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地膜马铃薯春玉米规范间套集成栽培技术

2016-02-19 17:36瞿晓苍
科学种养 2016年1期
关键词:放苗喇叭口株距

瞿晓苍

马铃薯和春玉米作为商洛乃至整个秦巴山区的两大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分别在200万亩和240万亩左右。近年来,为了进一步规范完善间套技术,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商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积极组织相关县区农技部门在大量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开展了地膜马铃薯玉米规范间套集成技术模式的示范与推广工作,该规范间套模式全年平均亩产756.93千克(其中马铃薯1456.16千克,折主粮291.23千克;玉米465.7千克),平均亩产值3354.4元(马铃薯亩产值2329.9元,玉米1024.5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商洛甚至整个秦巴山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 选择适宜区域

选择在交通方便,有灌溉条件,土质为壤土或砂壤土、肥力中等以上,群众种植地膜马铃薯、玉米积极性较高的区域推广该项技术模式。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区域主推春播地膜马铃薯春玉米高产高效间套模式,在海拔700米以下的区域主推冬播地膜马铃薯春玉米高产高效间套模式。

二、带型及茬口安排

主推两种规范化套种模式,一是双套双模式(167厘米对开带即5尺对开带型);二是双套单模式(即带宽110厘米)。马铃薯选用中早熟品种,冬播一般在12月底元月初、春播在2月上中旬~3月中旬播种,6月上旬~7月上旬收获。玉米选用中晚熟品种,4月上、中旬播种,9月上旬~10月上旬收获。

三、主要栽培技术

1.选用良种

选用优良品种是夺取地膜马铃薯春玉米规范间套模式高产、优质、高效最有效的措施。根据马铃薯和玉米品种特性以及秦巴区域独特的自然条件,马铃薯推广早大白、紫花白等优质脱毒种薯,玉米推广中金368、改良商玉2号、临奥一号、登海11等高产优质品种,示范区内马铃薯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玉米良种应用率达到了100%。

2.配方施肥

按照“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配合,增施有机肥,科学施用硫、镁、硼、锌等微肥”的施肥原则。通过大量的试验、示范,马铃薯一般每亩施优质农家肥2500~3000千克,磷酸二铵(N 18%,P2O5 46%)10~15千克、碳酸氢铵(N 17%)40~50千克或尿素15千克、草木灰25~40千克或硫酸钾(K2O 50%)6~8千克,或薯类专用肥(N∶P2O5∶K2O =12∶6∶12)50~80千克。马铃薯采用开沟播种施肥,农家肥盖于种薯之上,化肥施于两种薯之间。玉米每亩施农家肥1000~2000千克,磷酸二铵(N 18%,P2O5 46%)10千克,硫酸钾 (K2O 50%)8~10千克,或玉米专用配方肥(N∶P2O5∶K2O=16∶16∶8)30~40千克,施肥方法宜采用稀人粪尿点窝,化肥施于窝内。玉米在拔节至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12~20千克。详细推荐施肥量见上表。

3.规范间套

主推两种规范化套种模式,一是双套双模式(167厘米对开带即5尺对开带型),即带宽167厘米,2行地膜马铃薯占83.5厘米,株距23厘米,每亩3490窝;2行春玉米占83.5厘米,株距30厘米,每亩2700株。该模式适宜在低热区和中温川道区,以早熟马铃薯和蔬菜生产为主的区域进行推广种植,但要适当增大玉米株距,为马铃薯和后期蔬菜生长提供通风透光条件。二是双套单模式,即带宽110厘米,2行地膜马铃薯占80厘米,株距26厘米,每亩4600窝;1行春玉米占30厘米,株距26厘米,每亩留苗2300株。该模式适宜在高寒山区和中温浅山区,以中晚熟马铃薯和玉米生产为主的区域进行推广种植,但要适当减小玉米株距,增加玉米密度,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4.适期播种

选择适宜的马铃薯播期,既能确定适宜的收获上市时间,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又能避免低温冻害和晚霜危害。低热区马铃薯冬播应选择在12月15日以前或翌年1月15日以后,翌年以1月15日播种最为适宜;中温区马铃薯冬播应选择次年1月中旬,12月20日~1月10日不宜播种(土壤正处结冰时期)。中温区和高寒区的春播马铃薯一般在当地晚霜前20~25天,10厘米土层地温稳定在5~7℃时,作为当地地膜马铃薯的适宜播期,播期不能迟于3月中旬。玉米4月上旬~中旬、土壤表层5~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12℃为适宜播种,一般在谷雨前完成播种。

5.规格覆膜

马铃薯采用起垄种植,垄高15厘米,垄面宽55~60厘米,播深10~12厘米。覆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墒情较好时,采用先播种后覆膜;另一种是开春后先趁雨趁墒覆膜,播种时用点播器打孔播种。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做到无墒不播,严禁缺墒覆膜,以防烧芽、烧苗现象发生。覆膜时地膜要紧贴垄面,用细土将地膜边缘压入土中5~8厘米,并在垄面上每隔3~5米压一“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影响保温效果。覆膜后要求达到“平、直、紧、匀”,且四周严实。

6.田间管理

对于先播种后覆膜的马铃薯田块,马铃薯出土时,要及时破膜放苗,防止烧苗。当幼苗长出1~2片叶、无寒潮来临时即可放苗。放苗时应坚持“放大不放小,放绿不放黄”的原则。一般放苗应选晴天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阴天可全天放苗。方法是用小刀或香头对准出苗的地方将地膜划一小孔,将幼苗引出膜外,放苗后及时用细土封严孔口,以利保温保墒,防止杂草滋生。而对于先覆膜后播种的地块,则不需要放苗,马铃薯幼苗会顺着播种孔自然长出地膜外。幼苗出膜后若遇霜冻,应采取烟熏、灌水或撒草木灰等方法预防冻害。随着气温升高,马铃薯生长发育速度加快,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追肥、病虫害防治和控制徒长。对缺肥田块每亩用0.4%~0.8%尿素溶液或0.1%~0.3%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1~2次,也可在距植株5~8厘米处打孔追施尿素4~5千克。对于有青枯病、晚疫病发生的田块,及时拔除发病植株,必要时在现蕾期每亩用58%甲霜灵·锰锌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防。对28星瓢虫,每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喷防。对蚜虫,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防,防止病毒病传播。对徒长田块,在蕾期每亩用15%多效唑粉剂40~50克对水40~50千克喷雾,同时摘除花蕾,控上促下,促进块茎膨大。玉米在出苗后及时间苗、定苗。前期适当控制肥水,促根系生长,缩短下部节间距。拔节至小喇叭口期应中耕1次。拔节期每亩追施尿素10~15千克,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20~25千克。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若遇干旱,应及时开沟浇水1~2次。对大斑病,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75千克喷雾。对黏虫,用2.5%溴氰菊酯30毫升对水40~50千克喷雾。对玉米螟,在幼龄幼虫群集新叶而未蛀入茎秆前,采用1.5%辛硫磷颗粒剂直接丢放于喇叭口内毒杀幼虫。

7.适时收获

为了实现地膜马铃薯增产增收,要针对不同用途,适时收获。作为蔬菜进行销售的田块,要抓住上市早、价格高的时机,及早收获出售。若用于其他用途,可待马铃薯完全成熟后收获,这样能获得最高产量。马铃薯收获后须放于阴凉处摊开2~3天,防止暴晒、雨淋。收获后及时捡净残膜,防止污染土壤。玉米于8月下旬~9月上旬当苞叶变黄、籽粒变硬时及时收获,并清除玉米根茬和秸秆。

(作者联系地址:陕西省商洛市商中路24号农业技术推广站 邮编:726000)

猜你喜欢
放苗喇叭口株距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尾管固井回接筒铣锥限位清铣及修复技术
诗意的劳作
双层喇叭口结构连接管密封性能研究
喇叭口内径的理论估算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
南美白对虾池塘放苗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方法
巧解“植树问题”
带压作业喇叭口的改进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