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例小儿热性惊厥临床分析

2016-02-20 11:16武才胜刘继琼黄艳青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复发

武才胜 刘继琼 黄艳青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热性惊厥(FS)的临床特点, 探讨引起复发的相关因素, 指导预防复发的措施。方法 232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部分复发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32例热性惊厥患儿中年龄分布4个月~7岁, 男女比例为1.76∶1。首发年龄6个月~3岁者182例;引起FS的主要病因是呼吸道感染(89.97%);初发157例(初发组), 复发75例(复发组);两组复发因素与首发年龄、初次发作的体温呈负相关;与癫痫及热性惊厥家族史、一次病程发热24 h内惊厥发作次数呈正相关。结论 对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罹患上呼吸道感染等发热性疾病时, 在发热早期、体温骤升时需特别提防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首次发病年龄越小、热性惊厥初次发作时体温越低、一级亲属有热性惊厥及癫痫家族史、一次病程发热24 h内惊厥发作次数≥2次是热性惊厥复发的四项主要相关因素;临床中有以上四项因素之一者需重点预防复发。

【关键词】 热性惊厥;复发;回顾性研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5.067

热性惊厥是5岁以前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 2%~3%的小儿有热性惊厥病史, 这部分患儿中, 30%~50%患儿以后发热时也易复发惊厥, 其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1]。本文对本科2010~2014年收治的232例FS患儿进行总结, 并对75例复发性热性惊厥予以回顾性分析, 探讨引起复发的相关因素, 指导预防复发的措施, 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本科共收治因热性惊厥住院患儿232例, 其中男148例, 女84例, 男女比例为1.76∶1, 发病年龄4个月~7岁, 平均年龄19.67个月。所有患儿均符合《热性惊厥处理指南解读》[2]的相关诊断标准。

1. 2 方法 对232例FS患儿的年龄、性别、发作类型、次数、发作时的体温、原发病、家族史、脑电图检测结果、复发情况、治疗手段等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并将75例复发病例的首次发病年龄、初次发作时体温、一级亲属热性惊厥及癫痫家族史、一次病程发热24 h内惊厥发作次数≥2次四项主要相关因素, 与初次发作的157例进行比较分析。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临床特点 232例 FS患儿均表现为全面性发作, 所有患儿经临床综合治疗后均神志很快恢复, 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阳性特征。首次发病年龄:<6个月9例, 占3.88%, 6个月~3岁182例, 占78.45%, >3岁41例, 占17.67%。首次发作平均体温39.1℃, 其中38.0~38.9℃61例(26.29%), 39.0~39.9℃139例(59.91%), ≥40.0℃32例(13.79%)。病因:呼吸道感染211例, 占90.95%(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144例, 占62.07%;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67例, 占28.88%);腹泻14例, 占6.03%;接种疫苗3例, 占1.29%;幼儿急疹 4例, 占1.72%。首次发作持续时间:<15 min 208例(89.66%), ≥15 min 24例 (10.34%), 其中3例表现为癫痫持续状态。惊厥出现前发热持续时间:<12 h 199例(85.78%), 12~24 h 16例(6.90%), >24 h 5例(2.16%), 惊厥发生后才发热者12例(5.17%)。初发24 h内惊厥次数≥2次 29例(12.50%)。

2. 2 家族史 无家族史189例(81.47%), FS家族史37例(15.95%), 其中一级亲属31例。癫痫家族史6例(2.59%), 其中1例为一级亲属, 5例为二级亲属。

2. 3 脑电图 其中175例于惊厥停止体温正常后2周内行脑电图检查, 异常15例(8.57%)。

2. 4 FS临床因素与复发的关系 本组232例病例中, 其中157例为初发病例(初发组), 75例为复发病例(复发组), 对两组病例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首发年龄<6个月、首发体温<39.0℃、有惊厥家族史者、首次发作24 h内惊厥次数≥2次的病例易复发,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文献报道热性惊厥在婴幼儿时期其发病率为2%~8%。男童多于女童, 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热性惊厥是常见的年龄依赖性疾病, 多见于6个月~6岁, 尤其是6个月~3岁的婴幼儿[3], 一般认为与婴幼儿时期神经髓鞘发育不完善、大脑发育不成熟有关, 在这种年龄特征内, 脑发育不成熟, 神经细胞结构简单, 其功能分化以及轴树突分支不全, 髓鞘生成不完善, 兴奋性、抑制性神经介质不平衡 , 惊厥阈值低, 容易发生惊厥[4]。发病主要原因为呼吸道感染, 3岁以下小儿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 容易患感染性疾病, 尤其呼吸道感染。本组病例男女比例为1.76∶1, 年龄6个月~3岁占78.45%, 原发病为呼吸道感染211例, 占90.95%, 均与文献报道一致。小儿热性惊厥与发热程度密切相关, 而且大多数惊厥在发热后12 h内发生, 说明惊厥与发热程度有关。本组病例中, 首次发作体温≥39.0℃的171例, 占73.71%, 惊厥出现前发热持续时间<12 h 199例, 占比85.78%, 均符合小儿热性惊厥的表现特点[5]。因此, 对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 罹患上呼吸道感染等发热性疾病时, 在发热早期、体温骤升时, 需特别提防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

研究表明[2, 6], 12.3%~54.0%FS患儿惊厥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 并且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组资料表明, 热性惊厥复发与患儿首发年龄、初次惊厥发作时体温呈负相关, 本组资料中复发组首次发病平均月龄明显小于初发组, 提示初发年龄越小, 复发率越高, 首次发作年龄小, 作为一个独立的复发危险因素, 与文献报道一致[7];热性惊厥复发与首发体温升高程度呈反比, 初次热性惊厥发作的体温越低, 热性惊厥复发率越高。对于较低体温出现惊厥的患儿, 可能其中枢神经系统较易引起兴奋, 或具有较低的热性惊厥阈值, 一旦发热, 神经兴奋性增高, 冲动易泛化扩散, 就有可能出现惊厥。同时, 通过本组资料分析发现:热性惊厥复发与患儿热性惊厥及癫痫家族史、发热24 h内惊厥次数呈正相关。热性惊厥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一级亲属如双亲、同胞中常有热性惊厥及癫痫病史的患儿, 复发率高于无家族史者, 说明热性惊厥与遗传因素有关[8];首次发作24 h内惊厥次数≥2次的病例, 作为复杂型热性惊厥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热性惊厥复发率明显增高。

热性惊厥作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急症之一, 起病急, 其原发病多为呼吸道感染, 因此, 对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 罹患上呼吸道感染等发热性疾病时, 在发热早期、体温骤升时, 需特别提防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热性惊厥大多预后良好, 只要合理处理, 一般不留后遗症, 且不影响生长发育。但是对于部分年龄<2岁、初次惊厥发作时体温<39℃、有热性惊厥及癫痫家族史、发热24 h内惊厥次数≥2次初次发作病例, 应积极尽早采取降温措施, 以减少惊厥发作。同时应给予镇静措施, 避免惊厥再次发生;对正发生惊厥患儿, 应迅速控制惊厥, 使惊厥在最短时间停止, 防止严重长时间惊厥状态及脑损伤的发生。对于反复多次热性惊厥患儿, 要提高家长的健康教育认知水平及自我防护技能, 必要时适当运用镇静及抗癫痫药物干预, 预防惊厥复发。

参考文献

[1] 张月华, 马秀伟.热性惊厥的治疗和预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 22(24):1841-1844.

[2] 郭虎, 郑帼.热性惊厥处理指南解读.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1, 26(6):467-468.

[3] 王清江, 郑之卿.临床小儿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67-70.

[4] 孔祥和.小儿惊厥.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19-229.

[5] 沈晓明, 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401-402.

[6] 邵志莉, 周辉.小儿高热惊厥252例临床分析.交通医学, 2008, 22(3):304-305.

[7] 欧少阳.热性惊厥初发时体温和年龄与复发的关系.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3, 20(5):498-500.

[8] 褚亚苏.引起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 33(1):58-60.

[收稿日期:2015-10-16]

猜你喜欢
复发
支撑喉窥镜下切除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的疗效及复发率观察
不同灌注方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比较
髋臼部位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老年肥胖患者结肠癌的疗效及复发情况观察
肿瘤标志物CA199和CEA与大便潜血联合检测对肠癌复发的诊断价值
69例再发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宫腔镜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
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同期手术对癌复发的影响
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应用胺碘酮对复发率影响的研究
陀螺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系统治疗鼻咽癌残存或复发病变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