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超声在基层医院介入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2016-02-20 09:37陆荣荣木合塔尔·吾布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5期

陆荣荣 木合塔尔·吾布力

【摘要】 目的 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在基层医院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单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50例患者进行IVUS检查, 根据IVUS面积狭窄率是否>50%分为介入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斑块的性状及IVUS有效管腔面积, 并进行随访观察并发症。结果 介入治疗组28例, 对照组22例, 介入治疗组斑块性状以纤维性斑块及脂质性斑块为主, 介入治疗中无明显的并发症, 随访1年, 介入治疗组再发心绞痛3例, 对照组发生心绞痛4例, 心梗2例, 猝死1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US对临界病变的狭窄程度及指导介入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对IVUS面积狭窄率≥50%的病变进行介入干预预后良好。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疾病;临界病变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5.043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 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根据冠脉造影“金标准”诊断为冠心病病例确诊为单支血管病变, 狭窄程度达到50%~70%临界病变患者共50例, 其中男36例, 女14例;年龄42~79岁, 平均年龄(51.8±9.6)岁。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5例, 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15例。根据IVUS靶病变血管腔狭窄面积是否≥50%, 分为介入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常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 抗凝、稳定斑块, 改善血管内皮等治疗。行冠脉介入治疗组, 同时加用氯吡咯雷片75 mg, 口服, 1次/d, 共1年。

1. 2 方法

1. 2. 1 行CAG术 通过Gensini评分标准, 确诊为冠心病患者。计算出靶血管参考段血管直径、最小官腔直径, 狭窄程度。

1. 2. 2 血管内超声 血管内超声仪为Boston Scientific公司生产的iLAB型超声仪, 血管超声探头为3.2F, 频率为40 MHz, 从狭窄病变远端至血管近段, 以1 mm/s的速度自动回撤, 标记血管内斑块的部位, 狭窄程度, 斑块成分等记录下来, 对冠状动脉病变行综合性诊断。定量分析:包括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A), 斑块下面积(PA), 斑块负荷(PB), 正性和负性重构。定性分析:脂质性斑块, 纤维性斑块, 钙化性斑块, 混合型斑块等。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CAG及IVUS病变特点比较 CAG不能准确判断斑块性质, 对纤维性及软斑块的诊断率, CAG明显低于IVU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50例患者CAG及IVUS诊断血管病变比较

检查 纤维性斑块 软斑块

CAG 19(38.0) 31(62.0)

IVUS 30(60.0) 20(40.0)

注:与CAG比较, P<0.01

2. 2 标准操作IVUS检查证实 介入治疗组患者血管病变, 以纤维性斑块及脂质性斑块为主, 两组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介入治疗组术后植入支架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无并发症发生, 随访1年, 介入治疗组再次发生心绞痛3例, 对照组发生心脏不良事件7例, 两组患者心脏不良发生事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对于冠脉临界病变的患者, 只依靠CAG指导介入治疗, 会有一定的偏差[1-5]。对斑块的性质不能准确的判断, 影响患者的预后[6], IVUS可准确显示血管内腔的情况[7, 8], 本研究显示:CAG与IVUS在判定病变的狭窄程度方面确有一定差异。冠脉造影低估了血管病变情况, IVUS能更准确地判定冠状动脉血管腔大小, 斑块负荷, 有效管腔面积, 形态。IVUS相对于CAG是一种更加缜密、直观的“侦探”。两者相结合更有利于指导临床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文强, 张运, 张梅, 等. 血管内超声和病理学分析对比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兔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和血栓形成.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4, 13(10):777-780.

[2] 李俊峡, 鹰津良树, 宫本忠司, 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内超声比较研究.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4, 13(4):256-258.

[3] Schoenhagen P, Nissen S. Understanding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omographic imaging with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Heart, 2002, 88(1):91-96.

[4] 李俊峡, 鹰津良树, 宫本忠司, 等. 冠脉病变中血管内超声与冠脉造影的比较. 医学争鸣, 2005, 26(13):1194-1196.

[5] 路伟, 左焕琛. 冠状动脉腔内超声显像的形态学研究. 解剖学杂志, 1998(6):477-480.

[6] 马明远, 李榕生, 杨希立, 等. 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4, 17(3):187-189.

[7] 冯天鹰, 李志安, 何怡华, 等.血管内超声对冠状动脉l临界病变的临床应用.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2, 16(2):172-175.

[8] 李俊峡, 赵玉英, 李树仁, 等. 血管内超声在介入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的价值.河北医药, 2009, 31(19):2537-2538.

[收稿日期:201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