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娱令对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影响

2016-02-28 04:41陈丽安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0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广播电台听众

陈丽安

(作者单位:漳州人民广播电台)

限娱令对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影响

陈丽安

(作者单位:漳州人民广播电台)

2011年10月下旬随着“限娱”一声令下,广播电视领域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改革。各大卫视及其综艺节目主持人在此背景下进行了工作调整,而广播电视领域密切相关。因此,广播节目主持人应该在此基础上对广播事业的发展进行反思。通过“限娱令”整顿娱乐净化社会风气,专注于打造个性化、本土化、品牌化和具有人文性内涵的新的娱乐内容和形式。

限娱令;广播主持人;品牌化;个性化;人文内涵

在“限娱令”正式发布后,全国各大卫视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改革浪潮。除了多档综艺节目停播,节目时长缩减外,主持阵容的调整,尤其是综艺节目主持人遭遇减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此可见,作为综艺节目的核心部分,这一声“限娱”令势必对主持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限娱令”出台后,电视台“首当其冲”,对广播电台的波及似乎微乎其微,然而这场在广播电视领域展开的声势浩大的改革,如果说“限娱令”考验的是电视节目团队,那么作为采编播一体化的广播节目主持人,对其主持风格的转变和自身职业发展应该进行怎样的反思呢?全民娱乐时代,电台主持人应如何提升职业素养以应对大众文化的需求呢?

国家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直指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意在将调控的天平,由铺天盖地的娱乐节目向新闻类节目倾斜。从这些规定中可以察觉出,“限娱令”并非是打压娱乐,而是通过整顿娱乐为了促使各地方广播电视媒体调整新闻节目与娱乐节目的比重,专注于打造个性化、本土化、品牌化和具有人文性内涵的新的娱乐内容和形式。电视与广播是紧密相关的,电视领域的改革势必对广播事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下面笔者具体讨论电台主持人在新的娱乐要求下应该进行怎样的思考与转变。

1 品牌化意识,个性化追求

“目前国内虽然省级卫视众多,但大都没什么鲜明特色。在节目设置上缺乏成熟的栏目形态和整体的栏目架构。节目的形式、内容比较平庸,模仿痕迹较浓,难以形成个性鲜明的频道形象。”“限娱令”所整顿的正是娱乐节目无门无派,盲目跟风的电视市场现状。反观国内的地方电台节目也存在这些问题。某些广播电台播出的新闻来源主要依赖于报纸和网络,造成新闻信息雷同、泛滥,使受众嚼之无味;娱乐节目中点歌、笑话、彩铃和吃喝玩乐等栏目五花八门,却存在着数量多质量差的问题。以彩铃节目为例,北京音乐广播《彩铃乐翻天》红火之后,全国各个广播电台跟风相继出现多档彩铃节目,湖南人民广播电台、青岛音乐体育广播、淄博人民广播电台、南阳人民广播电台和漳州人民广播电台均制作播出同名节目《彩铃乐翻天》,广西交通广播的节目则是《彩铃夜疯狂彩铃》,因为缺乏品牌意识,便难以保证节目的特色与质量。尤其是对主持人依赖较高的广播节目而言,发掘自身个性打造品牌栏目,成为在众多雷同节目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对广播媒体来说,品牌是指广播频率名称和定位、节目风格和特色、主持人声誉和包装、受众认同等有形无形的总和,它是长时间在受众心目中形成的一个全方位概念。”不同于电视的具有影像传播功能,广播作为一门“声音的艺术”,它必须强调听觉上的显著性和内容上的独特性,这样才会在听众心目中留下美妙的感受和特殊的印象。广播节目主持人既是节目的灵魂,也是打造节目品牌的关键。其一,主持人要对节目有清晰的品牌定位。任何广播节目都无法适应所有的受众需求,也无法发挥广播的全部功能。广播具有“伴随性”的特征,它可以随时参与在听众的生活之中。只有针对特定的受众,选择特定的播出时间,才能取得特定的效果,在节目策划和播出阶段有的放矢。这就要求主持人在前期市场调查和科学分析基础上,遵循“大众化,市场化与地域化三原则”打造市场导向和个人特色相结合的品牌节目。其二,主持人要充分挖掘自身特点,形成独特的主持风格。一档品牌节目注重的不止是节目的内容,也注重驾驭内容的主持人自身的“内容”,如此才能大行其道。因为节目的外在形式容易模仿,但内在气质却是独一无二的。广播听众收听节目的原因除了寻求娱乐与资讯等动机,也是为了寻求友谊关系。因此,在大众传播关系上也存在如同人际关系的亲密感。例如,漳州人民广播电台综合广播的闽南语节目《欢喜来聊天》,节目本土化品牌意识浓烈,节目中分享当地趣闻,也邀请听众和主持人共同聊天分享身边趣事,主持人与听众平等交流与互动,好似街坊邻里关系,给予听众不同于其他单向传播节目所不具有的亲切感。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结合本土语言特色,与听众互动时用词称呼如朋友,更加拉近听友与广播节目的距离。当广播主持人融

合“声音的艺术”和富于个性的观点展现其人格魅力时,听众更乐于分享主持人的所见所闻,独树一帜的主持风格会形成围绕着“明星式”主持人这一特征的节目受众群,有助于拉近听众之间的亲近感,缩短沟通互动的心理距离,提高听众收听忠诚度。品牌意识和个性化追求是在“限娱令”背景下,从形式雷同内容相仿的泛娱乐化的媒体环境中脱离出来,是激发新的娱乐形式,打造精品广播节目的关键。

2 人文性内涵,本土化意识

“限娱令”明确指出,“每个卫视频道必须设一档道德类栏目”旨在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今天的广播电视创作者们向观众、市场百般讨好,失去了自己在美学上的骨气,失去对重要命题的思考,无法在形式上革新,也无法与生活产生深沉的连接,这样下去,即使市场再繁荣,也只是沉沦。正如泡沫经济破灭引发金融危机一样,“限娱令”的出台就是为了打破“娱乐至死”的综艺节目怪相,净化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生态环境。该规定出台后,各大卫视纷纷开发新的节目形式,从娱乐节目转向公益、科普,民生类的具有人文关怀的节目类型。如湖南卫视两大王牌娱乐栏目《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的节目也不像从前那样充斥着恶搞与游戏,主持人的语言也不似从前那样张扬无所顾忌,这多少是“限娱令”的功劳。

作为一种“伴随性”的文化传播媒介,广播节目的内容往往与社会效益紧密相关。因此,在娱乐特质被相对限制的背景下,广播节目的“人文化”则更加受到重视。节目人文化是指:“创作应本着人文关怀的精神,以平民化的视角关注国计民生,创作出贴近观众,贴近社会的优秀节目。”广播节目主持人是创作者也是传播者。下面就从大众传播的角度入手,谈谈广播主持人在类型节目主持中关于人文性的问题和求变。

从大众传播关系而言,广播主持人被期望扮演两种角色。一是资讯提供者,即一个万能的资讯传播者,能够时时刻刻对听众有求必应,成为全知全能的角色。这种角色以新闻节目主持人最为明显。国内的新闻资讯广播由于获取信息渠道单一,缺乏符合本台特点的筛选标准,不乏出现信息雷同、泛滥的问题,使受众无法在重大事件和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面前产生深度思考和人文关怀。因此,广播新闻要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努力办出地方特色,挖掘“本地人”的新闻故事,以本土化为出发点播报和评论新闻。关注于本地新闻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进而激发他们的收听兴趣,产生相应的社会效果,正确地引导舆论。而本土化思维承载着“观众本位”的理念,是人文化的重要体现。二是“娱乐传播者”的角色,主持人被期待成为观众的“开心果”,在节目上呈现愉悦放松的气氛,让听众获得娱乐满足。然而有些娱乐主持人对娱乐的定义把握不准,在节目中一味地插科打诨,模仿洋腔洋调,恶搞事实逗弄观众以获得节目效果,或者盲目跟风炒作迎合“三俗”倾向,出现了“明星代替模范,美女挤走学者,绯闻盖过事实,低俗战胜高雅”的怪圈,使娱乐走向浅薄化甚至病态。

广播主持人没有光彩夺目的影像支持,更多时候是单纯地通过声音的表现让受众感受其个人魅力,这样一来听众更能直接地察觉这个声音的“含金量”。如今,随着受众的审美品位的提高,对一档广播节目内容的评判标准也越来越严格,真正的娱乐是一种成熟的愉悦,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与心理上的认同。以新兴崛起的网络电台为例,由字节社创始人李如一等创办的科技电台,成为了一档“普通人也能听的开心的科技脱口秀”,既有李如一总结当日科技、互联网界新闻,也有几个人围绕话题进行讨论,谈笑间尽显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对人们生活影响的睿智观察,听者在幽默笑声中接收科技趣闻,也增加了对科技、人、生活的思考。反观现今的主持人,如果无法在节目中展现应有的人文内涵和成熟的幽默感,简单地把娱乐等同于恶搞、搞笑,这样的节目只能是糟粕。

3 结语

“限娱令”使电视行业面临新一轮的考验,也对广播领域尤其是广播主持人产生一定的启示。在创作中,只有专注于打造个性化、品牌化、本土化和具有人文性内涵的节目形式,才能使广播节目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

[1]薇子.“限娱令”一声令下,限制了谁[J].金融经济,2011(23).

[2]张延伟.凤凰卫视与湖南卫视品牌建设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7.

[3]李曙光.浅谈广播品牌化建设的时代诉求——楚天交通广播创建品牌“927”的初探[J].媒体时代,2011(1).

[4]蒋文博.浅谈品牌战略下内容产业的人本精神[J].视听界,2006(1).

[5]董玫.凤凰卫视”电视策划中的人文色彩》[J].对外大传播,2005(4).

[6]黄佟佟.专访主持人汪涵:在小抗争中清醒着[N].时代周报,2011-11-03(003).

陈丽安(1976-),女,浙江金华人,助理记者,研究方向:广播节目采编。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广播电台听众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AOIP技术在广播电台播控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