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016-02-21 00:12徐祎梅
乡村科技 2016年20期
关键词:畜牧业畜牧畜禽

徐祎梅

(宝兴县农业局穆坪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四川 宝兴 625700)

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徐祎梅

(宝兴县农业局穆坪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四川宝兴625700)

针对目前农业改革下的畜牧业发展现状,我国提出了生态畜牧业的概念,不仅符合行业的发展规律,还对整个国民效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以生态畜牧业为研究对象,就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

生态畜牧业;现状;未来趋势

近年来,在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引领下,我国的畜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农业领域。在新的历史形势下,生态畜牧业作为农业生产新的增长点,在达成畜牧业健康发展、长态发展的目标下功不可没[1,2]。

1 生态畜牧业概述

生态畜牧业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其将畜牧业纳入到整个生态系统中,理论基础是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有效整合到畜牧业中,将农、林、草、牧、副与渔按照实际情况做到合理搭配,因地制宜,最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并行的畜牧产业体系。由此可见,生态畜牧是以畜牧业为基础,将多方面资源糅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多维立体、层次丰富、功能完善、有序合理、开放交流与协同发展的平衡动态系统,是畜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3]。其主要包括生态动物养殖业、生态畜产品及工业、畜牧废弃物(动物粪便、加工污水、污血毛发等)的无污染处理业三大类。

2 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

2010年之后,新农村的政策逐渐深入到农村,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改革率先得到发展,而依靠畜牧业为生的地区则起步较晚,尤其是畜牧业相较于其他产业的不可控因素较多,因此在运行成本和风险管理上,始终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市场的热切需要促进了畜牧业规模化的发展,使得畜牧业不得不进行变革。生态畜牧业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来的。其科技含量较高,操作规范系统,可以有效管控日益扩大的养殖规模,促进生产效益的根本性提升,为畜牧业注入活力与动力。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养殖规模的扩大,造成新的动物疫情层出不穷,加大了动物疾病防控的难度与风险。其次,存在很大一部分养殖户将生态畜牧业等同于规模扩张,由此片面地追求数量的增长,导致效益逐年下滑。这是农户意识理念上处于一种滞后阶段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再次,应为生态畜牧业配套的硬件建设始终未得到落实。比如污水污血的排放标准未出台,养殖场所建在居民区、废弃工厂等地使得污染控制处理系统不能上马配套。此外,我国虽是农业大国,但并不是农业强国,因此在产品加工业不能够以科技占领市场,核心技术含量不到位,产品的附加值偏低。另外,农业政策的不落实,政府缺乏对乡镇一级的生态畜牧业工作的指导,服务质量偏低,服务手段不到位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态畜牧业的深入发展[4]。

3 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对策及趋势

3.1持续推进畜牧业深化改革的工程,大力倡导畜禽类的品种改良

生态畜牧业概念的提出有5 a以上,但在深入发展中始终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状态。不可否认的是,在实施的这几年中,各级政府组织成立的相关部门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使一部分养殖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拉动了当地的GDP。但是随着效益的提高,带来的就是技术深化的问题。要想实现技术深化,必须有政策制度保驾护航,持续地推进畜牧业深化改革的最主要动力就是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按规章办事,靠技术推进,这已经成为不二法宝。另外,要积极做好产品的深加工,在养殖畜禽的过程中积极进行品种改良,这一方面是提高畜禽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也可以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3.2遵循健康养殖的原则,全面带动,示范促进

生态养殖之所以成为蓬勃发展的新兴概念,就源于其对规范化养殖的实施,将生态资源的价值挖掘到了最大,并在此过程中始终遵循健康绿色的原则。为此,各级各地政府要从养殖场的建设做起,一步一步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在资金上予以支持,选派专家深入基层进行指导,合理规划,统筹布局。逐步减少分散养殖,积极推广可以循环利用的生态养殖模式,符合条件的政府要积极组织申报绿色品牌,一方面提高生态畜牧业的科技含金量,另一方面变为统一管理,建立健全畜牧档案,通过科学化的制度实现规模养殖。

3.3依托本土资源,打造名优品牌

随着生态畜牧工程的推进,畜牧养殖场逐渐增多,畜禽的养殖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些作为一种资源会成为本地GDP拉动的强有力力量。因此,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开创本土品牌,由占领本地市场逐渐扩大到省内市场、全国市场,做畜禽的深加工,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依靠生产企业和加工企业合二为一的对接,形成优势互补、专业合作、利益共享,实现畜牧经济快速的良性发展[5]。这对于进一步做好无公害养殖业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4严格把关动物防疫,加大畜产品的监督监管

畜产品的管控风险较高,因此要做到日常化和季节化的监督监管,坚持综合防治的原则,对基层防疫做好管控,尤其是人员的管控,保证检疫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一方面创新动物防疫机制,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另一方面,研发部门要做好饲料的管控,对其进行抽样检测,提高畜禽的食品安全。相关部门要大力实施畜产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实行从畜禽生产到餐桌全程监管,严格打击使用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切切实实提高畜禽检验检疫工作人员的素质。

[1]李翠霞.绿色畜牧业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中国畜牧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孟凡东.我国畜牧业生态经济发展的系统分析[D].青岛:青岛大学,2012.

[4]王顺.生态环境约束下的畜牧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发展方向[J].甘肃农业,2002(10):34.

[5]陈艳珍.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生态畜牧业[J].农机化研究,2006(11):30-33.

F326.3

A

1674-7909(2016)20-37-2

猜你喜欢
畜牧业畜牧畜禽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映像畜牧业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