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城市:城市形象的植入定位与塑造

2016-02-28 06:30娟贾雪倩李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6期
关键词:城市形象定位特色

梁 娟贾雪倩李 莹

(作者单位:1.防灾科技学院;2.石家庄学院)

电影中的城市:城市形象的植入定位与塑造

梁 娟1贾雪倩1李 莹2

(作者单位:1.防灾科技学院;2.石家庄学院)

随着我国电影行业的兴盛,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电影植入这一方式进行城市形象塑造与宣传,向更多的观众展现城市独有的风格与内涵。本文以电影中的城市形象塑造为研究对象,从把握城市定位入手,利用电影中的视觉元素、听觉元素、电影主题和电影情节等方式研究城市形象塑造方法。本文通过对电影中植入的城市形象进行塑造,力求为更好地塑造与传播城市形象寻求隐性推广的最佳方法与手段。

电影;植入式广告;城市形象;城市定位;塑造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城市形象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长时间累积形成的。一座城市形象的打造需要一个过程,同时需要有效的塑造方式与传播媒介。近几年国产电影一片红火,电影中呈现的城市风景、人物方言、地方美食与历史事件,甚至是特别鸣谢中的城市信息也成了观影者热议的焦点,电影植入成为独具一格的城市形象塑造与宣传新方式。为了有效地进行城市形象宣传,形成地域的品牌效应,电影中城市形象的定位与塑造方法研究成为重要一环。

1 电影中植入城市形象塑造的可行性

电影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信息传播途径,它包含了文学、戏剧、音乐与摄影等多重艺术的综合表现形式,它所创造的活动影像使观众获得直观的体验,展现出独特魅力[1]。“携程旅行网”曾发布了一份针对游客旅行意愿的调查结果,有40%的游客会因为一部喜欢的影片,去其外景地旅游[2]。由此可见,电影对观众的影响力巨大,对一个城市形象的传播意义深远。

首先,电影植入使城市信息更立体、鲜活,对电影情节有铺垫和衬托的作用,也使城市信息潜移默化地进入观众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心智[3]。其次,电影中植入城市形象更融入情节,使抽象的城市信息更具表现力。并且以电影的宣传带动城市的宣传,形成双赢格局。新媒体环境下的电影宣传,使电影信息覆盖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电影带动城市知名度及形象,对城市关注的人群也对影片产生连带兴趣,对双方来说,都节省了宣传成本,这种双赢的局面是双方都乐见的结果。

同时,电影植入容易形成口碑,带动二次传播。电影常用的宣传手段在影片上映前及上映期间使用,但影片以及所植入城市形成的话题,却可以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尤其是当人们对电影中的城市形象产生认同或其他态度时,这种话题会一直延续下去。因此,以电影为媒介,打造城市形象的方式成为一种更具时效性的手段,为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2 电影中植入城市形象塑造的核心——定位

通俗来讲,城市定位就是为城市形象在大众的心目中确定一个合适位置。面临目前千城一面的困境,把握城市形象定位,提升城市特色及竞争力才是当前塑造城市形象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可行性看出电影植入方式对城市形象塑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植入过程中要扬长避短,首先就要对城市形象进行正确定位。

城市定位是城市形象塑造的核心,准确的城市定位使城市形象塑造更加鲜活,从而隐性提升城市的内涵,彰显城市形象的魅力[4]。它是树立城市形象的基础,有利于城市软实力、竞争力以及凝聚力的提升。通过分析研究,对城市定位时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首先,城市形象塑造,应重点突出城市的特色。特色突出,才能区别于其他城市,这是城市形象定位的重要基础。自然环境、风俗文化、雕塑建筑与民俗小吃等都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特色,城市特色就像是一个城市的内在美,而城市形象要在内在美基础上建立其外在的形式。其次,城市定位中讲究主动出击。不能等消费者自己去发掘和感受城市特色,而是城市自身主动对城市定位进行挖掘,并要充分考虑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提炼一个明确的形象,通过各种手段推广给它的受众群体,吸引其在这里居住、消费、投资,进而形成强烈的情感。再次,进行城市定位应着眼于城市自身调查结果,考虑自身区位、自然条件等因素,深入挖掘城市本身的文化、经济等价值,突出其自身特征,并力图通过城市形象的塑造达到对城市的准确定位和完美诠释[5]。最后,城市定位要确定目标受众。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重口难调的情况下,必须要找准城市形象的主体诉求。总之,城市形象的打造,首先明确城市形象的定位,把握定位的城市形象塑造,能够让大众清晰认清城市的蓝图,以及与众多竞争者相比具有的明显优势。

3 电影中植入城市形象塑造的方法

城市形象的塑造,不是简单搭建一个美丽的外表,而是努力打造一个宜于认知又彰显其价值和个性的载体[6]。电影植入作为一种传播方式,以其特有的镜头表达方式将一座城市的形象完美展现在观众面前。面对琳琅满目的电影植入式广告,在把握定位的基础之上,还要重点研究植入方式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与表达。

3.1利用视觉元素塑造城市形象

视觉冲击力是电影的一大特点,所以利用视觉元素对城市形象进行塑造至关重要,这也是城市形象最直观的展现。利用视觉元素,可以对城市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建筑与民俗、饮食文化等方面进行表现与塑造。

3.1.1镜头语言的表现

利用电影镜头来表现城市的外在与内涵,从而把电影元素和城市形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观众展现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城市形象。这要求植入与电影融为一体让观众在无意中舒适地去接收城市形象的信息。多角度、多景别地对城市进行拍摄,就不会让观众产生单调的感觉,并且能全方位地对城市形象进行塑造。在表现技法上,通常会在拍摄时采用推、拉、摇、移、跟、甩等运动镜头和长镜头来协同拍摄,比如:在影片《黄土地》中,就采用了横摇镜头来展现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大全景的运用构造出黄土地和黄河的庄严沉默,成为当地的一种象征。

一般城市形象塑造会因不同的城市定位而对应运用不同的镜头语言,比如:要展现城市的美好景色一般运用远景和全景的摇镜头表现;表现城市建筑特色利用仰视镜头更容易刺激人们的视觉,加强注意力;表现民俗及服饰文化多以中景的长镜头为主,并且适当配以细节特写;表现饮食文化更适合运用固定镜头及特写,容易展现饮食的特色。

3.1.2电影画面色调的运用

电影色调就是电影画面色彩的基调,是对影片风格构成的把握,也是电影中城市形象潜在的塑造形式。张艺谋在接受采访中曾说过电影的视觉元素中,色彩最能激起观众情感波动[7]。一部电影作品中,彩是感染力最强的视觉语言,它可以马上唤起人的情绪。在电影中运用色调进行城市形象塑造,前提是一定要把握城市定位,才能更准确地进行城市形象塑造。在色彩的运用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不同色彩的不同象征,才能更好地去表现主题、升华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3.2利用听觉元素塑造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要想让人记忆犹新并为之向往,不仅要“有色”,还要“有声”[8]。城市形象塑造在电影中听觉元素的运用,要挖掘城市的特色声音,比如:器乐、民歌等具有历史意义及民俗文化的声音,使其更充分地体现出城市声音的唯一性及可识别性。一般来说,电影中可以采用的塑造城市形象的听觉元素,包括方言、台词、戏曲、配乐等。

方言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语言,它既能够凸显城市的地域特色,又能体现城市独有的语言文化。在电影中适当地使用方言,更能够贴近生活,得到观众认同,并且易于表达尘世个性,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比如:在电影《疯狂的石头》中运用了大量的重庆方言,反映出重庆人民的幽默与机智。

台词方面,除了植入城市特色的语言,还可以适当加入城市相关信息。城市名称的植入,可以使观众直接接触到城市信息,但能不能吸引观众注意力、让观众记忆深刻,还需要在城市名称的语调等方面进行设计,具有自己的特色。

戏曲是一些城市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巧妙地反映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地域色彩。适当地加入戏曲可以丰富电影本身,也巧妙地塑造了城市形象。电影《梅兰芳》《高兴》都有戏曲植入部分,并且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配乐与戏曲植入有一定的共通性。在配乐选择上要立足于城市形象定位,抓住城市特色文化,才能在城市形象塑造过程中起到良好效果,比如:听到木板鼓就可以联想到首都的京韵大鼓,听到快板声就想到天津快板。

3.3利用电影主题和情节塑造城市形象

电影中植入城市形象常出现的问题是城市信息与电影情节不和谐、缺乏有效铺垫与加工,传递的城市信息不能被观众很好地接收,甚至使观众产生反感情绪。要想避免这些问题,在植入过程中就要善于利用电影的主题和情节,对城市形象进行有效塑造。

电影中植入城市形象作为主题,可以利用城市特有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主题必须明确,选取的角度也要适宜。在电影中要使城市形象信息融于电影情节之中,不要局限于几句台词、几个画面这样的表现力度。只有电影的叙事和城市形象息息相关,电影的情节与城市形象水乳交融,才能真正作用于城市形象塑造。比如:在电影《庐山恋》中,男女主角的纯真爱情与庐山的秀美风光交织、相融,使庐山成为善男信女必须朝拜的爱情圣地,影片的热播也使庐山冠以浪漫爱情发源地的盛名。

4 结语

城市形象作为一座城市的名片,决定着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宣传。电影植入成为有效进行城市形象传播的新方式,电影中的城市形象塑造更是城市更好发展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影视制作与城市管理人员共同把握城市的准确定位,并利用电影的听觉、视觉元素及主题等对城市形象进行二次塑造与传播,促使城市提升竞争力与凝聚力。

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还需要把握几点原则:定位至上,这是城市形象塑造的核心,也决定着城市形象的竞争力与长足发展;真实自然,电影中植入城市形象的塑造要实事求是,把真实的情境展现在观众面前,避免观众心理上产生落差的同时起到更好的效果;挖掘内涵,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与特点,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色之处就是它的优势,在电影中进行城市形象塑造时就要抓住它作重点展现;把握尺度,不要让电影从头开始就沦为一部广告片。

借助电影植入方式,使人们可以实现对城市形象、魅力的提升与塑造。一座城市的发展绝不仅仅是一次电影的植入或一系列营销活动就能够实现的,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引导城市形象的逐步提升,并与城市发展、民众生活相关联,实现城市形象真正意义上的定位与塑造。

[1]李怀亮,任锦栾,刘志强.城市传媒形象与营销策略[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张芬芳.中国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研究[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2(5).

[3]孙燕.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与文化命题[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6).

[4]王强,吴齐.从城市文化定位中思考和塑造城市形象[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5]刘亚群.试论中国城市形象广告的嬗变[D].济南:山东大学,2013.

[6]于铭松.文化软实力与国家形象、城市形象塑造[A]//北京文化论坛论文集[C].2012.

[7]范文东.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8]秦峰.城市形象听觉识别系统设计研究[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4(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SZ135009);2016年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自筹经费项目(2016023085)。

猜你喜欢
城市形象定位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城市形象动漫宣传片的开发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城市形象研究路径综述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