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非遗数字博物馆的建立与传播

2016-02-22 13:42李龙星易东成
西部皮革 2016年22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博物馆物质

李龙星,易东成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试论非遗数字博物馆的建立与传播

李龙星,易东成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数字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开发和利用在新形势下的产物,是一整套数字化资源的集合。非遗传承与传播应当在网络信息时代下开创出新途径。通过建立并完善非遗资源库、构建非遗数字化博物馆、形成立体化数字传播渠道等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

非遗;数字博物馆;数字化技术;价值

作为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简称“非遗”) 素有“文化活化石”之称,被看作是“民族的情感基因”,也是“我们今天与过去的沟通渠道”。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在1975 年被国际图联归纳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信息、开发智力资源4 个方面,其中保存文化遗产的职能可以算是图书馆的一项最古老职能。2009 年10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图联共同发表的《多元化图书馆宣言》更是明确了图书馆服务的使命,其中包括“保护语言和文化遗产,支持使用各种有关语言进行表达、创作和传播; 支持对口头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两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图书馆与非遗保护有着天然的内在关系。“非遗”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我国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工作。2005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中共“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中也多次涉及非遗保护,包括明确提出“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2011 年6 月1 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的非遗保护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阶段。不过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以及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非遗项目的生存、保护和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2014 年深圳文博会现场就有许多的非遗传承人抱怨后继无人。确实,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其中非遗受到的冲击尤为巨大,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而且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全社会共同关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刻不容缓。根据国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非遗保护是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和振兴。这其中有很多环节是需要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大力协助和配合的,例如,确认过程中需要参考图书馆保存的有关资料和信息,以确保历史真实、传承悠久; 立档过程要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为申报项目建立完整的档案;保存则涉及到利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等多媒体手段对保护对象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 保护环节更是需要使用各种具体的办法使得非遗项目及其智力成果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收集者和传播者,理应在开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出贡献。

1 数字博物馆

1.1 数字博物馆介绍

数字博物馆不同于传统的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是利用实物模型数据或者影像资料来展示历史,通过计算机、电视和投影对本土文化进行宣传,数字博物馆有四大特点:1、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通过多媒体展示,使画面更加形象逼真。3、发挥真正的教育意义,让年轻一代更能近距离感受文化内涵。4、人们可随时随地探讨和领悟历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珍贵文化,并自觉保护文化遗产。

1.2 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建设不断加快,就我国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不胜数,很多人已渐渐淡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想而知,在未来的几年,尤其是年轻人中将不再会出现太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很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的历史人物已迫在眉睫。我国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很多是直接通过口头教授或嫡传的形式传播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灿烂文化,必须将未知的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出来,发挥非遗资源的特殊优势,以有效传承非遗的工艺流程和核心技艺为前提,努力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继承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推动我国文化融入当代社会、融入民众、融入生活,在合理利用和振兴发展中实现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有效的保护。为了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起来,在发扬和传承的同时进行有效保护。

1.3 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的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同时数字化博物馆正以其强大的功能和价值发挥出出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数字博物馆以容量大、传播快、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更有效地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它利用先到发达的信息技术,将传统图像、文字和声音进行加工整理,实现了知识的增值。现代的实体博物馆可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网络传播和数据集成等方式实现对挖交流和展示,实现博物馆资料的综合收藏,实现实体博物馆向数字化博物馆的转变,让文物真正走出博物馆面向社会,服务大众,体现博物馆展示、教育和研究的服务功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将丰富我国内的城市文化,扩展文化传播的路径,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灿烂文化。开展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应用领域的可行性研究,利用数字化的手段将各地区的非物质文化资源整合利用,并且能及时更新,实现资源共享,致力打造出能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精髓的博物馆,为我国的城市建设增添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2 非遗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实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是我国大地上的珍贵财富,代表着地区古老文明的一种“活化石”,非遗具有的独特性彰显了各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特色,也是重要的各城市名片。开展非遗数字博物馆建设的研究,目的主要体现在:

2.1 建立非遗数据库

确立非遗数字博物馆建设规划,制定工作流程,逐步推进传承人(责任单位)保护传承的工作机制,形成完善的非遗数据库的采集系统。将非遗资源进行数字化

保护,从理论上建设相对完善的地域非遗资源数据库,便于研究学习考核等活动的查询检索等。

2.2 建设非遗网站及虚拟展厅

构建具有文化特色的非遗数字博物馆网络展示,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示范引领作用。拟定非遗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内容构建,网站风格,典型案例的虚拟展厅,以此为范式给予其它项目以借鉴。非遗数字博物馆的网站建设。对网站风格设计、网站导航条目构架、藏品的虚拟陈列展览厅、等各方面的总体框架和设计。

2.3 构建非遗保护传承教育窗口

为非遗保护传承打开网络教育窗口。在各个教育阶层打开数字博物馆的新职能,并将其充分利用扩大影响。在数字博物馆网站中集合众多非遗教育资源,这些资源有行业、有院校、有行政部门来自不同部门领域构建,凸显数字博物馆的多元融合的特点,更是能凸显现代远程教育的优越性。

目前数字博物馆网站建设在各个层面都非常重视,但建成并在线运营的网站并不多。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性数字博物馆建设实践研究在国内屈指可数。我国非遗资源丰富,量大面广。建立资源共享,发挥远程教育优势,为非遗传承保护做有益探索,也为非遗打造城市特色名片、弘扬文化做出有效实践。

[1] 马布利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 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 菲·邦纳罗蒂.为平等而密谋(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黄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阶段研究成果

李龙星,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和企业管理。

G122

A

1671-1602(2016)22-0197-02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博物馆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博物馆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