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病虫害防控措施

2016-02-20 03:55袁东征刘晓霞
西北园艺(综合) 2016年6期
关键词:底施韭蛆沼渣

袁东征 刘晓霞 王 蕾 高 念

韭菜病虫害防控措施

袁东征 刘晓霞 王 蕾 高 念

济宁市兖州区在韭菜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中,针对栽培中虫难防、病难治的实际,提出了“一增、二减、三改变”的防控措施,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1 一增

就是增施有机肥。韭菜田整地时亩施腐熟有机肥,以进一步培肥地力,改善品质,提高单产。承担一池三改的韭菜基地利用沼气池中沼液、沼渣,通过底施沼渣,追施、喷施沼液,达到防病、治虫、增产三层功效。

2 二减

就是减少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的使用量。改变传统种植中过度依赖化肥的不合理种植模式,变无机为有机,变单一施肥为平衡施肥。防病治虫时首先采取农业、物理、生态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农药特别是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和农药减量控害的目标。有的韭菜基地采取防虫网避蚜、黄篮板诱蚜、黑光灯杀虫等措施,都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产出的韭菜产品供不应求,困扰韭农多年的韭蛆难治、韭菜干尖、白点等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

3 三改变

一是改变不合理的选用药标准。速效不等于高效,过去生产中往往是有病治病、有虫杀虫,无病不防,杀虫速效,忽略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选用生物农药时,因其杀虫慢,达不到菜农要求的速效,一部分菜农就选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制剂而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生

物农药推广遭遇壁垒。这也是农技人员指导病虫害防治的重点与难点。

二是改变传统防跳根培土方式。韭菜根系着生在植株鳞茎下的茎盘基部,由于分蘖是在茎盘生长点上位叶腋发生的,因此,每次分蘖发生后,茎盘都要向上延续增生,到第二年逐渐形成新的根状茎。新的根系着生在新茎盘之下及根状茎的一侧。这样新根的位置就在老根的位置之上,时间长了,根就会露出地表,这就是所谓的“跳根”现象。所以,覆土就成了解决韭菜跳根的常用措施。通过近几年的栽培实验,将传统的覆土改成覆盖1~3 cm厚的细沙土,可弥住土缝阻止韭蛆成虫产卵或通过干燥地表改变韭蛆的适生条件,不利于幼虫孵化,减轻韭蛆发生。

三是改变不合理的病虫害尤其是韭蛆的防治措施。兖州当地韭蛆一般一年发生3代,其中危害最重的时期有两个阶段,一个是清明前后,即3月下旬,另一个阶段是处暑前后。这两个阶段往往是韭菜死苗最严重的时期。菜农一般都是通过灌根解决韭蛆危害,却忽略了韭蛆发生的根源,治标不治本。

韭蛆的大量发生,一是越冬前期施用未经腐熟的肥料,吸引韭蛆成虫产卵所致,此时若防治不及时,韭蛆就在韭根附近聚集越冬,第二年早春地温上升时韭蛆开始为害,造成韭菜大面积死亡。再就是韭菜收割后未及时采取措施遮盖,以至于吸引迟眼蕈蚊(韭蛆成虫)闻味前来产卵,为韭蛆危害埋下隐患。

防治韭蛆时,首先要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二是在腐熟有机肥的过程中就要施药杀虫卵,三是最好采用底施沼渣、追施沼液的方法增施有机肥。试验表明:底施沼渣,追施、叶面喷施沼液的韭菜田,2年内很少发生韭蛆危害。

袁东征,刘晓霞,王蕾,高念,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蔬菜服务中心,邮编272100。

2016-07-30

猜你喜欢
底施韭蛆沼渣
湿垃圾沼渣对草本植物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干式厌氧消化沼渣管理的研究进展综述
高油酸花生应用土壤调理剂增产效果研究
沼渣在葡萄园施用肥效试验初报
沼渣沼液在韭菜上的使用技术
邯郸地区噻虫胺防治韭蛆的田间药效试验
韭蛆综合治理研究及应用
韭蛆种群动态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邯郸地区昆虫病原线虫制剂防治韭蛆效果初探
小麦-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的节水增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