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20年,父母是终点

2016-02-23 07:56夏三三
晚报文萃 2015年12期
关键词:吉他哈尔滨母亲

夏三三

孤儿、流浪汉,是张明远关于童年的所有记忆。他的老家在黑龙江泰康县克尔台乡。一个小土房里,一家三口靠打鱼为生,日子清苦,父亲张占福还患有抑郁症。在张明远的印象中,父母每天都在吵和打。

后来,不堪忍受的母亲爆发了,她用出轨的方式无声地抵抗家暴。面对涉及尊严的侮辱,寡言的父亲没再打骂妻子,他选择了永远踏出家门。

父亲走得猝不及防,没料到的是,两个月后,母亲也走了。而那时,张明远才10岁。

几个月后,张明远踏上了寻亲之路。“只想问他们为什么不要我。”

一个远房亲戚告诉他,他父亲可能去了哈尔滨。于是,1995年冬天,11岁的张明远偷偷扒上一辆开往哈尔滨的运煤火车。一下车,身无分文的他成了流浪汉。

为了不被饿死,他以乞讨为生,垃圾箱成了他的餐厅,“我和老鼠抢发霉的面包吃。”生病时,他躺在冰冷的马路上,靠喝凉水硬挺。

“那个时候,我恨爸爸妈妈,恨他们让我无家可归。”

2000年12月,在好心人的帮助下,16岁的他回老家办了身份证,进入部队参军。

在部队,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相互照料、陪伴,让流浪多年的张明远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发现,自己冷漠的心渐渐又被融化了,“我没那么恨父母了,我想找到他们。”

退伍后,他再次去了哈尔滨,一边打零工,一边打听父母的下落。当保安、收废品、手机贴膜、替人搓澡……这样的生活他维持了五年。直到2007年,张明远才当起了流浪歌手,“唱歌会吸引很多人,比自己挨个问好。”

抱着一把旧吉他,张明远一边唱,一边走,一边找。地下通道里、马路上、车站前,他在吉他上贴上父母的照片,唱之前总会讲述一遍自己的经历。他的每首歌都是原创,都是自己的故事,而歌名里出现最多的字,是“家”。

杭州、拉萨、海口、乌鲁木齐……找遍20多个省,70多座城市,每天连续唱10多个小时,渴了喝点自来水,饿了就咸菜啃馒头,没地铁了就睡在地下通道里。一路上蹭火车、搭便车,再苦再累再艰难,他也没停下寻找的步伐:“我太想见到他们了。”

他的歌唱得好,一天能挣几百块,可他仍然吃咸菜、啃馒头,从不多花钱,到了2009年,他靠着惊人的毅力积攒了63万元。如此省吃俭用,就是为了找到父母的那一天,“如果他们过得好,我就拿钱和他们旅游;如果过得不好,我就拿钱给他们过好日子。”

冷暖都尝到了,2009年春天,张明远终于找到父亲。那天,在哈尔滨街头,一位大叔瞅了瞅他吉他上的照片,对张明远说:“哎!你爸是我工友!”这么多年,类似的话听到过无数次,张明远没抱希望,但还是跟着大叔走到一个建筑工地的小屋前,张明远做梦也想不到:这一次是真的。

几平方米的小屋破烂不堪,墙上糊满了旧报纸,张明远的目光停留在墙上挂着的照片上,天啊,那是儿时的自己!最后,他看见了门后坐着的中年男人,神情呆滞,头发花白,牙齿几乎掉光了。

平复半晌,他终于开口:“爸!”这一声,举重若轻。

患有抑郁症的父亲缓缓抬起头,呆望了几秒,平淡地回应了一声:“哦,小小。”

心跳像漏掉了半拍。“小小”,这个父母取的昵称,在张明远世界中空白了20年,终于又听到了。那一刻,这些年的委屈、辛酸,和着此时的幸福一齐化作热泪奔涌而出……

20年后的重逢,本该有一万个为什么,可张明远什么都没问。“我知道他也难。”

通过父亲,他很快在辽宁锦州找到了妈妈。常年患风湿病的母亲卧病在床,与继父、其他人合住在旧四合院里。相见时她抱着张明远痛哭,“老儿子,妈妈以为你早就不在了。”相比父亲的冷漠,母亲的激动给了张明远莫大的安慰,“妈妈是爱我的,她只是没有能力找我。”

同样的,他没问母亲为何要抛弃自己。也许,他不愿听到答案。

找到父母后,张明远兑现了承诺:让父母过上了好日子。

他拿着积蓄给父母分别贷款买了房,还在沈阳为父亲开了两家水果店,在锦州为母亲开了一家化妆品店。这之后,为了还房贷,以及给父亲交养老金,他负债累累,不得不继续做流浪歌手,每天雷打不动地卖唱十来个小时。

外人都认为他不值,认为这样一对抛弃了他、也从未去找过他的父母,他没必要如此卖命尽孝,他却很满足地说:“我很幸福。”的确,外人无法理解这样的幸福,但对张明远来说,幸福就是这样简单:有家。

然而,这样的幸福也没能维持多久。2013年6月,张明远的母亲被确诊为肝癌末期。一年后,妈妈永远地离开了他。

在殡仪馆,张明远独自陪着妈妈走完最后一程。他的心被撕裂了,如果说之前的付出是怀着怨恨想证明什么,母亲的离世让所有的怨恨灰飞烟灭,“我才明白,孝顺是最等不了的。”

“生命高于一切。”他突然醒悟,“父母都赐予你生命了,你还想要什么呢?”这句话,无奈至极。

现在的张明远出名了,他的寻亲事迹被写成了书稿,还即将被拍成电影、排成话剧。但他还是那个流浪歌手,“我的梦想是做一名讲唱家,边讲边唱,让更多人明白家的意义。”

(星光摘自《家人》2015年第7期,图/傅树清)

猜你喜欢
吉他哈尔滨母亲
我的吉他之路
静听花开
自己做吉他
刘派
给母亲的信
哈尔滨冰雪之旅
倘若,爱在哈尔滨
自己做吉他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