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冬春死苗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2016-02-19 17:37李建国王迪轩
科学种养 2016年1期
关键词:死苗麦苗冬小麦

李建国 王迪轩

冬小麦越冬死苗经常发生,死苗率低于10%时影响不大,而高于20%时就会造成减产。

一、小麦冬春死苗原因

1. 不利的气候条件

不利的气候条件主要指低温和干旱,是许多地区小麦越冬死苗的主要因素。夏秋季若降雨少,土壤底墒不足,冬春又少雨雪、多寒风,会加剧土壤干旱,使小麦分蘖节处在冷暖骤变的土层中,致使小麦生理脱水而死亡。再加上欠墒播种,麦株生长发育不良。

2. 品种的抗寒能力

凡是经过抗寒锻炼的冬小麦,一般能忍受-23℃的低温,低于-23℃时,死苗严重。如选择种植了冬性弱、分蘖节较浅的品种,易遭受地温温差大的危害。

3. 土质情况

土壤偏砂性、保水能力差,则死苗严重。土壤板结,发生龟裂,致使麦苗断根。整地质量不好,特别是整地质量不细,造成大坷垃多。

4. 栽培措施

在干旱年份,栽培措施不当,如播种过早,麦苗长势过旺;小麦浇水过多或过少。播种过晚、过深、过密易形成弱苗,不利于小麦安全越冬。在底墒不足的情况下若不浇冬水会导致旱寒交加而死苗。冬季灌水量过多,造成地面积水结冰使根系窒息而亡。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施肥不匀而烧苗。

5. 土壤掀耸

土壤掀耸又称“冻拔”或“凌抬”。是由冻结时土壤孔隙中的水结成冰晶,之后又融化而引起的。冻融的反复交替使土壤表层隆起或下沉,致使小麦根系断裂或使分蘖节露于地表而死亡。在我国,突然掀耸常发生在冬小麦无明显休眠期的华中、华东等地。华北中部的低洼湖区、托水地或冻水大水漫灌,也常有“凌抬”现象发生。

6. 冰壳害

冰壳害是指小麦在冰壳下越冬造成麦苗伤害。冰壳害常因浇冻水过晚,大水漫灌后未待下渗即结冰或雨雪后的雪水复又结冰,在冰盖厚度大于3厘米并持续半个月以上,受冰壳害影响的幼苗生长状况恶化,抗寒力下降,或因氧气缺乏窒息而亡。

7. 淹害

淹害也称冻涝害,多发生于内涝地区。我国北方冬小麦的淹害常因春季灌水过早而发生,也有因早春降雪不能很快融化而形成“雪害”,或因降雨引起返浆期局部积水而造成淹害。

8. 病虫害

①造成冬小麦冬春死苗的主要虫害有蝼蛄、蛴螬、金针虫、红蜘蛛等。

蝼蛄:咬食播下的种子,尤其喜食刚发芽的种子。将作物的根咬食成麻丝状,使幼苗枯死或生长不良。夜出地面,咬食靠近地面的嫩茎,常把幼苗咬断,造成很多虚土隧道,使幼苗根部与土壤分离而干枯死亡。

蛴螬:幼虫在土中咬食萌发的种子和根茎,常咬断根茎部,断口处呈刀切状;成虫主要取食叶片,形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能吃光全叶。

金针虫:主要为害小麦的种子和幼芽,能咬断刚出土的幼苗,也可钻入较大的小麦苗根茎部取食为害,造成缺苗断垄。

红蜘蛛:成、若虫都可为害,为害麦苗,吸取麦株叶片汁液,被害麦叶先呈针刺状白斑,后变黄,轻则影响小麦生长,造成植株矮小,发育不良,穗少粒轻;重者整张叶片呈灰白色,整株干枯死亡。株苗严重被害后,抗害力显著降低。

②造成冬小麦冬春死苗的主要病害有条锈病和白粉病。

条锈病:主要危害小麦叶片,初期在受害部位出现褪绿斑点,后产生鲜黄色疱状夏孢子堆,随后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出现鲜黄色粉状物。

白粉病:主要发生于叶片上,叶面出现1~2毫米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状霉层,后期霉层逐渐由白色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上生针头大小黑色小颗粒,霉层下的叶片组织初期无明显变化,随后褪绿、发黄以至枯死。

二、冬小麦冬春死苗的防止方法

1. 播前整好地

加深耕作层,有利于小麦根系向纵深发展。整地须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即“土地平整,耕层要松,土壤要碎,地要干净,墒情良好” 的要求。

2. 选用抗寒品种

选用冬性强、抗寒性好的品种是防御冻害死苗的有效措施,各地应因地制宜,引种时首先要了解品种特征,既要有丰产性,又要有一定抗寒性,至少应在本地大多数年份能安全越冬,才可引种种植。

3. 苗期灌溉

对于底墒不足的早播麦田,可在分蘖期浇好苗期水,若土壤肥力不足可适当追施少量化肥,达到促苗早发,根深叶大,利于安全越冬。对于晚播苗,主要矛盾是积温不足,管理上应以中耕松土提高地温和保墒为主。苗期不宜浇水,否则会降温影响麦苗升级。

4. 适时冬灌

冬灌可形成良好的土壤水分环境,调节耕层中的土壤养分,提高土壤热容量,可将表土封严,促进小麦生根,多分蘖、长大蘖、育壮苗,减轻冬季寒、旱造成的死苗,浇冬水不仅有利于越冬保苗,还能减轻早春寒、旱和温度剧烈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是防御冬春死苗的重要措施。

封冻水浇得过早过晚都不好。浇水过早,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地表容易板结龟裂,对麦苗越冬不利;浇水过晚,地已封冻,水不易下渗,地面积水结冰,会闷死麦苗。

浇封冻水最适宜的时间以夜冻昼消气温在4℃时为宜,气温低于4℃时冬灌就有发生冻害的危险。冬灌应视土质、苗情、墒情灵活掌握。黏土应适当早浇,避免封冻前水分不能全部下渗而发生凌冻;砂土地应晚浇;部分下湿地、稻茬地或底墒好的麦田可不浇。在浇水灌溉时,一定要浇匀、浇透。浇水时防止水分过多,以免造成小苗窒息。

5. 及时压麦

压麦可破碎土块、弥实裂缝、踏实土壤,使麦根和土壤紧实结合,促进根系发育,防止冬季因地表板结龟裂所造成的麦苗死亡;压麦还有提墒、保墒作用。

6. 适当覆盖

冬季铺沙盖麦、破土盖麦,可以加深分蘖节入土深度和保护近地层的叶片,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分蘖节处的水分状况,起到保温防冻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①盖土。对一些播种质量差或播种过浅的麦田可以采取盖土的方法,一般覆土1~2厘米即可起到较好的防冻保苗效果。选择晴朗天气把地表浮土用铁耙等覆在沟内,避免根茎裸露,减少小麦死苗。另外可在麦田内撒一些坑土或老房土,同样可起到防冻效果。春季要及时清垄,在气温5℃时将土清出田埂。对于抗寒性差的品种,播种浅、墒情差的麦田,应及早盖土。

②盖肥。在未施农家肥或施得少的麦田内,冬季撒上一层农家肥,可提高地表温度,减轻冻害,保护麦苗。

③盖膜。越冬期实行地膜覆盖,可增温保墒,有效防止冻害及缓慢生长,从而增加分蘖,发育大蘖,形成壮苗,提高分蘖成穗。宜在气温3℃时盖膜,盖早了容易徒长,盖晚了叶片受冻,对于晚播麦,可播后即盖膜。

7.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①害虫。麦苗期主要地下害虫有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上害虫主要是红蜘蛛。对地下害虫造成的死苗,应在死苗率达3%时,进行药物防治。金针虫、蛴螬重发区,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300克,对水2~3千克,喷于25~30千克细土中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于地面,随即浅锄。蝼蛄重发区,每亩用辛硫磷胶囊剂150~200克拌谷子等饵料5千克左右,或50%辛硫磷乳油50~100克拌饵料3~4千克,拌匀后于傍晚撒在田间,每亩2~3千克。也可用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将喷雾器喷头取下)进行灌根。红蜘蛛重发区,可选用50%马拉硫磷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5000~6000倍液、15%哒螨灵800倍液喷雾,喷雾时加足水量,每亩喷75千克药液,使药液进入麦苗根部。

②病害。对病害造成的死苗,可在小麦苗期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喷雾,或20%三唑酮乳油120~200毫升、5%井冈霉素水剂10克对水40~50千克顺麦垄喷洒幼苗,隔7~10天再喷1次。喷药应喷匀、喷透,使药液充分浸透根、茎。

8. 禁止麦田放牧

麦田放牧会造成麦苗受到损伤,根系被拉断引起死苗,越冬期间保留下来的绿色叶片,返青后即可进行光合作用,它是春季恢复生长时所需养分的主要来源,因此严禁麦田放牧。

(作者联系地址:李建国 湖南省沅江市畜牧水产局 邮编:413100;王迪轩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蔬菜局 邮编:413002)

猜你喜欢
死苗麦苗冬小麦
冬春小麦科学防治死苗
HPLC法同时测定大麦苗中5种成分
小麦苗的梦
我到麦田看麦苗
五河县夏玉米死苗原因及应对措施
甘肃冬小麦田
冬小麦和春小麦
冬小麦——新冬18号
冬小麦—新冬41号
水稻旱育秧死苗de成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