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须“三修”其身

2016-02-25 10:58赵兴友
群众 2016年2期
关键词:功成政绩领导

赵兴友

修身必先立志。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把修身作为终身课业,严修常修、久久为功,如此才能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做到忠诚、为民、担当、清廉,从而赢得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所谓“穷理正心,修己治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当前,领导干部修身要在三个方面着力。

一修党性之心。正心方能修身,心正则行不偏。领导干部要常修符合党性要求的忠诚之心、宗旨之心、律己之心。常修忠诚之心,就是要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当“墙头草”,保持清醒认识、站稳政治立场,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常修宗旨之心,就是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多想怎么能跟群众交上朋友、如何能为百姓多办实事,彻底消除“命令式”的思想观念、“强行式”的不良心态,把爱民之心、为民之举、富民之策融入日常工作。常修律己之心,就是要始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不因事大而难为、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事杂而错为,以过硬作风树正气、祛歪风。

二修为民之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常修为民之德,既是立身之本、从政之要,又是做事之基。当前,领导干部中有一些人缺乏“为民之德”,不是为人民和基层服务,而是为自己和少数人谋利;不是密切联系群众,而是密切联系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人;不是想着如何贯彻落实上级精神,而是想着如何满足个人私欲,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身为领导干部,应以“想做事”的心态体察民情,常到下面走一走,常找群众聊一聊,知百姓的所忧所难,增强筹划民生工作、办好民生实事的针对性;应以“多干事”的劲头办好实事,凡是有利于基层发展、群众利益的事,容易做的事要做,不容易做的事也要做,见效快的事要做,见效慢的事也要做;应以“做成事”的标准赢得民心,说了就得干、干了就得成,见到困难不退缩,遇到矛盾不推卸,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不见成效不收兵,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服务于民、谋利于民。

三修作风之实。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并多次指出,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毅力,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修身不只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过程,只有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去千方百计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最好的修身。领导干部只有养成“讲认真、做具体、抓细节”的良好作风,努力争做“心中有数、眼中有活、手中有招、干中有效”、“说有用的话、想有用的招、做有用的事、开有用的会”的实干家,才能凝聚起推动改革发展、为民创造福祉的强大正能量。□

(作者系中共徐州市泉山区委书记)

功成不必在我

谢 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张蓝图抓到底,不仅需要科学决策,也需要思想境界。什么思想境界?就是功成不必在我”。

然而,现实中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轻视“功成不必在我”。有的同志急功近利,想问题作决策重“显绩”轻“潜绩”,不愿埋头苦干打基础,虽然表面上取得“不小”成绩,但拔苗助长,留下很大的隐患和危害。二是歪曲“功成不必在我”。把应该担当的责任和义务丢弃脑后,拿着“俸禄”不出力,直接影响和损害了事业的发展进步。这两种倾向说到底,都没有辩证理解什么是“功成不必在我”。把经念“歪”了,当然不能走上正道。

首先,“功成不必在我”强调的是思想境界。它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更高要求,它反对一切不顾客观实际、不顾群众长远利益、不顾事业发展整体布局一味贪图政绩的极端行为。这些年来,有的地方发展蓝图是一个将军一个令,没有形成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抓到底的良好风气,朝令夕改,反复无常,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有的地方不注重发展的内涵和后劲,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拼命上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以扩大产能、增加GDP为目的盲目投资造成产能过剩,以过度借贷融资为手段搞大拆大建、乱铺城建摊子形成“半拉子”工程等等,能干也干、不能干也干,甚至超越现实条件蛮干,虽然制造了一时的繁荣,赢得了暂时的喝彩,但与长远发展和群众利益背道而驰,甚而会引发很多社会矛盾,这样的“政绩”又有什么用?

其次,“功成不必在我”强调的是科学的政绩观。这些年来,不少地方发展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多或少都与政绩观扭曲有很大关系。有的领导干部急切地想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出大的政绩,展示自己的能耐,显示自己的功劳,以此捞取政治资本,由此产生的超越现实条件、违背自然规律的急功近利行为,不仅会损害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而且会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甚至会留下一堆“烂摊子”,为后来的发展添堵添乱,完全违背了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因此,不论什么时候都要把握好政绩观这个“总开关”,站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政治高度,谋划推进各项事业稳步发展,既要防止消极懈怠,又要防止急功近利,这样才不会重蹈覆辙,这样那样的问题才可能避免。

再次,“功成不必在我”强调的是事业发展的连续性。事业的发展进步需要一代又一代接力而行,今天的人做好今天的事,既要做好眼前能看到成果的事,又要做好眼前看不到成果、但需要今天打基础作铺垫的事,前者是果是收获,后者是花是播种。要想事业兴旺发达,必须统筹好收获和播种的关系,实现年复一年的春华秋实,这就是“功成不必在我”真正的内涵和要义。体现在实际工作中,要求我们谈规划谋发展,一定要尊重自然,把握规律,始终把人民利益举过头顶,为官一任,谋事千秋,凡事立足当前不拘泥于当前,力求成功但不急于求成,科学谋划,持续推进,既当“突击手”攻坚克难,又当“奠基石”开篇布局,有如此“功成不必在我”的心胸境界才能铸就发展新辉煌。□

(作者系中共响水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让从严治吏

成为新常态

韩静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当前,有些干部认为管得太严了,产生“官不聊生”的矫情,发出“为官不易”的感叹,甚至滋生“为官不为”的懈怠。这一现象说明,有些干部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出了问题。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就必须从严治吏,让严管干部成为新常态,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一要筑牢干部思想防线。要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

二要建立严格制度措施。依据条令条例和干部管理法规,结合干部队伍建设实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干部管理规定,让干部感到身边有一把戒尺,随时受到衡量和鞭策。尤其是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三要强化外部舆论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促进干部权力规范运行,离不开舆论监督的强化,只有通过舆论监督激发出“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效果,发挥好扶正祛邪、以儆效尤的教育警示作用,就能促进干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清河区委区级机关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袁 文

猜你喜欢
功成政绩领导
把“痕迹”当“政绩”不可以(漫画说纪)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功成在谁”不重要 “功成有我”方可贵
“功成必定有我”显担当
“功成必定有我”显担当
森林城市不能沦为“政绩工程”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领导致辞
浅析晚清收藏家刘世珩的政绩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