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Ga-NEB新型分子探针在血池、淋巴和肿瘤PET显像获重大突破

2016-02-20 17:52李从心,段文利
协和医学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显像剂核医学淋巴

·医学新闻·

68Ga-NEB新型分子探针在血池、淋巴和肿瘤PET显像获重大突破

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李方教授、张静静博士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陈小元教授等联合,在国际上首次报道正电子核素68Ga-NEB新型分子探针在临床转化的新突破,为大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的淋巴系统受侵犯程度评估提供了精准的术前探查、术中诊断及预后方法,在推进靶向治疗的进一步精准化上显现了突出优势。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核医学领域顶级期刊《核医学杂志》(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上。

这种分子探针是以依文思蓝作为结构修饰物的正电子核素标记显像剂,具有合理的核素半衰期,用极小的剂量即可与人体内白蛋白快速、稳定结合,从而便捷地实现白蛋白在人体内的标记。检查大血管密集区域时,该探针与传统的体外标记红细胞(抽血-标记-再回输)的临床核医学显像剂相比,可提高图像分辨率,保障操作者及患者安全。研究发现,这种探针用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检查时,通过极微小的用量与体内组织白蛋白结合,高效、快速地诊断淋巴水肿,评估淋巴回流梗阻程度、范围,辅助诊断乳糜胸等,对乳腺癌、头颈部肿瘤和盆腔肿瘤等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显像和淋巴系统的转移途径及转移程度,恶性肿瘤腋窝等部位淋巴结清扫后出现肢体水肿的情况,作出精准判断及评估。

研究小组进一步发现,这种分子探针在未来靶向治疗的进一步精准化方面有显著优势和广阔前景。该探针作为分子载体首先在实验室与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结合,经静脉注射入机体后,能迅速与血浆中白蛋白结合,形成高效稳定的“三合体”。这一“三合体”因具有合理的半衰期,从而使靶向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大幅延长,以较小的药物剂量就能达到更加理想的药效,同时还能大幅降低肾功能损伤。已完成的最新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标记68Ga-NEB的靶向多肽药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大致延长5~10倍。

据李方教授介绍,上世纪60年代起应用于临床的红细胞体外标记法是目前临床核医学的主要血池显像剂,用于血管疾病和供血情况的核医学诊断,但因建立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的基础上,存在分辨率较低等缺陷;后来国内外学者尝试采用正电子核素11C或15O标记红细胞作为PET的血池显像,终因核素半衰期太短、合成设备复杂而未能在临床上获得普及应用。此外,凡体外标记的操作,都会对白蛋白的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使患者肝脏摄取显像剂的浓度被动增加。68Ga-NEB的成功合成,很好地克服了以上缺陷,为核医学诊断找到了一种既适合血池显像,又适合淋巴显像及肿瘤显像的更为理想的新型分子显像剂。外科大夫在制定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案时,常遇到是否清扫前哨淋巴结的抉择困难,需要依赖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这种探针与PET检查结合后在临床应用,意味着多了一种极为可靠的辅助诊断手段,将尽可能减少肿瘤患者不必要的淋巴结清扫。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院士认为,68Ga-NEB的合成及应用,既是分子技术在临床医学领域的重要转化,又是中美联合推进以基因靶向治疗为重要方向的精准医学的体现。

(北京协和医院宣传处 李从心 段文利)

猜你喜欢
显像剂核医学淋巴
做PET/CT检查时喝的几瓶水有何作用
“互联网+CBL”模式在核医学规培中的创新应用效果研究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二成份硒鼓Auger Mark问题浅析
中枢神经系统临床用PET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一种实用显像剂的研发实验
核医学与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中美临床核医学现状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