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剧创作中现实人物的艺术形象塑造
——以广播剧《生死76秒》为例

2016-02-28 04:41王兆弦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0期
关键词:吴斌广播剧艺术形象

王兆弦

(作者单位: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台))

广播剧创作中现实人物的艺术形象塑造
——以广播剧《生死76秒》为例

王兆弦

(作者单位: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台))

在广播剧的创作中,写真人真事是一个较难入手的问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真人真事不会为剧本的创作提供所有的戏剧元素。本文以无锡台创作的广播剧《生死76秒》为例,阐释在广播剧创作中如何将现实中的人物化为戏剧中艺术形象的转变。

广播剧;人物塑造;广播剧创作

1 用敏锐的视角选定创作题材

2012年5月29日中午,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司机吴斌驾驶从无锡开往杭州的大客车,在途经沪宜高速公路时,一块数公斤重的铁片击碎正在高速路上行驶的大巴车的挡风玻璃,直接刺入他的腹部。在生死的76秒,吴斌顶住意外创伤带来的常人无法忍受的巨痛,用过硬的驾驶技术停稳了高速行驶的车辆,拯救了在座的20多名乘客。吴斌用顽强的毅力和崇高的精神谱写的一曲生命赞歌,感动了一座城,感动了每个人。央视网评:“最美司机”身上最闪光的是职业精神。作为事发地的无锡,作为媒体工作者的广播人,有义务有责任用手中的话筒去宣传英雄的事迹,去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这样的广播剧才更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也体现了作者的新闻敏感性。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无锡广播剧创作团队就确定了以此为基础创作广播剧的思路。剧本完成后,主创人员本着精益求精,打造一流精品节目的精神,在南京、北京召开题材论证会,多方听取专家和有关人员的意见建议,仅剧本的改动就达六次之多。

2 用艺术的手法设计主要角色

广播剧《生死76秒》虽然取材于真人真事,但编剧却独辟蹊径,不是正面描写这个为全国人民熟知的平民英雄,而是按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吴斌转变为戏剧中的艺术形象老吴,以一个年轻乘客保罗的视角和心理活动,去发掘普通人老吴的闪光点,为听众讲述了一个真实生动可亲可感的英雄故事。在融入自身对社会生活了解的基础上,大胆进行艺术构思,设计了保罗、茜茜、男乘客等角色,既烘托和丰满了作品内容,又使作品主题得到了升华,显得更加厚重。整部剧中,每个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十分鲜明。不仅是英雄本人,还有英雄周围的人。老吴的影响既是有形的交口称赞,更是无形的追随效仿,比如救赎自己灵魂的保罗,比如以父亲为榜样的悦悦,更有一种唤醒更多的志愿者的加入,这是该剧最成功的地方——它给听众多样的解读并给这个社会正能量。“生死76秒”使作品主题得以升华,它让吴斌的故事有了艺术张力。

3 用真实的表演呈现人物形象

在本剧中,老吴是一个平凡的大巴车司机,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为了生活而努力工作,喜欢锻炼身体,有个温馨的小家,是会陪妻子看场电影的好丈夫,女儿心中的好父亲,乘客眼里直率的好司机。24岁的保罗带着难言的心事搭乘老吴的车去杭州,警觉的老吴似乎发现了什么。老吴有意无意地用朴实的话跟保罗说做人的道理,点拨着保罗。当危险来临的瞬间,平凡的老吴用惊人的毅力尽到他的职责,用76秒诠释了什么是男人的责任和担当,给了保罗强烈的心灵震撼,也从对照中找到自己的选择。保罗的幡然醒悟、救赎灵魂,茜茜从物质女到精神女的转变。

剧中的人物用内心深处的力量教育年轻人,演员们同样用内心深处的真情演绎人物,彰显了声音艺术的魅力。该剧充分调动艺术的手段,鲜活生动,深情并茂,以情动人,把原本一瞬间的英雄行为,演绎成生动的人物故事,以语言、音响、音乐三位一体的方式展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充分展示了广播剧的独特魅力,给听众带来声音艺术的感染力和超越画面的心灵震撼,使“最美司机”的美产生了很强的艺术张力。

广播剧《生死76秒》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质朴亲切,很接地气,现实中的人物在广播剧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所有演员的演播都很自然流畅,感情饱满,特别是国家一级演员,老戏骨韩童生的精彩演播,丝丝入扣、分寸把握到位,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平面英雄的饱满形象,其他演员也很出彩,加上导演合理而又充满艺术水平的处理,后期精良的制作,新闻播报、旁白、画外音恰到好处的使用,音乐动人贴切,为这部剧增添了艺术色彩,提升了可听性。

猜你喜欢
吴斌广播剧艺术形象
星期三书店: 这里也是天堂
朝鲜族传统文化艺术形象的多元一体建设与推广研究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运回国14 箱口罩:浪漫旅途变为爱心捐赠
运回国14箱口罩:浪漫旅途变为爱心捐赠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2018中国广播剧年会在辽宁丹东召开
用屠呦呦精神创作屠呦呦广播剧——一次科研般严谨的艺术创作
岸然的形象?唯美的语言
论文学艺术形象的感应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