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青春电影叙事符号的表达策略

2016-02-22 00:00刘鑫婷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今传媒 2016年2期
关键词:青少年

刘鑫婷(上饶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浅谈我国青春电影叙事符号的表达策略

刘鑫婷
(上饶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摘 要:青春电影作为一种常见叙事类片种,从最开始泛滥跟风,到现如今难以取胜,需要我们对其进一步反思。叙事传达最重要的是通过符号合理设置来实现,所以,笔者选取音乐符号、语言符号、道具符号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我国青春电影要取得成功,离不开正确的策略,如信息的传达符合青春期生活的客观性、符合受众的期待性、符合叙事的连贯性等。

关键词:青春电影;叙事符号;青少年

青春电影,指以青少年为主要人物,讲述青春期故事的叙事艺术[1]。叙事是传达信息,信息需要符号承载。把叙事结构和情节融合进电影特殊的构成符号:声音、图像等之中,才能进行主题表达。

青春电影在叙事符号表达过程中,存在与其他电影的不同。从《那些年》到《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再到2015年票房过亿的《夏洛特烦恼》,青春电影叙事符号在保持一贯策略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多改变和尝试。《夏洛特烦恼》讲述的是穿越回高中的夏洛,在追回心中女神,获得成功之后,恍然发现,真正的美好和幸福就在身边的故事,讲述的是珍惜的主题。激发我们对青春和人生的感悟,也成功反映出我国青春电影叙事符号表达策略在不断提升,笔者通过人物体态语符号、音乐符号、语言符号、道具符号等浅析我国青春电影叙事符号的表达策略。

一、人物体态语符号突破定势,成为个性彰显及叙事线索

人物及体态语的表现对叙事的合理性,对人物信息传达有重要影响。

青春电影人物符号通常都是适龄演员来塑造,如《致青春》《同桌的你》等,这更符合受众心理期待。《匆匆那年》选择了大龄青年彭于晏充当高中生,虽在造型上有所打造,但还是让观众很出戏。青春电影的人物符号期待能否适合,《夏洛特烦恼》给出了一个满意的答卷。岁数较大的沈腾也扮作高中生,但不做作的青春才是真青春,人物体态语恰当的表达,对青春的真正理解才能走出这一困境。什么样身份的角色,作出什么样的行为,是需要按一定的情理和根据的。体态符号不仅可以展现人物,还可以构成叙事线索。

《左耳》中表现傲气的蒋皎,受不了打击,到楼顶撒钱,符合观众对于角色的理解和期待;《匆匆那年》中,方茴的妹妹被聘为婚礼摄影师,可摄影机都拿不稳,合理性欠佳。生硬的人物设定,不结合恰当的体态语,严重地伤害了叙事的连贯;《夏洛特烦恼》中,大春为苦练一套游戏连招几年,这符合用认真且傻劲的他的性格,也决定最后三角恋情的走向。

青春电影人物体态语符号的规律是,女神一般都话少、沉默,才能引起男主的好奇心;男主必须幼稚,热衷于打架等,才能热血,这也造成观众审美疲劳。做出常见的改变,才能给观众带来新意。

二、音乐符号转求影视剧金曲,从背景渲染到巧融人物性格

在近来的青春电影中,音乐符号更多用来充当背景和推动人物情节。音乐符号巧用,也体现在它更多的是表现人物内心感受,与剧情人物合二为一,为激发情节,产生高潮所服务。

《夏洛特烦恼》中夏洛穿越回1997年,《公元1997》响起,画面出现了那个时代的事件,交代了背景。电影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歌曲《一剪梅》,要传达的是梅花寒风傲立,歌曲四次出场都是在袁华的失忆情节中,体现出他这个胆小怕事却也有所担当的人。随着情节发展,人物夸张演唱模仿歌曲,让人忍俊不禁。除此之外,主人公“夏洛”在穿越回1997年时,拿起吉他演唱《那些花儿》,成为“音乐天才”,音乐符号本身具有叙事作用,恰当的音乐符号让我们理解穿越剧情,也理解到了主人公穿越后“创作”受众所认同的经典歌曲的“成功”。

《同桌的你》在男女主人公感情发展的跌宕过程中穿插了富有情感变化的代表性歌曲《爱》;《那些年》中表现男女主人公遇见的幸福时,穿插《人海中遇见你》;《致青春》中,表现对青春逝去惋惜的《致青春》等,从这些音乐符号选择中,我们看到,多为原创,这虽会增强受众新鲜感和整体性,但是80、90后所熟悉的金曲串烧,运用恰到好处,也能体现青春出题。80、90后所熟悉的歌曲最广泛是从影视剧中获得,所以,在《夏洛特烦恼》中出现的《甘心替代你》是《古惑仔》插曲,曾出现在古惑仔保护爱人的场景,而今出现在夏洛保护马冬梅的场景,影视剧的内容情绪,正切合当时电影的内容情绪。电影中同样的表现手法还有《倩女幽魂》是影视剧《倩女幽魂》的主题曲,《咱们屯里的人》是《乡村爱情故事》的主题曲等。

青春电影对音乐符号的运用告诉我们,不应是感觉此地此景适合,就生硬当作播放背景,只有和人物和情节结合、共生,才能更生动。音乐符号从画外主题、插曲,到画内主人公自己演绎,让我们看到青春电影在运用音乐符号时候的自然化和多样化。青春电影转求影视剧金曲,让我们看到了电影情绪感知的双重效果[2]。

三、道具符号弱化商业目的,从盲目运用到引发情怀共鸣

电影叙事中,时代背景十分重要,帮助背景呈现的一个很好方式是道具符号。青春电影多表现的是上世纪背景,复古文化(复80、90年代风潮)特色较重,为了营造一定年代感,复古元素可谓泛滥成灾,众多青春电影中,人物都是男生大背头、女生长发飘飘,服饰清一色合身校服,怀旧街道和校舍,偶像书籍等,从网上诸多的批判声中可以看出,道具的胡乱堆砌,起不到任何作用,流于表面,也很难引起观众认可和共鸣。看到校服确很容易想到校园生活,但不符合实际,只会让观众产生怀疑,《匆匆那年》里校服较为接近现实生活,但太过于合身。《同桌的你》里完全合身的校服,这让受众想到自己学校穿着的都是宽大版校服,得不到身份认同,有了一定的距离感。这在《夏洛特烦恼》中,做的比较好,以人物袁华为例,夸大的校服,在校园外的场合才会穿的T恤等。

道具符号和时代背景有关,但是容易陷入刻意的怪圈和定势。道具一味充当标签,只能让背景被淡化。一方面,青春电影应把握青年人对于复古道具符号的喜好和认同,才能制造归属感;另一方面,应该根据生活真实情况,根据每人个性需要,表意出来,避免出现逻辑错误。

另外,道具符号,也迎来了商业利益的入侵,影响剧情的同时也影响了观众的观影心情,如《匆匆那年》中,女主角定礼物时,镜头对苏宁易购的特写,拆开快递是一箱的伊利纯奶。强硬道具植入,对剧情和人物塑造是毫无帮助的。

对符号的设计并非刻意营造,激发受众消费,而是需要观众去完成体验、认知、赞同、审美的过程。在较成功的青春电影中,生硬的道具符号植入越来越少,更多的为了体现某个时代的情怀,某个节点的情绪。《左耳》熟悉的诺基亚手机是那个时代的烙印,《夏洛特烦恼》中,旧式公交开走后的胃药广告是切合幽默情境。《致青春》中摆放了较多的商业化道具,比如青岛啤酒、伊利、回力鞋等,多数是符合剧情发展的。

道具符号会带来一定认同,但是不能带给人们精神层面的损耗。关键道具符号的使用,更需要对其内涵和意义进行深刻挖掘,《夏洛特烦恼》中,夏洛特成名后仍藏在家里的那根标枪;《那些年》中引导人物情感变化的孔明灯,都是重要的结构线索和人物情绪寄托。青春电影中的道具符号也逐渐结合电影主题、情节,弱化商业目的,以打造情怀,打造诗意为主,对人、对事、对物走向精神的深度。

四、语言符号运用从积极修辞到消极修辞,原创生活化幽默

电影中语言符号类型通常有对话、对白、独白等,我国青春电影中语言符号运用较多是个人独白和对话。青春电影人物多为年轻人,语言应该具有年轻人语言特点,直白、通俗,但是语言符号碰上了电影,又必须落入艺术化的桎梏,所以青春电影在运用语言符号的发展中,经历了由积极修辞到消极修辞的过程。积极修辞诉求各种表现方式呈现语言生动性,消极修辞则偏向平稳、明确。逐渐成熟的青春电影语言符号除了逐渐适应这种转变,而且加入了很多生活化的幽默元素。

消极修辞运用更多的是简洁,这也是青春电影在运用语言符号的一贯表现。这是因为青春电影语言符号首先应该符合年轻人的特点,其次,声音是转瞬即逝的,直白、通俗、具有节奏感、口语化的语言符号才便于记忆。所以,在人物表达过程中,运用短句、大白话等方式来加强效果。如《夏洛特烦恼》中,夏洛:“大春我真嫉妒你,能像个傻逼似的活着。”《左耳》也是如此,表现富家女蒋皎人物性格和爱恨表达时,也运用了最生活、最直接的话,“有本事出去了就不要回来”。当然,电影中涉及到积极修辞使语言符号更加生动形象,运用得好能够长久让人记住,运用不好会变成文言文。看《致青春》中,“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青春短暂,先不疯狂更待何时?”,似是优美文学话语,但理解又并不费力,因为电影在运用积极修辞时也会注重不涉及晦涩难懂语言,注重口语化的书面表达。《夏洛特烦恼》中,夏洛的同学赋诗时说出的:“只身赴宴鸡毛装,都是同学装鸡毛”。

平实而具有吸引力,简洁而不简单的语言,并非一日而成,需不断打磨,在生活中积累。在寥寥几字中体现人物性格,需要原创。《夏洛特烦恼》注重语言符号与生活化幽默相结合。即使男女主角的名字,也能想出幽默化元素。夏洛妈妈:“夏洛这孩子命苦啊,一出生爸爸就夏洛不明了”。

语言原创,经过反复推敲,才能体现人物性格和情感,才更容易传播。语言符号符合青年人的语言表达,才能达到情感和价值认同[3]。用通俗的语言讲故事,从运用一系列修辞手法到简单的句子,才能展现平凡之美,才能在质朴中流露出人文关怀。

虽青春电影观众面较广,制片方通常存在着“浮躁”追利气息,但《夏洛特烦恼》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到青春电影的改变,它突破了以往青春电影的桎梏,回归青春电影的多种复古符号不是繁复堆积,而是巧妙运用,赢得观众的自我认同。总的来说,在符合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具备逻辑关系,更多地和人物性格相结合,和故事发展的整体性相结合。对青春的真正理解,才能安排好青春电影的各类型叙事符号。

参考文献:

[1] 陶然.《致青春》对中国大陆青春类型片的转折意义[J].小说评论,2013(S1).

[2] 钱春莲.多元不羁的青春书写——内地、香港、台湾青年电影导演青春片研究[J].当代电影,2010(4).

[3] 丁锴.关于当下“青春电影”热潮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5(14).

[责任编辑:传馨]

作者简介:刘鑫婷,女,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传播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6-01-26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2-0117-02

猜你喜欢
青少年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青少年书法》征订
心系青少年交通安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