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2016-02-26 02:19牛晓津



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牛晓津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300170)

摘要:目的比较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5年6月入住我院的50例疑似老年多发性脑横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CT及MRI检查。比较CT组与MRI组患者不同时间脑梗死发生率及脑梗死的不同检查指标水平。结果(1)CT组共检查出26例脑梗死患者,总检出率为52.00%(26/50),其中脑梗死时间<24h、24~72h及>72h检出率分别为8.00%(4/50)、14.00%(7/50)及30.00%(15/50);MRI组共检查出46例脑梗死患者,总检出率为92.00%(46/50),其中脑梗死时间<24h、24~72h及>72h检出率分别为36.00%(18/50)、32.00%(16/50)及24.00%(12/50),两组脑梗死时间<24h及24~72h检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2)MRI组检出病灶数量显著多于CT组,MRI检出微小病灶的能力显著强于CT,MRI检出脑梗死的时间显著小于CT检查,患者MRI检查脑梗死发病-检查时间显著小于CT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在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影像学手段进行诊断时,MRI较CT具有更大的诊断优势,应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多发性脑梗死;MRI;CT;影像学检查

近几年来,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尤其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比例较高。加上老年自身身体薄弱、免疫力低下,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损伤,例如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发生后,则会出现瘫痪、感觉及语言障碍等,严重者还会使得患者出现痴呆症状,且多发于男性人群中[1]。对此,应该采取有效的临床诊断手段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进行确诊,便于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影像学检查是目前常见的一种临床诊断手段,其中CT与MRI为临床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两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上述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至2015年6月入住我院的50例疑似老年多发性脑横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60~77岁,平均(70.23±6.93)岁;梗死时间为1.5~95 h,平均(40.20±3.22)h;脑梗死发生的原因包括:高血压22例(占44.00%),动脉硬化23例(占46.00%),颅脑外伤5例(占10.00%)。

1.2 检查方法 本组50例患者就诊之后均首先对其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等进行综合性地检查与诊断,均完全符合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表现。为了更深入地对脑梗死病灶的数量、规格以及具体发生病变的位置等信息加以诊断,患者均分别行颅脑CT与MRI检查。两种手段的具体方法如下:

1.2.1MRI检查方法 MRI机选择东芝1.5T,迅速扫描序列行:TRNS位、SAGI位以及CORO位的T1WI与T2WI成像;根据MRI扫描所见的情况,以确定是否采用增强扫描。

1.2.2CT检查方法 CT机选择GE16排,CT基线为OML,采用矩阵为512×512,层厚度设置为10 mm,兴趣区行,5 mm及2 mm薄层平扫;按照扫描所见确定是否采用增强扫描。

1.3图像分析 由本科室两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对CT及MRI扫描图像加以分析,操作者事先应对CT及MRI扫描检查的患者临床资料不知情。病灶直径以及面积等标准主要根据Paciaroni等人的研究报道。对两种检查方法不同时间脑梗死的检出率、脑梗死不同检查指标及不同脑梗死部位异常检出情况等信息进行记录,并最终汇总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观察指标 比较CT组与MRI组患者不同时间脑梗死发生率及脑梗死的不同检查指标水平。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脑梗死发生率对比 CT组共检查出26例脑梗死患者,总检出率为52.00%(26/50),其中脑梗死时间<24 h、24~72 h及>72 h检出率分别为8.00%(4/50)、14.00%(7/50)及30.00%(15/50);MRI组共检查出46例脑梗死患者,总检出率为92.00%(46/50),其中脑梗死时间<24 h、24~72 h及>72 h检出率分别为36.00%(18/50)、32.00%(16/50)及24.00%(12/50),两组脑梗死时间<24 h及24~72 h检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脑梗死的检出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脑梗死的不同检查指标对比 MRI组检出病灶数量显著多于CT组,MRI检出微小病灶的能力显著强于CT,MRI检出脑梗死的时间显著小于CT检查,患者MRI检查脑梗死发病-检查时间显著小于CT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见表2。

+s )

3 讨论

多发性脑梗死是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且多发生于男性人群中,其致残率及死亡率均在比较高的水平。相关文献报道称,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进行及时、准确地诊断,能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2]。虽然目前尚已经可通过脑梗死的诱发原因、神经受损症状等可初步判断,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来说,仅仅依靠临床症状,则很难被确诊。因此,应该采取更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对其进行诊断,以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及预后状况。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方法为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中,MRI与CT检查方法比较常见。但是,目前国内对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对比研究较少[3]。

近年来,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广泛地应用,尤其是在脑部检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特别是对于急性发作的严重脑梗死患者,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或者溶栓治疗,对脑梗死发生的具体部位、大小以及数量等的准确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与参考。所以,需要CT及MRI对脑梗死发生情况进行判定。本研究结果显示:MRI对梗死的总检出率显著高于CT,此结果提示MRI可更加准确地对多发性脑梗死进行诊断,其原因可能在于MRI可对脑细胞核的氢元素及脑细胞共振成像进行有效地记录,从而可直接反映脑细胞的活动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CT组与MRI组脑梗死时间<24 h及24~72 h检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此结果提示在脑梗死早期即可发现梗死病灶且给予及时处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损伤,主要原因在于MRI检查时出血性脑梗死的亚急性期出现T1加权信号异常,但是CT检查则需要在24 h之后才可检查出。本研究结果还显示:MRI组脑梗死的不同检查指标均显著优于CT组,此结果提示:MRI检查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敏感度及性能显著好于CT检查。

综上所述,在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影像学手段进行诊断时,MRI较CT具有更大的诊断优势,应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关慧泉,李振华,刘凤奎.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分析[J].中国医刊,2012,47(12):40-43.

[2]朱丰裕.58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MRI与CT诊断的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622-1623.

[3]李百周,陈琴,王平,等.第294例头晕——多发性皮肤斑块—多发性脑梗死[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26):2085-2086.

收稿日期(2015-10-18)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6.01.029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115(2016)01-0076-02

作者简介:*牛晓津,男,天津人,本科,技师,主要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