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降低胺碘酮致浅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2016-02-20 23:24陈环月郑清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胺碘酮护理干预对策

陈环月?郑清红

【摘要】 目的 分析静脉使用胺碘酮致浅静脉炎的原因, 探讨减少及减轻浅静脉炎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2014年3~5月接受胺碘酮注射液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2014年6~8月接受胺碘酮注射液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实施护理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3.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3%,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所致浅静脉炎药物因素为主要因素, 输注过程中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胺碘酮所致浅静脉炎的预防控制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胺碘酮;浅静脉炎;护理干预;对策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5.196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临床使用科室主要为心内科, 主要用于治疗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上静脉应用时在重症监护室常使用中心静脉静脉用药, 而普通病区则常采用浅静脉用药, 由于胺碘酮的pH值偏酸性, 明显刺激血管, 从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1]。为降低胺碘酮注射液在浅静脉的临床使用中引起的静脉炎发生率,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6~8月本院收治的30例进行胺碘酮注射液静脉注射的患者, 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5月本院收治的30例接受胺碘酮注射液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 其中男19例, 女11例, 年龄52~84岁。选取2014年6~8月本院收治的30例接受胺碘酮注射液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 男20例, 女10例, 年龄52~94岁。所有患者均进行胺碘酮注射液治疗, 注射时间为24~72 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采用常规护理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 包括对疾病的一般专项护理, 给予消毒、保护皮肤等处置。观察组使用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具体操作步骤为: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技能及理论知识培训, 加强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炎相关护理的重视程度。进行血管穿刺时, 尽量避开关节部位, 一般以手背或前臂血管为主, 具有弹性好、易观察与固定等优点。穿刺时应避免反复穿刺或在某一血管长期使用药物, 应及时更换输液部位。为了减少药物刺激, 可将两枚留置针留置于双上肢, 采用两枚留置针进行交替给药, 并在输液结束后严格冲管, 选用5% 葡萄糖注射液20 ml冲管后再用0.9%生理盐水10 ml封管, 以减少持续用药的刺激。提高穿刺技术, 应一次性完成静脉穿刺, 穿刺时采用生理盐水,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于穿刺成功后再使用。输液过程中, 对输注药物的顺序合理安排, 不可将多种药物加入同一注射器内或输入同一输液通路中。一般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对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进行稀释, 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用, 输液浓度应<3 mg/ml。加大对患者的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 告知患者注射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后出现静脉炎的几率较高, 可达88.2%, 告知患者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原因。同时留置2枚留置针时, 对患者进行解释, 使患者能够配合。注射药物期间, 加强对患者的巡视, 观察注射部位的血管有无异常, 并避免出现药液外渗的现象。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 重视患者的主诉, 出现输液部位疼痛、红肿等情况时, 应立即停止输液, 更换输液部位后再继续输液。

1. 3 观察指标和判断标准 将两组出现静脉炎的情况进行比较, 比较两组浅静脉炎发生率, 静脉炎的判断标准[2]:Ⅰ级:穿刺点出现红肿或疼痛, 无硬结发生, 无静脉条索状改变; Ⅱ级:出现穿刺点红肿、疼痛, 无硬结发生, 可见静脉条索状改变;Ⅲ级:出现穿刺点红肿、疼痛, 出现硬结, 可见静脉条索状改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3.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3%,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对照组静脉炎发生于手背静脉9例, 足背静脉12例, 前臂4例;观察组静脉炎发生于足背静脉4例, 手背静脉3例。

3 讨论

浅静脉炎发生的原因:①物理因素:a.不合理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后在皮下组织内进行留置针的重新调整均可引起浅静脉炎, 对血管造成损伤, 是导致静脉炎的危险因素之一[3];b.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采用小号留置针进行输液, 能够使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c.静脉用药时间过久可导致浅静脉炎的发生, 一般持续注射1 h以上, 发生率明显较高;d.远端静脉、小静脉较易出现。②药物因素:a. pH值: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为2.5~4.0, 外周静脉能够耐受的为6.5, 人体血液为7.4,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偏酸, 容易导致血管损伤, 刺激血管;b.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给药浓度过高, 容易引起血管痉挛, 增大血管脆性, 从而使血管管腔变小[4]。

胺碘酮呈酸性, pH值低于人体血液, 从而对血管造成较大刺激, 增加血管的通透性, 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5]。5-羟色胺的活化因子逐渐游离至组织间隙, 对末梢神经造成刺激, 从而导致静脉血管炎症, 出现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在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前, 对患者进行药物指导, 告知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以及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从而有效预防静脉炎出现。

综上所述, 在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时, 给予相关护理干预, 能够使静脉炎的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 具有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毛俊嬛, 谢强.不同护理方法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影响.现代护理杂志, 2009, 15(23):2329-2330.

[2] 伍爱群.静脉管理预防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进展.上海护理, 2011(11):69-71.

[3] 张媛媛.不同早期干预方法对预防微量泵持续泵入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效果研究.护理研究, 2013, 27(5B):2652-2653.

[4] 王建化.输液所致静脉炎的药物原因分析.中国现代英语药学杂志, 2008, 25(8):766-767.

[5] 李纬, 张俊, 乔燕舞, 等.高浓度胺碘酮静脉泵入与静脉炎关系的临床研究.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4, 12(6):594-595.

[收稿日期:2015-08-06]

猜你喜欢
胺碘酮护理干预对策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