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2016-02-20 23:45关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疗效

关鹏

【摘要】 精神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非常棘手的问题, 随着药学的发展, 精神病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疗效也非常显著, 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精神病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疗效以及毒性的概况, 为精神病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精神病药物;疗效;不良反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5.218

抗精神病药物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 至今仍然是精神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抗精神病药物目前按照投入使用的时间划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两大类。药品毒性反应是指正确诊断疾病并选择了合适的治疗药物, 但由于用药剂量过高或者用药周期过长, 甚至是机体特殊的遗传代谢特点而造成的特殊表现, 如变态反应等。药物副作用是指在药物的正常标准剂量使用下, 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副作用的出现可以预测, 但除了对症治疗或调节剂量以外, 并无更好的方法可以完全避免。禁忌证是指药物具有特殊的药理或毒理作用, 对于某些患者的特殊体质而言, 服用会加剧机体的不良反应, 严重者甚至导致休克或死亡[1]。

抗精神病药物曾名为强安定制剂。常见的第一类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吩噻嗪类、硫杂蒽类、丁酰苯类、吲哚类、苯酰胺类等几大类别。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又称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 常用的有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五羟色胺阻滞剂等。它不仅可以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 同时对阴性症状、认知功能缺陷等情感症状也有较好的疗效。如何通过多种途径降低精神疾病的发病率, 减少已发病患者的复发率以及如何安全有效治疗精神疾病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目前临床中使用率较高的几种药品和相关的毒副作用进行论述, 以供医学、药学、护理学的同仁参考。

1 精神病类药物的疗效

不同的精神病类的药物对临床治疗效果也是不同的, 影响精神病药物疗效的因素很多, 而且对于不同机体的使用也会有不同的疗效, 以下就精神病类药物近年来临床使用的疗效情况给予总结。

有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使用比例较高的几种抗精神病药物依次分别为氯氮平、利培酮、氯丙嗪和舒必利[2]。

氯氮平作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原型, 对大脑中的5-羟色胺2A受体和多巴胺受体D1、D4具有阻滞作用, 而对多巴胺D2组织作用相对较弱, 此外还具有抗胆碱能受体、抗组胺及肾上腺能α受体的作用[3], 主要临床适应证为: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等, 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作用, 较少出现锥体外系和催乳素升高的不良反应, 与其他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相比较, 氯氮平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就比较严重, 如粒细胞缺乏等。

利培酮是一种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 其对5-羟色胺2受体的亲和力高, 对多巴胺D2受体的亲和力相对较低。其临床适应证为急性或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其他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阳性和阴性症状。对于恢复期和长期的维持治疗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其无过度镇静不良反应, 可改善认知, 高剂量利培酮对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受体有较强的阻断作用, 导致可能出现一定比例的锥体外系反应。

氯丙嗪是一类重要的抗精神病药物, 能使精神分裂症的躁狂、幻觉、妄想等症状逐渐消失, 理智恢复, 情绪安定, 生活自理, 但长期服用易产生药物耐受性。临床主要用于Ⅰ型精神病患者, 对Ⅱ型精神病和抑郁症无效, 甚至使之加重。

排名第四的是舒必利。舒必利的药理作用机制是对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DA2受体进行选择性的阻断, 并且不影响其他递质的受体, 临床上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单纯型、偏执型、紧张型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孤僻、退缩、淡漠症状, 不良反应相对较多。

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氯氮平、舒必利等药物投入使用时间久、医疗工作者使用经验较丰富, 价格相对较低, 在低收入人群中使用比例较高。而利培酮因为价格相对较高而在中、高收入人群中使用比例较高。抗抑郁药物氟西汀价格适中, 因此低收入人群选择国产制剂的该药物人群比例较高。阿米替林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抗抑郁药, 其不良反应多, 药物相互作用机理复杂, 大部分的使用患者为低收入人群。总之, 患者对于不同药物的选择在相当程度上与经济因素相关。

2 精神病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多年应用证明三环类抗抑郁药(TCA)疗效肯定, 能使70%的的抑郁症患者获得较好的缓解, 50%左右完全缓解;但它同时具有以下缺点:有明显的抗胆碱能不良反应, 使患者依从性降低;有心脏毒性, 过量可危及生命;起效慢, 一般起效需要>2周[4]。其特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 与新型抗抑郁药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SSRI)类药物相比没有太多明显优势。TCA药物具有价格低、治疗效果明显等优点, 是低收入家庭的非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优先选择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对于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已经得到国内外研究的认证。患者长期服用药物, 出现体重增加, 患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明显升高。尤其是对于体重的不良影响使很多女性患者依从性下降而导致复发[5, 6]。

在用齐拉西酮后可增高血压, 还有研究显示齐拉西酮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升高, 与体重的升高趋势相符。而奥氮平各项血液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升, 推测其原因认为与其对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有关。齐拉西酮可以一定程度的促进胰岛素抵抗使血糖升高。因此在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血糖、血脂、体重的变化情况, 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或者给药方案, 就可以相当程度的避免因患者依从性较低而导致的治疗失败, 更可以避免血糖变化过大而导致的各项相关疾病[7]。同时有研究指出将氨磺必利与利培酮两种药物对代谢影响的程度进行比较的结果显示利培酮组高密度脂蛋白和总脂蛋白测定值均值都高于氨磺必利组, 说明氨磺必利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比利培酮小, 但两者均在不同程度上对患者的代谢造成了不良影响[8]。

用阿立哌唑可致月经紊乱, 阿立哌唑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和高催乳素水平者较少, 长期使用该药出现月经紊乱, 催乳素水平升高, 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进而引起人体内分泌异常, 继而出现女性月经失调[9]。

氯丙嗪致抽搐。氯丙嗪导致的药源性抽搐发生的可能性与用药剂量及用药周期呈现正相关, 平均发生时间为服药14~21 d[10]。氯丙嗪对部分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如果患者本身对氯丙嗪发生特异质反应, 更提高了心源性昏厥发生率。

氯丙嗪的不良反应涉及面广, 这些不良反应使临床上选择长期服用氯丙嗪的患者减少, 但因为它对于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改善效果明显, 仍有一些基层医院以及低收入人群持续使用。

3 小结

目前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仍然以药物治疗为首选。在治疗药物的使用过程中, 个别的毒性反应以及违反禁忌证的药物使用时有发生, 部分的药源性疾病起病急、难逆转, 甚至可以造成患者死亡。合理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控制改善轻微不良反应, 防范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针对已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时准确应对, 这些都需要广大的医学工作者的积极观察、思考、总结、交流。在人民群众医疗保健意识逐步提高、医患关系不断紧张化的今天, 医疗卫生相关人员更要不断精湛医术、反思提高, 救治患者的同时进行合理的自我保护。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医疗相关方向水平的不断发展, 一些温和有效的治疗经验被广泛的交流和认可, 患者和家属对于疾病的理解以及治疗的要求能够接受并实施, 这些都在逐步改善着精神病药物治疗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可以预见的是患者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效果稳定持久、价格中等容易接受并且服用方便的药物会逐步关注和重视,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将逐渐占领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前沿阵地。

参考文献

[1] 陈小红.我院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应用的分析.中国民康医学, 2007, 1(7):590.

[2] 刘秀平, 张秋爽. 我院抗精神失常药物的利用分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2, 12(2):108.

[3] 李华芳.精神药物的临床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55.

[4] 陈彦方, 顾牛范.新编临床精神药物手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64.

[5] 王红梅, 马春红, 牛建纲.抗精神病药物对血脂的影响.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1, 4(4):47.

[6] 曹春兰.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影响的研究.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24):402-404.

[7] 唐茂芹, 胡蕾, 王松波, 等.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关系的研究.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4, 2(1):85.

[8] 田爽.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代谢的影响.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4, 24(2):107.

[9] 喻东山.抗精神病药与体质量增加.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2, 28(6):479-480.

[10] 陈建, 方向明, 李作佳.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 2007, 17(4):286-287.

[收稿日期:2015-08-03]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