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政党联系民众的主要做法

2016-02-19 20:13张书林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6年1期
关键词:树形象政党民众

张书林

国外政党在联系民众方面,既有其个性化、特殊性做法,也有其一般化、普遍性做法。

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拓展联系民众渠道国外政党主要从个体化、组织化、信息化三个层面,拓展联系民众渠道。

第一,个体化渠道。主要是凭借和利用政党领袖、政党骨干在民众中的社会影响力、政治认同力、利益代表力,以个人为中心、以个体人格魅力为依托联系民众。例如,日本民主党前党首小泽一郎,从1969年当选议员后坚持连续15年家访选民,为党赢得了深厚选民基础。

第二,组织化渠道。主要是通过建立政党的基层组织、外围组织与民众个人、民众群体、民众组织的联系沟通,以政党组织为中心、以组织亲和力为依托联系民众。如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基层党组织,注重在“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两个关键节点上做好联系民众、服务民生工作,从而为党赢得长期执政的民众支持。

第三,信息化渠道。德国社民党提出要使党从“新闻报道的对象”变成“影响新闻报道的主体”的媒体化战略转型,大力推进实施“网络党”建设,实施“红色电脑计划”“红色手机计划”,借助互联网、手机平台向民众发布政党、政策信息,左右民众的政治选择。英国工党前党首布莱尔为吸引选民,建立了“走进唐宁街10号”的网页;保守党领袖、首相卡梅伦,将其个人主页命名为“网络卡梅伦”。关注民众利益实现只有政党对民众的诉求“有求必应”,民众对政党的领导和执政才会“一呼百应”。

基于此,国外政党主要从两个基本面关注民众利益的实现。

第一,纲领政策以民众需求为中心。为保证纲领政策调整契合民众需求,德国社民党自己出钱雇佣中立的民调机构在社会上广泛收集民众对党的意见建议、决策需求,进而再根据大多数民众的意见建议、愿望需求对党的政策纲领进行修订、调整。

第二,政党行动以民众利益为中心。智利争取变革联盟在2010年8月重大矿难后,实行全党、全国、全社会总动员,一切以抢救生命为第一要务。69天不间断营救、花费折合1.4亿元人民币、33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的行动结果,使得党在民众中赢得了好口碑,在世界上赢得了好声誉,为长期执政集聚了人气。

塑造清廉亲民形象

亲民树形象。即通过拉近政党与民众的心理、感情距离来树立政党形象。卡梅伦为扭转在英国民众中富二代、公子哥的“不接地气”之形象,以骑自行车上下班、送孩子上学等平民化举动,为保守党的亲民形象注入新风。

守纪树形象。瑞典社民党执政期间,不折不扣遵守“全国只有议长、首相、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等国家主要领导人配备专车,其他级别的干部上班一律开私家车或乘坐公交车”的公务用车法律规定,树立起严格遵纪守法的政党形象。

服务树形象。韩国新国家党通过前总统李明博、现任总统朴槿惠勤政忘我、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深刻诠释了为民服务的执政观。

情感树形象。2014年4月16日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造成286人丧生、18人下落不明。事件发生后,朴槿惠在短短20天时间内连续4次痛哭流涕地向国民公开道歉,以政治女性特有的细腻真挚情感,既为新国家党、她本人成功化解了执政危机,同时更树立起党的有情义、负责任之形象。

清廉树形象。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以清廉树形象,从1959年自治后连续赢得13届大选,创造了多党制国家“一党单独连续”执政56年的奇迹。但是,同样是“一党单独连续”执政71年的墨西哥的革命制度党、38年的日本自民党等老牌政党,却因腐败自毁形象,从长期执政舞台被赶下来。

建立联系民众机构与制度

许多国外政党都注重建立有效的联系民众机构、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体系,实现政党与民众联系沟通的实体化、规范化、经常化。越共在中央及省市设立民运部、在乡(坊)设民运科、在村(街道)设民运组,形成自上而下的联系民众组织机构网络。统俄党在中央设立“党的拥护者中央协调委员会”、在州与区两级设立“党的拥护者委员会”,同时在各级党组织内部专设“公众接待部”、在基层组织层面设立“普京公众接待站”。

在联系民众的制度建设上,国外政党主要是在包括政党党章、其他党内规章制度、党代会报告、政党决议决定等规范性文件中,对联系民众进行规范建构、制度设计。同时设置相应的程序与之配套。例如,保加利亚社会党的骨干分子坚持每周末到选区与民众交流,在接下来新一周的周二下午召开执委会例会研究收集到的民意,对之作出回应。

猜你喜欢
树形象政党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锐意创新抓党建 率先垂范树形象——记平顶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机关第一党支部书记周文丽
永济市财政局:学党史办实事 转作风树形象
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文明让法徽更闪亮——佳木斯市东风区人民法院工作纪实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展风采 树形象 中国农垦乳业联盟首次联合展览亮相冰城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