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护理在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观察

2016-02-20 22:53侯成青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术后康复

侯成青

【摘要】 目的 探讨标准化护理在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手术后患肢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20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 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骨折内固定手术,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0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标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术后患肢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患肢髋关节功能康复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手术后患肢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骨折术后患者标准化护理的实施, 可以有效地缓解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术后疼痛, 缩短下地时间, 减少了患者患肢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升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关节康复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标准化护理;股骨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康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5.171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骨科老年人常见而多发的骨折, 好发于65岁以上老年人, 约占全身骨折的1.4%[1]。临床资料显示,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伤后3个月内死亡率最高[2]。因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或多系统内科疾病, 在治疗上过去多采用非手术治疗, 患者卧床时间长, 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是导致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的原因。由于现在手术治疗技术的提高, 先进的医疗仪器、配合标准化护理的实施, 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本科在汲取传统内固定方法经验的基础上, 自行设计了与股骨近端结构相适应的解剖型颈干加压锁定钢板, 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 目前已在本科临床应用, 2009年10月~2014年10月应用患者208例。由于该产品设计合理、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固、术后并发症少、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对该类手术患者术后实施标准化护理指导, 对患者术后缓解心理压力, 减轻患者疼痛、术后早期肢体功能锻炼至关重要。因此, 本研究着重探讨标准化护理在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骨折手术后的患者康复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2014年10月本科收治股骨转子区骨折老年患者208例, 均适用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治疗, 其中男90例, 女11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26例, 股骨颈基底部骨折56例, 股骨粗隆下骨折26例。年龄65~90岁。均在伤后1周内手术, 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科合并症, 如高血压病、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及脑血管疾病。但排除严重的心、肺、肝、肾和精神疾病患者等手术禁忌证。致伤原因均为跌倒或坠落等损伤。入院后做骨密度(BMD)测量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均是中度以下骨质疏松老年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0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 术后均安全返回病房。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的术后护理宣教进行指导:术后24 h内平卧位, 肢体制动。术后3 d开始行足趾与踝关节的主动运动及股四头肌、臀大肌的静止收缩等锻炼。术后1周, 患者进行屈膝屈髋运动。而观察组患者除按常规康复指导外, 专门实施标准化护理干预, 患者术后当日至出院由标准化护理小组成员负责, 综合评估患者基础疾病和专科病情, 积极与主治医生沟通了解患者病情进展及诊疗方案, 结合手术特点制订个性化、规范化的标准化护理方案并严格执行。由责任护士每日进行床边视频及本人示范指导, 制订并落实标准化护理流程。具体护理如下:①术后1周内(第一阶段):术后当日, 待患者麻醉清醒后, 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侧卧位, 并指导患者对患肢的踝关节、趾关节做主动屈伸运动, 术后6 h, 要帮助患者每2~3小时翻身1次, 护士站于患者患侧, 患者取仰卧位, 双膝之间放一软枕, 嘱患者患肢膝关节稍微屈曲, 健肢伸直, 护理人员拖住患者膝部和髋部, 将其向健侧翻转, 呈侧卧位, 躯干部用长枕支撑, 呈60°。术后第1天, 即可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收缩5 s、放松3 s), 5~10 min/次, 5~6次/d, 其后可逐渐增加运动频率和活动次数。②术后1~2周内(第二阶段):患者在进行第一阶段康复训练基础上, 逐渐加大活动范围, 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患者取仰卧位, 行屈膝、屈髋运动, 开始可弯曲15°, 以后可逐渐加大屈曲度数, 但注意不要>90°, 患者仰卧位, 可以做直腿抬高练习, 抬高度数<30°, 5 min/次, 3~4次/d, 每日逐渐延长运动时间, 增加运动次数。慢慢进行床边坐起锻炼, 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将双下肢垂于床边, 放松双下肢, 自然下垂, 进行床边主动伸、屈膝关节运动, 同时进行患肢外展运动。③术后2~4周(第三阶段):患者可进行扶床站立、学步架行走、负重训练, 注意负重前拍片检查, 确保内固定稳定, 健肢活动正常。对于稳定性骨折患者, 术后2周进行训练, 对于不稳定骨折患者, 则在术后4周进行训练。训练时必须有护理人员或陪护人员在场, 确保安全。术后1个月, 回医院进行X片复查, 有骨痂生长的患者, 可进行原地踏步及半蹲起立练习, 待有大量骨痂生长时, 患肢可完全负重。④术后2~3个月(第四阶段):以逐渐恢复到伤前独立运动功能为目标, 在安全范围内, 让患者进行上下楼梯, 自行如厕、穿衣、穿袜、日常生活等。并鼓励患者走出家庭, 融入社会生活, 恢复正常生活。⑤术后6个月后(第五阶段):院外随访和定期复诊相结合, 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最多随访时间12~24个月, 平均随访15.2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在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 观察和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arris量表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内容包括疼痛、关节活动度、关节屈伸功能, 分值越高说明髋关节功能越好。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患肢功能康复情况, 按照董纪元疗效评价标准分为优、良、可、差4级。优:骨折愈合良好, 行走正常, 患髋关节活动恢复到伤前状况;良:骨折愈合良好, 行走基本正常, 患髋活动基本恢复到伤前状况;可:骨折愈合, 但出现轻度髋内翻, 行走不便, 患髋关节活动受限, 时有疼痛;差:骨折愈合, 但发生髋内翻畸形愈合, 行走困难, 患髋关节外展明显受限。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患肢髋关节功能康复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早期并发症, 观察组出现2例(1.9%)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对照组出现9例(8.7%) 并发症, 其中DVT 6例, 肺炎2例, 褥疮1例, 两组术后均未见感染、神经损伤。晚期并发症, 观察组未见假体松动、下沉、脱位和髋内翻发生;对照组中有4例出现髋内翻, 1例股骨干骨折。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 随着独居老人不断增多, 各类跌倒或摔伤及车祸引发的外伤, 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 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本研究证实, 良好的护理方法是对精湛手术治疗的一种补充,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目的是早期负重活动, 尽快恢复伤前活动能力, 减少并发症和内科合并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通过术后标准化护理康复指导, 明显改善了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促使患者早期进行标准化功能锻炼, 促进患肢局部血液循环, 从而缩短患者下地行走的时间。本研究, 观察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这主要是因为应用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骨板内固定术后的患者, 观察组患者接受了标准化护理指导, 加上稳固的内固定, 使患者能早期下地负重成为可能, 由于患者卧床时间的减少, 从而避免了因长期卧床引起的褥疮、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及DVT等并发症的发生, 这与相关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2, 3]。

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 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标准化护理指导实施应用, 能按照患者各个术后不同阶段循序渐进、有计划的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功能锻炼, 有利于患者较快恢复髋关节功能, 为患者早期负重作准备。本研究显示, 两组患者在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说明对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骨板内固定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这不仅能迅速恢复患肢功能, 而且患者能早期负重行走, 减少患者长期卧床所致的全身和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标准化护理流程单的制定和实施, 能有效地保证患者每天康复的时间和强度, 确保患者康复锻炼计划顺利实施;同时, 护理人员能积极鼓励家属参与到康复锻炼中来, 可缓解患者负面心理情绪, 让患者更好地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能够更好进行日常康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标准化的护理指导, 从患者术后到出院离不开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护理照料以及配合护士定期院外康复指导。

综上所述, 标准化护理可加快髋关节肌力恢复, 减少肢体肿胀, 缩短患者下地时间, 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 是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术后理想的护理方法, 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贺建军, 葛建忠.股骨转子间骨折10年国际发展趋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22):4151-4158.

[2] 周静.人性化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中国保健营养, 2012(6):1223-1224.

[3] 邝英桂, 牟玉华.延续护理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机体康复影响.广东医学, 2013, 34(16):295-296.

[收稿日期:2015-09-17]

猜你喜欢
术后康复
剖腹产术后康复受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影响观察
早期快速康复护理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团体健康教育对肝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腹腔镜治疗卵巢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自拟中药方剂对痔疮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心理干预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围术期全期护理对肛肠外科患者术后康复及自护能力的影响观察
心理干预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剖宫产产妇术后应用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