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盟战略伙伴关系评估与展望

2016-02-28 05:10陈玉刚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兰州730071
新丝路(中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霸权主义结盟力量

陈玉刚(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兰州730071)



中国与欧盟战略伙伴关系评估与展望

陈玉刚(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兰州730071)

当国际社会再度陷入此起彼伏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大多数国家选择经济、文化等相对缓和的方式来谋取利益。而霸权主义国家的思维逻辑是通过政治为其利益打通更加开放的通道,这类行为间接上是“文明的殖民化运动”。中国是社会主义新秀和发展中国国家佼佼者,欧盟是不合理体系上的经济领衔者。中国是和平外交的提出者与践行者,欧盟是地区和平安全的伟大案列。中国是向大国崛起过渡的新力量,欧盟是向政治大国过渡的正统力量。他们都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力量以及不合理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冲击者。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欧洲这件跨时代的举措,打开了欧洲之门携手共创繁荣,从欧洲各国的种种措施几乎宣示了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将更上一个台阶,甚至是代表着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宣战。中国与欧盟关系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是大势所趋,但在发展过程中仍有变数,欧中关系正从蜜月期向磨合调整期转变。

霸权主义;中国;欧盟;国际

人类危机,原来不是天谴,而是人把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人是利益群体,国家是利益群体的整合,人随时会为了自我发展而做出不理性的举动,而不理性因素凝聚起来,成为国家制裁他国的动机,地球命运多舛,大抵如此。

一、世界的形势仍旧是美国超强,各国突出

中国与欧盟所引领的时代灯火在风口浪尖中能否保存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和谐世界是国际社会的最理想结果,但是,这个时代的主题逐渐演化成“枪打出头鸟”。为了保持霸主地位,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就必须争夺更多的权力;同时,再平衡战略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战略目标的明确性,它意指中国,这与进攻性现实主义所提出的中国威胁论相吻合。利益再平衡战略将霸权主义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中国为首的亚太地区。中国也在这样的战略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领土主权危机。美国的利益平衡想法是借亚太国家的动荡局势牵制住中国,使其在混乱的外部背景中无法发展,从而保证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对世界的掌控权。然而,美国对欧盟的抵制并不是血裸裸地政治打压,而是对其实行经济遏制和文化渗透。这类行为一方面是逐步获得对欧盟大部分经济政策的控制权,另一方面是灌输资本主义国家理念,重新掌握对欧洲人民的思想控制权。[1-3]

二、控制是美国霸权主义的目标

一超多强的国际局面其想要保持,甚至是扩大影响。美国外交对中欧地区采取不同的控制方式,来达到同样的目的,其策略几乎是无敌的,几乎都扼住中国与欧盟的咽喉。中欧同是美国称霸的威胁,也因此成为美国扫除障碍的首要对象。任何政治秩序都不是不可改变的。历史地雄辩证明,权力分配总是在不断进行的。就像过去其他霸权国家权力衰落一样,美国权力也必然会出现衰落。可以断言,目前世界秩序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危机以及许多国家的垮台,将会加速大国兴衰的进程,并且开创一整套新的国际秩序原则和制度。然而,今天的单极世界秩序主要是美国权力的结果,随着这种权力衰落,它将会迅速消失吗?中国的崛起和欧洲的联合成功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而其燃起的和平与发展的灯火自然也就处在美国霸权主义所造成的狂风暴雨中。

三、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欧洲对美国而言,是一个恐怖的信号

新崛起的力量和传统的力量联合将意味着对霸权主义的新一轮挑战,自然也就唤醒了美国对中欧的霸权制裁,这样引起了中欧的新一轮大国博弈。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样浅显的国家博弈道理没有不知晓的,中国与欧盟极有可能成为国际霸权主义染指的对象,他们即将面临的发展环境愈加险恶,和平与发展的和谐世界的构建将会是更加艰辛的事情。中国与欧盟遇到了比发展更艰难选择——生存。[4-6]

四、联合与结盟

联合对抗谓之“合纵”,分化力量谓之“连横”。纵横捭阖是国际社会上每天都在上演的故事。中国人很清楚集体的力量远远超过个人的力量,联合和结盟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一种投影,但或许,共同的国家利益主导了这一切。但联合和结盟还是应当区分开来。

欧洲联盟是全球结盟力量的典型,它的成长用奇迹来形容,并且向着更大的奇迹发展着。在美苏两极争霸的同时,欧洲国家清醒地认识到联合和结盟是应对危机的最有效措施,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直接产物是欧盟。欧盟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欧洲各国具有类似的历史背景,并且拥有着很高的共同利益。他们的联合已经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逐渐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力量。此刻,欧盟已成功成为超越美国的经济力量。通过联盟制衡霸权、达成均势,已成为国际政治的一项法则。

欧洲各国在二战后具有共同生存和发展的利益,他们之中的大部分都是国际社会中的大国,但却无法匹敌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结盟是他们以发达国家的姿态影响国际政治的唯一也是必要手段。欧洲不由自主地变成了自主地强大经济实体。对美国而言,更糟糕的是经济强国之间的游戏将使欧洲扩大其边界和崭新的空间,无论是出于毗邻效应还是辐射效应。它几乎不由自主地展现了自己的力量:凭借自己影响整个大陆的经济实力和庞大的规模,欧洲逐渐冲淡了美国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影响,甚至可以将美国的基地吸收进来。向欧盟这样的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力量,既是大国维护本国利益的有效方式,更是积极履行大国责任的有利武器。结盟成为了欧洲国家实现利益与责任双赢的最现实方式。

五、结盟能够双赢,可这不适应中国外交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欧洲的一系列表现是在操作层面,"首脑外交"更加活跃,国家利益在对外关系中的坐标作用更加突出,外交工作的全局统筹、顶层设计、中层协调和一线执行等都得到强调和重视。这些新趋势是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外交的延续,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身份以及中国与国际社会互动的要求,是中国政府和社会环境变迁的客观结果。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策略成功之处就在于明确本国的国家利益和责任范围,中国对于东南亚国家侵犯国家主权和利益的行为表现出严厉的制裁,而对于欧洲这些发达经济国家则是用缓和的经济和文化方式来谋取双方的信任,共筑彼此的友谊。

或许,联合与结盟的差别大概就是是否会具有政治效应吧!联合在这方面体现的不是很大,而欧盟实现了由经济一体化像政治一体化的过渡。中国不等于美国,联合也不等于结盟。中国正在处于向大国方向过渡,虽然,不结盟会使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外交博弈处于被动地位,但是,对于维护本国利益和中国对世界和平的责任意义重大。我们与包括欧洲在内的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在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欧洲后建立起更加牢固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关系,更拓宽了中欧双方联合的深度,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美国同盟军对中国的戒心。这样的联合虽然无法达到欧洲一体化国家利益和责任的深度,但至少能够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同时承担起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的责任。

联合与结盟不能判断孰是孰非,但国家对于两者应当清晰地明确起来,因为,这两种方式对国家利益的影响将会产生很大的区别。共同利益是联合与结盟的基础,但与归属责任没有太大关系。

[1]甘爱兰,林利民.世界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与中国地缘战略环境评析[J].现代国际关系,1999,12(7)65

[2]刘从德,张静,郭红霞.毛泽东的“中间地带”思想与中欧地缘战略关系格局的形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4)90

[3]伍贻康.不断更新走向成熟的中欧关系——纪念中欧建交30周年[J].国际观察,2005,5(2)87

[4]倪世雄,潜旭明.中美关系新特点——一种基于新地缘关系视角的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2(5)54

[5]崔建树.哈尔福德·麦金德的地缘政治思想研究[J].国际政治研究,2010,(4)28

F752

A

猜你喜欢
霸权主义结盟力量
麦唛力量 (一)
相互扶持
“和”的时代实践价值与新型大国关系
孤独的力量
“握拳而立”
韩国媒体眼中的中国霸权形象
怀疑一切的力量
电视购物频道结盟组建“国家队”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
从科索沃战争看超级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