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在粪石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2016-02-20 09:36孟钰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效果

孟钰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粪石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0例粪石性小肠梗阻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等级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疼痛程度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微创手术应用于粪石性小肠梗阻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 腹腔镜微创手术;粪石性小肠梗阻;临床应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5.041

粪石性小肠梗阻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 主要是由于患者肠内未能消化的物质聚结成块质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1]。粪石性小肠梗阻病情复杂, 早期不易诊断, 需要借助外科手术方式治疗[2]。本研究就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粪石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统计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粪石性小肠梗阻患者6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 女14例, 年龄27~61岁, 平均年龄(45.06±4.33)岁;观察组中男15例, 女15例, 年龄25~60岁, 平均年龄(43.22±4.6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 具体如下:①首先给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②运用麦氏切口法开腹。③确定小肠梗阻位置, 切除引起梗塞的粘连带。如果出现缺血坏死, 需要切除病变部位。④创口缝合, 再给予抗感染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方式治疗, 具体如下:①首先通过肠镜或者CT进行术前检查, 与患者和家属告知详细, 并说明手术的过程和术中的各种可能性。②患者平卧在手术台, 给予硬膜外麻醉。选用Veress针建立人工气腹, 置入腹腔镜探查病情。③找到梗阻部位, 采用无损伤肠钳将患者小肠内粪石挤捏。④将粪石碎块连同肠内其他污物排除体外。⑤缝合创口并再给予抗感染常规药物治疗。

1. 3 疗效评价标准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等级评分以及感染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动脉出血以及粪漏等)的发生情况。其中手术过后疼痛的程度采用国际VAS评分标准评分, 满分10分。0分为无疼痛感觉, 10分为疼痛感特别剧烈。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疼痛程度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4.25±4.28)min,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7.79±4.49)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68.19±3.49)ml , 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04.20±3.18)ml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评分为(2.10±1.45)分, 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18±2.19)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动脉出血以及粪漏)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 粪漏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3例, 动脉出血4例, 粪漏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0.0%(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粪石性小肠梗阻病情比较复杂和急促, 是临床中常见的腹部急症。主要是由于肠粘连、粪石导致小肠产生梗塞[3]。粪石性小肠梗阻临床表现不显著, 临床症状比较平缓, 腹痛、腹胀比较轻, 一旦粪石进入小肠狭窄管腔末端出现卡顿时, 会出现比较剧烈的阵发性阵痛。

传统的保守治疗采用非手术的方式, 可以有效缓解病情的症状[4]。但是有研究表明, 保守治疗方式无法根治粪石性小肠梗阻, 患者病情极易出现反复, 甚至恶化。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可能会引起小肠坏死, 最终不得不进行坏死肠切除手术。当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 开腹手术治疗是传统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 但是一般的开腹手术手术时间长、切口大, 患者手术损伤较为严重[5]。并且患者手术过后极易产生如切口感染、动脉出血以及粪漏等严重并发症, 越来越不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腹腔镜微创手术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疼痛程度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腹腔镜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 患者痛苦感觉轻, 患者满意度较高, 临床疗效明显;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腹腔镜微创手术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 更加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 粪石性小肠梗阻患者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术中创口小, 出血少,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 刘志升, 孙风波, 刁其先, 等.腹腔镜在粪石性小肠梗阻中的应用.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4, 14(12):1144-1146.

[2] 冯丽光, 刘习红, 李慧诚, 等.腹腔镜诊治急性小肠梗阻的应用体会.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4, 19(8):580-582.

[3] 郭冬林.腹腔镜在小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23):37-38.

[4] 李俊.腹腔镜在小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 21(2):164-168.

[5] 顾敏, 范原铭, 余向锋.腹腔镜诊治急性肠梗阻 37 例临床分析. 重庆医学, 2010, 39(13):1709-1710.

[收稿日期:2015-11-16]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效果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钛镍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临床分析
超声诊断应用于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两种方法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对照研究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检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