常规方法是鸡出壳后,1日龄免疫;也有鸡胚于18日龄时进行胚胎免疫的报道。因裸体疫苗易灭活,1日龄按时接种稀释的疫苗应在1小时内用完,夏季应冷藏保存稀释的疫苗。为保护疫苗病毒,可在稀释液中加入4%犊牛血清。

②疫苗的种类和选择。通常应用的火鸡疱疹疫苗为单苗。目前国内生产2价和3价苗。a.马立克氏病细胞结合性疫苗CAl26株是采用火鸡庖疹病毒FCl26株制备的一种疫苗,每头份含1000蚀斑形成单位(1000PFU/羽)。本疫苗只有80%的保护率。b.马立克氏病双价细胞结合性疫苗(AD6+SBl)是采用火鸡疱疹病毒FCl26株和鸡疱疹病毒SBI株制成的一种马立克氏病毒细胞结合性双价苗。c.当前常用马立克Ⅰ型病毒致弱的细胞结合苗,如英特威的CVI988荷兰株液氮保存的马立克疫苗,适用于超强毒马立克氏病和一般马立克氏病预防接种,保护率可以达到95%以上。

③疫苗接种剂量。因疫苗在保存、稀释、使用时造成效价降低,导致免疫剂量不足,使免疫失败的状况发生。为此,现场应用时要按说明书剂量的2 ~ 3倍使用。为防止失误,每批事先应做小批试验为好。

鸡场的育雏舍应该加强隔离和卫生消毒,育雏舍应与其他鸡舍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并隔离,在进鸡之前要进行两次冲洗和熏蒸消毒,减少环境中马立克野毒的含量,育雏舍在进鸡前要把温度提高至37℃,并保持24小时,可以有效杀灭鸡舍中的马立克病毒,还有助鸡舍甲醛的排出,减少对雏鸡的刺激,并且可以减少雏鸡在马立克抗体产生之前的感染机会。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青岛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邮编:266100)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立克氏病鸡场
肉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蛋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生态放养鸡谨防马立克氏病
如何搞好鸡场消毒和病毒病免疫接种
鸡马立克氏病及其防控
鸡场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
中医治疗克雅氏病1例报告
规模鸡场暴发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治
山区规模鸡场常见疫病的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