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与必然的对接
——喜剧《命运的捉弄》评析

2016-02-28 04:41赵宜钧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0期
关键词:奇迹镜子苏联

赵宜钧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偶然与必然的对接
——喜剧《命运的捉弄》评析

赵宜钧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命运的捉弄》作为喜剧教父梁赞诺夫的命运三部曲之一,故事中充满了巧合,同时阐释了苏联时期各地住房家居雷同化严重的现象。带着一丝奇迹色彩,一部电影热映39年而不衰,堪称世界影坛的奇迹。

梁赞诺夫;爱情喜剧;命运的捉弄

梁赞诺夫的爱情三部曲,采用的都是邂逅,冲突,相爱的戏剧套路,擅长用小人物的视角来讲故事。影片《命运的捉弄》选择了性格憨厚的热尼亚,展示了他的一场奇妙经历。由闹剧变为都市童话,看似偶然,实则在影片多处都透露出这场爱情奇迹必然产生的因素。

1 苏联模式下的城市规划

影片以动漫开头,在动漫中一个建筑师设计了房屋图纸,但当图纸经过审批的道道关卡之后,就变成了苏联最经典的“火柴盒”大楼。这也为后来男主角为什么会在不同的城市进错房门埋下了伏笔。

城市规划的标准化使住宅楼房的钥匙门锁都一模一样,影片当中所出现的男女主角家的屏风、橱柜、床单颜色等都相同。国家的建设者把苏联人民的生活套进了具有标准尺度的方框里。而在常规的苏联公寓中遭遇“非常规”的爱情正是梁赞诺夫这部电影的精髓所在。

2 影片中“镜子”的多处运用

在电影的叙事中,镜子总是用来表述真实。在影片《命运的捉弄》中,一共出现了三次“镜中画”。第一次是热尼亚在跟女友求婚时,镜子里所反映的正是热尼亚的内心情感,对待这段婚姻的迟疑和不确定。第二次是在女主娜嘉的家里,伊波利特向娜嘉求婚,这时镜中画却只有娜嘉一个人。而到第三次,镜子里是娜嘉和热尼亚的背影,暗示着热尼亚才是能够打开娜嘉心房的人。

纵观整部影片,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就像是被镜子反射出的镜像。无论是街道房屋还是男女主人公的生活情境都是相近的。所以当两人相遇,就犹如进入到了镜内的虚幻世界,但这些又是实际存在的。

3 现实和理想奇迹的交叉

梁赞诺夫在电影里,更多强调的是向往生活的品质。“酒精”,恰好成为通向理想社会的“桥梁”。

澡堂醉酒前为现实,醉酒后为梦境,是属于理想中的奇迹范畴。醉酒的过程,也恰恰是幽默运用得最多的地方。这里的幽默是指在特定时代产生的幽默。梁赞诺夫将这样的幽默理解为“一种社会范畴”,是对特定社会和特定时代断面存在的恶习、弊病和反常现象的暗示、嘲讽和辛辣揭露,这样的幽默是具有迫切现实意义的。[1]

除此之外,影片中多次出现吉他弹唱,表现出了苏联人民的民族性特征,能歌善舞,热情大方。使用主人公在旅程中的场景或是大厦林立的镜头作为现实和理想的过渡桥段,交代社会环境背景的同时,也减轻了室内剧的枯燥感。

4 “敲门”与命运的转换

《命运的捉弄》这部影片的故事基本都是在室内展开的,场景的单一使影片更像是一出舞台话剧,“敲门”带来剧情的一次次转折,也带来每个角色各异其趣的对白和笑料百出的噱头。

第一次敲门是伊利波特来娜嘉家过新年,发现了睡在娜嘉屋里的热尼亚,以此产生了冲突和矛盾。将热尼亚赶出门外后,两人互送礼物,但很快便被热尼亚的敲门给打破了,热尼亚气走了伊波利特,开始与娜嘉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第三次,伊利波特归来,与热尼亚打斗,狼狈离开。而后热尼亚再次找理由敲开门,两个人开始弹唱,互诉倾慕。

随着一次次的敲门声响,命运同时捉弄了两对情侣,四个人,命运的奇妙难以言喻。片中所蕴含的对于爱情的价值观也影响着受众,面对认可的爱情要勇敢地追求,要对生命充满希望。

5 结语

《命运的捉弄》成功的关键是典型的俄罗斯式幽默,梁赞诺夫以其独有的幽默艺术方式将现实生活提炼并呈现在人们面前,扣动了人们的心弦,成就了一部影视经典,就像俄罗斯其他艺术领域的经典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整部影片轻松幽默,结尾皆大欢喜,但在看完影片之后又会生出一丝忧伤。

在长期的标准化生活下,人们需要创新和突破。创新,就是人们今后必然要走的道路。这样的矛盾与融合,对立和统一,偶然和必然的结合在道出主旨的同时也将民族性格渗入文化艺术的骨髓。

[1]周健森.梁赞诺夫教导我们:不朽的幽默是不存在的[N].北京青年报,2015-12-04(B06).

[2]韩晓星:贺岁片传奇[R].人民日报,2011-01-07(23).

赵宜钧(1995-),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媒体。

猜你喜欢
奇迹镜子苏联
神奇的镜子
空镜子
诗的惊讶、神秘或奇迹
什么构成了奇迹
他者的镜子
奇迹并不存在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