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与传染性胸膜肺炎混感的诊治

2016-02-22 01:14史民康雷宇平山西省农牧业信息中心太原山西03000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太原03007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耳病猪只胸膜

史民康,雷宇平*,宁 艳(.山西省农牧业信息中心,太原 山西 03000;.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7)

猪蓝耳病与传染性胸膜肺炎混感的诊治

史民康1,雷宇平2*,宁艳2
(1.山西省农牧业信息中心,太原 山西 030002;2.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引起的一种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的猪呼吸系统接触性传染病,他们都是猪的重要呼吸道疾病,在许多养猪场流行,且经常混合混染,给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对山西省某猪场送检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RT-PCR检测等实验室诊断,结果发现为蓝耳病混合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通过采取治疗与防治措施,及时控制了疫情。

蓝耳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细菌分离;PCR;混合感染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及仔猪呼吸困难,高死亡率等为主要特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引起的一种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的猪呼吸系统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急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或慢性局灶性坏死性肺炎为特征。急性PCP的死亡率高达80%~100%,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耐过的猪生长缓慢、生产性能受到严重影响,长期带菌也会成为潜在传染源。笔者通过山西省某猪场送检病料开展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猪蓝耳病混合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猪场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将该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供参考。

1 发病情况

2015年3月,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某养猪场猪只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猪只皮肤出现发绀症状,食欲完全废绝,个别猪只突然死亡,初生仔猪、断奶仔猪、哺乳母猪发病率高,通过采取抗生素疗法效果不佳。

2 临床症状

病猪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厌食,甚至废绝,嗜睡、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至41~42℃,部分病猪呼吸困难,扎堆,喜卧,部分病猪呼吸急促,无法站立行走,表现出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部分育肥猪出现咳嗽及双耳背面及边缘出现一过性的深紫色,部分怀孕母猪流产、早产,产木乃伊、死胎、弱胎,少数母猪产后无乳,胎衣不下等,部分仔猪出现咳嗽、气喘等呼吸症状,死亡率高达50%,仔猪死亡率达到90%。

3 剖检变化

剖检病猪肺脏与胸膜粘连,触摸坚硬,指压不塌陷,部分猪肺脏严重水肿,间质性肺炎病变明显,呈黑红色,实变呈弥散性分布,质地坚实,触摸橡胶状,且非常湿润;切开肺组织可见切面多汁,气管、支气管内充满泡沫状、出血性粘液及粘性渗出物;淋巴结出血肿大,出血为正常的2~6倍。心肌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心耳表面有出血点,肝脏肿大,部分猪切开有淤血,肾脏肿胀,表面可见小米粒大出血点,脾脏肿胀,表面有梗死灶,部分猪胃粘膜充血严重。

4 实验室诊断

4.1分子生物学诊断无菌取病死猪的肺脏、脾脏、淋巴结组织,采用北京世纪元亨动物防疫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RT-PCR病毒检测试剂盒与猪瘟RT-PCR病毒检测试剂盒进行实验检测,检测结果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均为阳性,猪瘟病毒为阴性。

4.2涂片镜检无菌取心脏、肝脏、肺脏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阴性两极染色的球杆菌,单个或双个存在。

4.3病原分离培养无菌取病死猪心脏、肝脏、肺脏、脾脏、胸腔积液等病料,用接种环在血平板上划线,置于10% CO2,37℃培养24h,将疑似菌落接种到麦康凯培养基上。结果显示该菌在10%CO2,37℃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24h形成1~2mm湿润、半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

4.4生化试验将纯化的细菌接种到微量生化管中,置于10%CO2,37℃培养24~48h,观察结果。结果显示葡萄糖、甘露糖、果糖、麦芽糖、VP试验、尿素酶、氧化酶、透明质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实验均为阳性;甘露醇、山梨醇和MR实验为阴性,基本符合APP生化特征。

4.5药敏试验采用K-B药敏纸片法,将纯化的菌落均匀涂布于琼脂平板上,将药敏纸片贴于培养基表面,37℃培养12~16h,观察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头孢克肟、氟苯尼考和氨苄西林最为敏感;对阿莫西林、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7种抗菌药物为中敏;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表现出耐药。

5 诊 断

结合该猪场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各项筛选检查,确诊为猪蓝耳病与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

6 防治措施及体会

6.1隔离病猪,采取闭群管理为防止疫情继续传播与扩散,我们对猪场采取了隔离与闭群管理措施,第一时间隔离发病猪只,同时由于该猪场已经确诊为猪蓝耳病阳性场,对猪场采取了6个月的闭群管理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易感猪的数量,有利于清除病毒,还可以使种猪群的生产性能得到改善。在实施闭群前,有计划地对猪只进行了免疫接种,以提高群体免疫力。在闭群结束后,引入PRRSV阴性后备母猪,防止PRRSV新毒株传入,以保持猪群稳定。

6.2实施保健方案,控制继发感染PRRSV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病毒,众多的试验和临床证据表明,PRRSV感染猪群会继发一些细菌性疾病。该猪场目前已经继发了传染性胸膜肺炎,导致死亡率升高。同时在该猪场采取合理的药物预防保健方案,从而有效控制了PRRSV感染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有效地控制了病情,降低的猪只死亡。

6.3加强饲养管理措施PRRSV可感染各年龄段易感猪,采取科学的饲养和种源性控制措施,维持养殖场的环境清洁,是防控疫病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树立生物安全意识,在自繁自养的养殖场维持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加强了后备猪的管理,种猪群与保育、育肥猪分开饲养,并定期开展猪群实验室检测,及时发现疫情隐患,有效地清除了病毒。

6.4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养殖场外部和内部的生物安全措施对于一个猪场疫病净化十分重要,针对该猪场生物安全意识薄弱的现状,我们重点强化了入场管理、调运管理、人员管理、排污管理等四项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同时严格了猪场空气过滤系统、隔离区及隔离检测、供水系统、物理屏障及灭蝇防鸟等生物安全辅助管理措施,有效地切断了疫病传播途径,防止了疫情的传入传出,提高了猪场的养殖收益。

[1]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54-256.

[2]Reiner G,et al.Prevalence of 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 infection in hunted wild boars(Susscrofa)in Germany[J].J Wildl Dis,2010,46:551-555.

[3]Dousse F,et al.Routine phenotypic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l species of the family Pasteurellaceae isolated from animals[J].J Vet Diagn Invest,2008,20:716-724.

[4]王永红,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J].河南畜牧兽医,2014,35 (7):47.

[5]杨汉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283-284.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8.074

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140311020-6

项目名称:猪工厂化健康养猪精准技术体质研究——猪呼吸系统主要细菌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耳病猪只胸膜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
猪蓝耳病(PRRS)综合防控对策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