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报道融合新媒体发展研究

2016-02-28 04:41张金林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0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民生传统媒体

张金林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民生新闻报道融合新媒体发展研究

张金林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当今社会已经逐步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转型并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民生新闻报道是传统媒体时期颇具影响力的新闻报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面临机遇和挑战,需要尽快与新媒体融合,创新发展。

民生新闻报道;新媒体;媒介融合

自20世纪末以来,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的开播,引领并带动了民生新闻报道的热潮,并且迅速在全国各级各类媒体风靡开来。民生新闻报道以其接地气、贴民生、平民视角等诸多优势一直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也成为了媒体争夺受众的焦点。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于传统媒体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民生新闻报道而言更是如此。

1 民生新闻报道融合新媒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在传统媒体时期,民生新闻报道在报纸、广播和电视之间的区别,和三大传统媒体自身的区别是息息相关的。综合来看,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由于能够使音频、视频、文字和图片同步传播,在及时性在也有着明显优势,因此成为了民生新闻报道效果最好的传统媒体。从国家级电视媒体到县级电视媒体,纷纷将民生新闻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重点内容。即便是在同一城市,不同频道之间也会出现民生新闻报道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也拓展了民生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受众对于民生新闻报道在及时性和互动性上有了更高要求,这些要求,就成为民生新闻报道融合新媒体的源动力。

1.1 民生新闻报道融合新媒体发展的机遇

1.1.1 新闻来源更加广泛

传统媒体的民生新闻报道来源主要依靠受众热线电话,以及采编人员在采访过程中所联系的“新闻线人”,其中受众热线电话是主要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受众的新闻参与积极性,但是也为新闻报道制作机构形成一定的限制,制作机构难以主动寻找新闻线索,在新闻报道的策划性和主题性上有所欠缺。新媒体的出现,让制作机构有了更大的主动性,比如:微博,新闻采编人员只要紧密关注微博动态,就很容易在其中发现新闻线索。微博的使用人数广泛,微博官方于2016年5月12日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2.61亿户,日活跃用户达到1.2亿户。这就是说,每十余人中就有一人每天都要使用微博。微博所具有的开放性,使使用人数和新闻素材数量呈正相关,这也就为新闻来源的广泛性打下了基础。

1.1.2 传播渠道更加广泛

民生新闻报道之前面向大众传播主要依靠传统媒体,而且还受到时间、设备等限制,传播渠道较为狭窄。通过新媒体,民生新闻报道的传播渠道更为广泛,受众可以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进行传播。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6年8月3日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人,较2015年底增加3 656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民生新闻报道的图片、文字,还是音视频等都可以在手机上得到广泛传播,且较少受到时间限制,而九成以上的手机上网率,又保证了传播更广,渠道更多。

1.2 民生新闻报道融合新媒体发展的挑战

民生新闻报道融合新媒体发展的挑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传统媒体在思维上不能很好地认识到与新媒体融合的重要性,在行为上不能加快采取融合新媒体的措施,在行动上也较为迟缓和落后;二是新媒体的权威性和导向性还有待考证,对于一些民生新闻事件的发布和评论有可能会形成谣言或者观点偏颇,影响社会舆论的正确传播。

2 民生新闻报道融合新媒体发展的对策分析

2.1 民生新闻制作机构要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

从思维上来说,民生新闻制作机构要树立新媒体乃至全媒体的概念,主动认识新媒体,主动接纳新媒体。从行为上来说,民生新闻制作机构要主动使用新媒体,将其“为我所用”,例如:开设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有条件的开设官方新闻客户端,让民生新闻报道成为手机新闻信息的主要内容。不仅要开设,而且还要加强新媒体运营,有条件的要成立新媒体运营中心,安排专人来负责新媒体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从官方自身来使新媒体融合得到有效加强。

2.2 民生新闻报道要更加注重报道内容

新媒体时代,民生新闻报道者增多、报道方式增多、报道内容增多,这就更需要“优中选优”“精中取精”,更加注重报道内容的质量。如何让受众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注意到最有价值的民生新闻,这其中的一个重点方向就是加强民生新闻的专业性。新媒体所发布的民生新闻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碎片化严重,受众难以完整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民生新闻制作机构就需要将民生新闻抓牢、抓深、抓实,杜绝虚假报道,避免浅浅而谈,在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新闻媒体的专业性,保证民生新闻报道的权威性。

[1]陈秋雷.探析新媒体环境下的民生新闻报道理念[J].新闻研究导刊,2016(6)..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民生传统媒体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