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走一回:全国广播电视报转型趋势浅析

2016-02-28 04:41业秦令伟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0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转型传统

张 业秦令伟

(作者单位:1.四川广播电视报;2.英国兰卡斯特大学)

潇洒走一回:全国广播电视报转型趋势浅析

张 业1秦令伟2

(作者单位:1.四川广播电视报;2.英国兰卡斯特大学)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纸媒行业受到全方位冲击乃至屡屡被判“死刑”已屡见不鲜,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广播电视报作为配合本地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而衍生出来的纸媒,近几年来不乏较为成功的转型案例。本文将比较传统纸媒与互联网媒体之间的差异,简略阐述现有传统纸媒需要转型的理由,并主要列举几家地方广播电视报的转型现状,讨论现存的主要模型,以探索全国广播电视报转型趋势。

广播电视报;转型;趋势

1 传统纸媒的困惑

新媒体产业带给受众全新的交互式的传播方式,牵制了传统纸媒行业的发展。2010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7月数据统计显示中国手机用户已突破4亿大关[1],在此之后,随着数字媒体市场的不断扩张,互联网产业快速分割传统纸媒曾经手握霸权的市场份额,据2014年4月21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3年人均期刊的阅读量比2012年的6.56份下降到了1.05份,而相比较而言2013年我国成年公民数字化阅读方式较2012年上升9.8个百分点,达到了50.1%,其中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阅读为主要的三种阅读方式[2]。根据网上数据显示,中国传统纸媒的发行收入仅在2012年这一年就下滑了47%,可见中国纸媒的主要收入来源受到剧烈冲击[3]。到2015年底,中国已有超过6.32亿网民,互联网产业撼动传统纸媒的地位成为新型媒体主流已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与此同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产业对传统纸媒的冲击导致传统纸媒的经济收入发生巨大变动。

传统纸质阅读属于介质与内容合一的信息产品,纸类阅读虽然能满足读者在阅读深度和阅读习惯方面的需求,但是无法满足新闻突发性的新鲜保持度,曾经人们都说新闻的速度和运输报纸的速度是一样的,只有报纸印刷出来拿到手了人们才会接收到信息,已经发生一两天的新闻好像才是刚刚发生。自从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媒体行业也不断更替换新,互联网等新媒体属于介质与内容分离的信息产品,在阅读广度和阅读成本方面更具优势,因此现在新闻总是能够直击现场,一些爆炸性的新闻甚至在几个小时之内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家喻户晓。新媒体的发展也使得传统纸媒受众结构发生改变,它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受众,使得传统纸媒的受众人数和时间都在减少。根据一项市场调查显示,我国报业读者的年龄日趋老龄化,目前纸媒受众平均年龄在41岁以上,而中青少年已经习惯了从网络上获取新闻而不是报纸[4]。读者的流失,公民新闻的兴起使得传统纸媒面临着关注度降低的打击,随之而来的广告面被互联网致命挤压,在宏观经济近年来增速放缓不断下行的大背景下,人才流失、净利润负增幅没有得到改观。但是,虽然看似四面楚歌,传统纸媒也的确时刻面临不改变则出局的状况,但不得不说,新媒体的发展也带来了大量机遇,从现有的大量转型案例来看,传统纸媒行业的危机也是一次传统传媒行业重生的机会。

2 广播电视报自身的价值与优势

广播电视报通常与当地广播电视台合作或附属,是配合本地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而衍生出来的纸质媒体,通常有传统型、都市报、娱乐报、扩展型和现在比较流行的向社区转型这种常见形态。与互联网媒体为了噱头制造热点,“标题党”有时甚至不惜假新闻不同,广播电视报的新闻真实度高,报道立场公正,具有传统的品牌优势和公信力优势,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一个地级市或省份的广播电视报通常与政府部门联系紧密,具有很大的行政资源优势。另外,虽然读者与客户被互联网产业大量分瓜,广播电视报仍然有一定数量的稳定客户资源,每周固定的发行量。与目前大部分国内互联网媒体没有新闻采访权相比,广播电视报行业一贯保持着专业的记者团队和制作人员,新闻原创度高,具备专业化的新闻采编[5]。综上所述,虽然广播电视报与其他传统纸媒一样都面临着新媒体带来的巨大冲击,但它本身蕴含的价值并没有因为新事物的冲击而变质。因此,改变是具有必要性的,只有找到合适的转型道路,广电报才能抓住更多资源寻求到更多生存机会。

3 广播电视报转型模型与实例

现存广播电视报转型模型多种多样,目前看来,它们及时转变思路、顺应时代积极转变操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

第一种模式是通过生活服务走向社区群众,这种转型模式也是目前最被各大广电报所接受和欢迎。《南京广播电视报》早在2009年就率先提出向社区报转型发展的思路,2014年9月24日正式

更名为《社区新报》。改名后,社区新报根据百姓的日常生活增添了很多接地气的特色栏目,版式风格变得新颖活泼,为读者带来了良好的阅读体验,成为了南京地区非常有影响力的社区生活服务类报纸。广播电视报走向社区另外的一个好处就是使广播电视报的营销对象不再以面向广告客户为主体,而是直接面对自己的读者,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

第二种模式是与广播电视台实现捆绑,为广播电视节目服务。《中国电视报》从2014年第七届全国相声大赛开始便有了全程直播赛事的专栏。《深圳TV周刊》承办“2014广电之星”,并从2015年开始配合深圳广播电视电影集团旗下深圳卫视打造的全明星约饭脱口秀《厨房的秘密》作全程报道。与广播电视捆绑经营,利用广播电视的广告渠道带动广播电视报的广告销售也是很多广播电视报选择的出路,其中《佛山广电报》与广播电视台捆绑经营、《株洲广电报》与株洲交通频率合并经营,还有《南宁广电报》近年来的经营都是较为典型的捆绑经营的转型模式。

第三种是积极对外合作以争取更多资源的转型模式。2014年《酒城新报》与泸州市餐饮行业协会签订了‘电子商务点餐’战略合作协议,此电子商务点餐地图汇集了泸州众多知名餐饮品牌,实现打造泸州首个集专业性、便捷性、实惠性的现代化手机点餐平台,为老百姓日常外食点餐提供便利。2015年初,《山东广播电视报》争取到省广播电视台公交车无线Wi-Fi“艾特”app的开发与运营山,并于2015年6月12日为庆祝报社成立60周年,在读者生活馆举办“清凉一夏,品质生活”首届夏凉节活动。乐山广电报承接女企业家协会杂志《她时代》,并向社会征集商界女性精英故事。

第四种转型是为中老年读者建立读者俱乐部,同时为争取年轻一代读者涉足新媒体的双向定位模式。建立读者俱乐部可以将读者集结为一个社群,增加读者的线下交流,目标为满足中老年人精神需求,更好地为中老年读者提供线下服务。镇江《壹周刊》原名《镇江广播电视报》,创刊30年之际成立了读者俱乐部,举行读者见面会。与此同时,南通周刊读者生活馆暨乐游俱乐部成立仪式也圆满举行。广播电视报不断尝试使用网站、电子报(如嘉兴广播电视报电子报)、微博、电子商务、手机软件、微信公众号等新型媒体作为新闻传播手段,积极与互联网融合,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寻求新的立足之地。

第五种模式是转型为中老年小众媒体,实行报社各部门全体营销。利用专门为中老年特定的读者群服务的采编内容,以及社区服务+读者俱乐部+生活馆等其他营销手段,满足中老年人阅读需要。《四川广播电视报》借鉴各家同行之长,2011年起探索转型之路。将广电影视娱乐生活服务的大众周报,改版为以中老年人为核心读者群,并从采编版面形式和文图内容到策划经营活动,皆为中老年人服务的小众媒体。[6]响亮提出了:“快乐进社区,健康夕阳红”办报宗旨的口号。《四川广播电视报》首先与四川知名笑星主持人景雯艺术团合作,利用该报拥有5000会员的老伴俱乐部群众文艺团队优势,全年开展送文化、送温暖进社区千人活动。足迹遍布全省,同时在四川广播电视台播出,打造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又与其他养老保健公司合作,成立了遍布全省二级城市的四川广播电视报生活馆,会员多达二三十万人。极大地提高了该报发行量和知名度,同时也为报社多种经营创收闯出了出路。

综上所述,近年来传统广播电视报在寻求可持续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有了一定的成效,但纸媒最终的转型方向还应该是媒体融合,积极与互联网行业进行互补融合,取长补短,向外延伸产业链,构建多元化经营平台,找准自己的市场与定位,细分市场、专注个性化读者,方能转型成功,在复杂多变的大经济条件下对前路的不确定性和各方消极的看空来个潇洒的转身走得更远,真正把广播电视报做大做强。

[1]姜伯静.移动互联网安全任重道远[J].互联网天地,2011(11).

[2]王宏偉.新媒體挑戰下的傳媒轉型[J].傳媒觀察,2014(5).

[3]徐孝娟.从传统纸媒到数字媒介的用户阅读转移行为研究——基于MEC理论的探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3).

[4]王廷飞.浅析广西传统纸媒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电影评介,2014(5).

[5]黄伊葭.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纸媒的转型分析[J].青年时代,2016(13).

[6]张业,魏敏.发挥优势 打造核心竞争力——《四川广播电视报》应对冲击的探索与实践[J].西部广播电视学刊.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转型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