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业机械化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2016-02-21 00:12代双梅孙运选
乡村科技 2016年20期
关键词:示范区机械化秸秆

代双梅 孙运选

(宣威市落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宣威 655414)

试论农业机械化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代双梅孙运选

(宣威市落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宣威655414)

农业机械化建设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能够转变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也会对农村环境保护带来影响,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控制农药化肥污染,防止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因此,为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制定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并扶持鼓励环保企业发展,发展生态安全科技农业。

农业机械化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规划;资金投入

当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农业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我国已经进入改造传统农业,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农业机械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利用,还要培养懂技术、懂文化的高素质农民。同时,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增效,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综合效益的提升。基于此,现就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启示。

1 农业机械化建设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1.1转变现代农业发展方式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需要优化农业发展结构,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并降低农业生产的资源能源消耗,保护周围环境。同时,通过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重视机械设备的利用,推广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有利于降低对周围环境的破坏,突破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引领农业机械化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1]。

1.2完善农产品的市场体系

例如,在农业机械化建设过程中,通过示范区建设,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有利于建立更为灵活的农产品购销渠道,减少政府干预,进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让机械化农业建设与市场接轨,也有利于农产品销售和市场份额扩大。对优化农业结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具有积极作用。

1.3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农业也取得了较快发展,多功能特性越来越明显。农业从保障食物和原料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向生态休闲、环境保护等领域拓展。在传统农业向机械化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结合当地经济社会条件、自然环境等,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发展,并逐渐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旅游等领域拓展,有利于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同时,还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2 农业机械化建设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

2.1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

农业机械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加强示范区建设,推广先进耕作制度和种植模式,采用生态农业技术。并应用高效、低毒、无污染的新型农药,利用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能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对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控制。例如,云南省宣威市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建设农业机械化示范区,构建“水稻-养鸭”示范基地,利用鸭子除虫、除草和施肥,这样有机肥使用量可以提高到50%以上,农药使用量降低75%左右[3]。同时,也能够显著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2.2控制农药化肥的污染

在机械化农业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应实施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例如,农业种植过程中,采用高效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采取措施防治施肥污染,推广农家肥和有机肥混合施肥技术。重视畜禽养殖集约化,对人畜粪便进行沼气化无害处理,加强农业灌溉用水管理,防治水资源浪费,避免灌溉水导致农村环境污染。总之,在机械化农业建设过程中,通过这些技术措施的综合利用,有利于控制农药化肥可能带来的污染。并且对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物实现有效控制,对农作物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能够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2.3防止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农业机械化注重对废弃物的综合有效利用,根据当地实际采取相关的技术措施,提高现代农民综合素质,有效防治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实现对水资源、土壤、大气污染的有效防治。例如,农业机械化示范区重视秸秆的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和商品化,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实现资源化,利用机械设备对其进行加工,然后制成饲料,实现秸秆利用的商品化。这样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还能有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民生活水平提升也具有一定作用。以宣威市为例,当地可以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快速熟腐还田技术,当地家禽和畜牧养殖户、饲料企业应注重对秸秆的加工和综合利用,生产优质饲料。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发展以秸秆为基料的食用菌生产,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还要注重合理有效利用秸秆在内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对人畜粪便进行综合有效利用,生产沼气,利用沼气发电、热水等。还要注重发展生物质能,逐渐改善当地农村能源结构,避免农作物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推动农业机械化的有效发展,更好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4]。

2.4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农业机械化建设过程中,要重视道路、沟渠等工程建设,注重农业、林业、牧业等的综合开发。对山区、水资源、田地、道路等进行综合治理,确保农业机械化整个系统内部良性发展,优化农业种植和农村生态环境。重视农业垃圾、淤泥等清理工作,加强灌溉沟渠工程建设,注重农田防护林建设,进而减少农村水土流失,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水平提升。这样既能有力地推动农业机械化建设,还能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的提升。

3 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为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避免对周围环境带来破坏,促进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提升,可以采取以下有效对策。

3.1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当地政府要加强宣传工作,让广大农民了解农业机械化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重视环境保护,全面开展环境污染治理。要增强示范区农民的环保意识,采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宣传,重视农村环境污染典型案例的应用,提高宣传效果。并普及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当地农民良好习惯,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3.2制定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资源环境等因素,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并明确环境保护的目标和要求。要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农业机械化建设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将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生态市县规划或环境保护规划当中。优化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促进农业机械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注重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环保工作的主动性[5]。对农业机械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管理与评估,及时报道先进典型,对环境污染的项目采取惩罚措施。

3.3加大环境保护投入

当地政府要做好规划工作,合理安排财政资金支出,满足农业机械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需要。倡导投资主体多元化,吸纳企业和私人资金,并健全资金支出和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资金保障。重视污染物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要向农村沼气利用项目、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倾斜,从而减少大气污染,有力地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3.4扶持鼓励环保企业发展

当地政府要制定并落实优惠政策,鼓励新型环保企业发展,为农业机械化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在清洁生产、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处理和利用、生态产业发展方面积极开发和利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给予政策、税收方面的优惠。重视示范区建设,带动环保产业发展,推行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认证机制,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保护生态环境[6]。

3.5发展生态安全科技农业

注重发展技术成熟、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机械设备利用效率高的生态农业项目,提高粮食、玉米的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特色农产品产业的持续发展。要确保现代农业的生态、安全、科技、高效,突出水稻、玉米等生产优势,发展蔬菜、果树、花卉等特色产业,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4 结语

农业机械化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机械化农业建设中不能忽视环境保护工作。为此,应提高思想认识,做好机械化农业发展规划,采取措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从而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的提升。

[1]焦若静.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3):83-86.

[2]郑远红.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创新[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263-267.

[3]卓辉,邹康平.从农业环境角度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17-19.

[4]王光宇,姚升.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探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4(5):40-60.

[5]张静惠.宣威市农村土壤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初探[J].环境科学导刊,2009(4):55-57.

[6]朱海燕.试论云南省宣威市的可持续发展[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5):68-72.

F323

A

1674-7909(2016)20-73-3

代双梅(1978-),女,本科,农机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现代化。

猜你喜欢
示范区机械化秸秆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