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2016-02-24 12:42焦阳
求知导刊 2016年35期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焦阳

摘 要:《德意志意识形态》主要涉及一些历史观方面的基本问题,对社会历史的发展的基本动力以及历史创造者是谁,对社会理想、信仰方面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书中的思想,对共产党人进行唯物历史观的教育有着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A12

文献标识码:A

从1845年秋到1846年5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编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这部著作包括两卷,在该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第1卷的第1章。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鲍威尔、施蒂纳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进行了批判下,并对以往主流哲学进行了梳理,比较详细地阐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如今,我们在全党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应积极使用吸收重要思想。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性著作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是两大重要的基石,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而唯物史观的确立作为其哲学的基础,使社会主义走得越来越科学。《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立了唯物史观这一新世界观,其实,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这一思想已初步形成,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

马克思在1844年5月底6月初到8月,编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指出,人的实践、创造的对象是世界,他最终把唯物主义原则与历史原则结合在一起,充分阐述了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更深层次的关系,并把私有财产的普遍本质、工人在此状态下的生存困境及其阶级特征揭示出来,甚至对无产阶级在历史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证。

马克思认为:“在实践的、现实的世界中,自我异化只有通过对他人的实践的、现实的关系才能表现出来。异化借以实现的手段本身就是实践的。”马克思对工人的解放、人类的奴役制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尤其把工人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描述得淋漓尽致。同时,他认为:“社会从私有财产中解放出来、从奴役制中解放出来,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来表现的,别以为这里涉及的仅仅是工人的解放,因为工人的解放还包含普遍的人的解放;其所以如此,是因為整个的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对生产的关系中,而一切奴役关系只不过是这种关系的变形和后果罢了。”

在《手稿》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残留进行表述,而《手稿》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思想彻底展开了道路,而在《提纲》中,真正概括了唯物史观思想。就像恩格斯所说:“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是非常宝贵的。”《提纲》内容批判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充分说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实践唯物主义观念,成为创立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1卷第1章中,充分论述了唯物史观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一些“一般意见”,即对“个别代表人物进行专门批判之前”,这就说明在进行批判时,应本着自己的观点来了解和说明以后每一种批评意见。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对新世界观进行正面阐述的重要文献,即《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1卷第1章,而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性著作,即《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思想的诞生,深深影响着人类思想的发展。正如李大钊所说:“到了马克思,才把历史真正意义发明出来,我们可以从他的唯物史观的学说里看出。”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第1卷第1章: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

1.历史观基本问题的科学概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对“德意志”的哲学体系进行了一定的批判,基于对人的基本社会意识的考察,基本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问题。一方面,我们从德国人的立场上来分析,对于德国的玄想家们之间的吵闹,不论是基于施特劳斯,还是施蒂纳的言论,他们的基本理念都是宗教信仰。第二个方面,基于对每一个个体的社会意识的考察分析,以此确定每个个体的社会意识都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当人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就会获取一定的独立性。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的社会意识是动物式的,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人的社会意识也是在逐渐变化的,并开始具备的一定的独立性。如果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之间出现了相互背离的情形,这就深陷到历史的唯心主义当中去了。

2.社会历史发展根本动力的重要发现

從唯心史观可知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人们在思想动机或精神力量的推动下,促进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唯物史观发现了社会历史最深处的“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把历史发展的四个要素进行了梳理,发现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为了促进社会历史的发展,需要从以下要素分析。

(1)生产维持自己生命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即吃、喝、住、穿及其他一些东西。

(2)为了满足新的需要所进行的再生产活动。

(3)人口生产。其往往表现为双重关系,即自然关系、社会关系等,具体指生命的生产:第一方面,通过劳动而得到自己生命的生产;第二方面,通过生育而得到他人生命的生产等。

(4)在人们之间存在的物质联系,也就是在生活、生产中所形成的每一种社会关系。而需要和生产方式往往决定了这种联系;对于这种联系,采取的形式越来越新,因而,显示出“历史”特征。在马克思、恩格斯对四个要素的梳理的基础上,使得物质资料的生产、 再生产、人自身的生产、社会关 系的形成联系在一起,揭示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生产力或者在人和人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同时,体现出双重关系,其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三、总结

社会上的一些关乎执政党的生存与灭亡的事情,都是和人类的生存有着密切联系的,执政党最大的敌人就是腐败,因此,作为共产党人,其主要的任务就是反腐败。因此,对于共产党人,不论其从事的是何种职业,都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追求完美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为人类的共同富裕和幸福做事。

参考文献:

[1]关 园.论“现实的人”的含义及其意义——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的解读[J].决策探索,2015(12).

[2]韩庆祥.哲学发展:“经典文本”与 “现实逻辑”——回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J].哲学动态,2015(9).

[3]张传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问题的思考——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J]. 哲学动态,2010(2).

[4]魏小萍.关于唯物史观理论的再认识——根据对《德意志意识形态》(MEGA2试行版)的重新解读[J].哲学研究,2009(3).

[5]王 东,吴敏燕.唯物史观原生形态结构新探——《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新解读[J].东岳论丛,2009(9).

[6]聂锦芳.《德意志意识形态》对“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3):37-43.

猜你喜欢
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历史唯物主义的五种西方重构模式解析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正义观再思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与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道德思考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