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发酵食品中微生物及其代谢作用

2016-02-22 16:29
现代食品 2016年20期
关键词:制曲红曲普洱茶

◎ 冯 印

(长春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我国使用传统技艺生产的发酵食品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实际的生产工作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升级和优化。研究和分析传统发酵食品,主要是为了实现对食品质量的升级,希望了解传统发酵食品生产的过程信息,在良好的科学指导下探究微生物及其代谢作用。

1 传统大豆发酵食品中微生物及代谢作用

我国传统的发酵食品中,大豆的发酵食品种类最为繁多,不同的发酵食品类型给人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味道和口感。例如,人们在平时烹饪过程中都会使用到的酱油,为提供特色味道而准备的豆酱,搭配主食就餐的腐乳,不同地区长期保留的豆豉食品等,都是有名的传统发酵大豆食品。制作传统大豆发酵食品,最主要的工序是制曲。制曲是大豆食品发酵中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制曲的过程中利用微生物等进行大豆细胞外的酶发酵,并在发酵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分泌物质,进而促成后期的发酵成品风味,因为风味的独特性广泛的受到了大汇总的喜爱。通过制曲的方式能将传统食品中的营养物质转变成新的结构,在实际的发酵过程中又具备功能因子转换和形成的需求[1]。

2 传统食醋酿制过程中微生物及代谢作用

食用醋在我国人民大众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食用醋的产生,就可以归功于发酵的功劳。不仅是我国的适用醋类型丰富,味道醇香,各个国家的发酵食用醋都保有盛名,例如日本的香醋、意大利的香脂醋等。如何能通过发酵制造传统的食用醋,就需要在发酵的过程中通过微生物的转变及代谢形成,所谓微生物的变化,是指在实际的发酵过程当中通过醋酸菌、霉菌、乳酸菌和酵母协助完成,通过霉菌的降解蛋白质方式能够获得大量的多糖形式的分子产物,通过酵母菌中存在的酒精物质能够获得单糖,进而促进发酵效率,再由醋酸菌的发酵获得微生物营养物质,进而形成食用醋。

3 传统酒类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及代谢作用

我国酒文化和酒历史源远流长,在发展的过程中,新的酒品类型层出不穷,奠定了我国独特的酒文化背景。例如,我国绍兴的黄酒,朝鲜族的米酒,广泛遍布于我国各地区的白酒等。与大豆发酵食品相同,酒的发酵也需要制曲,曲是制酒的关键,也是酒产品生产的源泉。通过曲的形成和变化,促进酒味道的不断升级,并将其中的营养物质不断地转变并呈现出来,因此,酒类的酿造过程也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的发酵及代谢成功地奠定酒类产品形成的基础,通过霉菌和细菌群的作用,形成酒类产品中的各种糖化的能量。后期通过非酿酒的酵母还能够达成强有力的酯合成作用,进而形成迷人的酒香[2]。

4 传统茶类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及代谢作用

茶叶通过发酵的方式能够获得更加浓郁的茶香,这也是发酵工艺在制茶工作中的作用之一。微生物及其代谢功能能够满足实际的茶品成型需求,并能在良好的状态下实现茶品的提亮和色泽优化需求。例如,普洱茶是发酵的茶品种最具有发酵特色的一种,普洱茶具备这种优质,就是因为其发酵过程中,普洱茶中形成了微生物与固态发酵体融合的效果。普洱茶在发酵的过程中需要霉菌、放线菌、酵母菌和细菌等多种物质的结合,在实际的发酵过程中结合具有优势的菌群,形成机体的联合作用,进而产生和代谢出大量的酶类或者有机酸等物质,促进普洱茶的味道得到提升,并能有效地提升普洱茶的茶香味道,有效产生健康的菌群并消除可能出现的杂质菌等。

5 其他传统食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及代谢作用

我国发酵的食品种类众多,且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逐渐影响到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的发酵工艺。例如,红曲就是我国发酵工艺中比较有名的传统食品类型,这种发酵的工艺和食品获得了大众的喜爱,并在亚洲地区不断推广,成为流行和受到关注的发酵产品。因为我国发现并使用了红曲这种物质,红曲菌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其他国家的认知和重视,红曲这种发酵工艺传播到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地区,其他国家也从中找到关于红曲菌的研发工艺,并长久使用。红曲发酵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应用到的菌群是红曲霉,在实际发酵过程中通过菌群的作用实现对相关物质和酶介质的代谢,进而产生有益的物质,形成制造发酵产品的需求[3]。

6 结语

传统的发酵食品广泛地受到大众的喜爱,是传统发酵食品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分析传统发酵物质的发酵过程,微生物的结构转变和实际的营养物质生成,都是传统发酵食品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促进其转变的重点。但对传统发酵食品的安全管理工作也需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如何高效地地检验出发酵食品中存在的有害物质,成为未来传统发酵食品制造工作的重点,也希望能够通过新技术的开发,有效地促进微生物物质的生产和运作。

参考文献:

[1]徐 岩.基于风味导向技术的中国白酒微生物及其代谢调控研究[J].酿酒科技,2015(2):1-11.

[2]马艳莉,李里特.发酵豆制品酿造过程中组分和营养功能因子的变化及调控[J].食品科学,2012(3):292-299.

[3]聂志强,王 敏,郑 宇.3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12(23):346-350.

猜你喜欢
制曲红曲普洱茶
红曲黄色素的研究进展
《中国酒曲制作技艺研究与应用》出版发行
药食两用话红曲
普洱茶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
健脾消食说红曲
乳酸菌与米曲霉酱油共制曲的研究
潼川豆豉制曲过程中理化指标变化规律
天然及还原型红曲黄色素的差异与国家标准改进思考
普洱熟茶精制加工与压制过程控制要点
喝普洱茶能减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