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新闻:虚拟现实技术对 新闻报道的多重影响及前景探究

2016-02-28 07:28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4期
关键词:瓶颈新闻报道虚拟现实

郭 祎

VR+新闻:虚拟现实技术对 新闻报道的多重影响及前景探究

郭 祎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本文根据VR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现状, 从新闻产品形态、报道方式、传播模式三个角度 阐述VR对新闻业造成的多重影响,接着分析 新闻领域 的VR应用面对的伦理、技术、内容瓶颈,并简要提出在媒介融合不断深化的今天,促进VR新闻健康发展应采取的态度和措施。

虚拟现实;VR;媒介融合;新闻报道;影响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指通过运用计算机和传感设备,构造一个 交互式 三维动态模拟环境,提供给用户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用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虚拟现实(VR)技术诞生至今已经过20多年的发展,被认为是21世纪计算机领域最重要、最新奇的研究之一,被认为是21世纪关键的高新技术之一,具有多感知、沉浸性、交互性与想象性等特征,是集成了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技术。近年来,随着 多媒体、网络、传感、仿真等多种技术的发展与融合,虚拟现实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呈现出沉浸化、智能化、便捷化的发展趋势。

在被称为“VR元年”的2016年,VR强大的融合特征、独特的传播形式让传统的报刊、广电等媒体看到了产业转型与融合的可能性。“VR新闻”引来各大媒体纷纷试水,也对新闻 的产 品形态、报道方式、传播模式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 和无限可能。

1 V R技术对新闻报道的多重影响

1.1改变新闻产品形态

经过了VR技术对新闻报道的深度编辑、加工、包装,VR新闻 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了创新。

内容方面,VR新闻突破了报纸、广电等媒介在版面、时间、屏幕大小等方面的限制,报道的信息更全面、丰富、个性。

在2016 年3月新华网对两会的VR全景 报道 中,用户仿似置身会场,可对复杂、多维的讲话、报告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聆听,自行取舍、自主解释,实现了内 容的丰富化和个性化。

形式方面,VR技术以其独特的全媒体优势打造了,通过创 造三维动态模拟环境,实时感知用户动态,使用户仿似身临其境,得到全新的视听体验。2015 年11月,《纽约时报》的第一部VR新闻纪录片《流离失 所》,记录了3个难民儿童被战争蹂躏的生活,让受众以第一视角真切感受 难民被流放的辛酸。这种“浸 新闻”形式不仅实现了新闻的告知功能,更唤起用户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内容呈现力度。

VR技术对新闻内容和形式的拓展和创新,不仅可以为新闻节目争取到更多的受众,更为新闻行业深化媒介融合、实现转型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1.2变革 新闻报道方式

VR对新闻报 道方式 的变革,首先便体现在对新闻报道技术 手段的更 新上。VR新闻的报道,需要传播者在传统新闻报道手段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各种便携智能移动终端,全景记录现实事件,并通过相关处理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力学仿真等深度加工,构建交互式三维动态模拟环境,达到强大的情景复现效果。

新闻报道方式的革新,也体现在众多VR新闻报道所采用的第一人称报道 视角上。配合着可穿戴设备、智能传感器等硬件设备,第一人称报道 视角的使用强化了环境的沉浸感,让用户以一种新的形式“亲临”新闻现场并“参与”事件过程。无论是重大事件、突发 情况等硬新闻和还是体育赛事、娱乐资讯等软新闻,第一人称报道视角能够唤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反作用于真实社会。2014年12月,V ice杂志用VR新闻《纽约百万人 大游行》记录了纽约街头人们抗议族裔偏见的场景,用户仿佛置身于到街头汹涌的抗议人潮中,感受人群的喧嚣、理解他们的呼吁,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另外,VR新闻报道也使新闻报道的叙事方式从“叙述”走向“呈现”。VR媒介为新闻报道提供了讲故事的绝佳空间,事件的逻辑潜藏在深度仿真的全景中,并与复杂的事件背景、大量的关联议题无缝结合,以一种复杂、多维的形式冲击用户的视觉、听觉甚至触觉,从而使事实本身自在的感染力得到展现,并让用户进一步思考其潜在的逻辑,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这种叙事方式既刺激了用户对事件的想象,又鼓励用户对事件进行自主、深入的认识,实现了新闻追求的趣味与意义的统一。

1.3创新新闻传播模式

首 先,VR实现 了高度互动的新 闻传播模式,在这 一模式下,传受双主体趋势更加明显。VR 新闻提供了一个蕴含无限可 能的,用户以沉浸其中的方式与之互 动。在这个互动过程中,VR新闻的报道过程最终完成,用户也在模拟环境的探索中收获了真正的个性化体验。可以说,VR新闻报道实现了传受双主体、高度互动的新闻传播模式,进一步增强了受众的能动性。

另外,2016年6月7日,重庆晨报上游新闻APP客户端推出全国首个VR新闻频道,通过上游自主模 块开发,记者和平台用户可把新闻现场的VR场景拍摄回传,营造“浸入式体验”。通过打造内容集成平台,承载大量的专业内容和用户自创内容,并通过标准化形式输送至订阅用户的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用户可直接观看或配合可穿戴设备“体验”新闻并与之交互,初步满足了用户对VR新闻不断增长的需求。这是VR新闻走向融合新闻传播模式的初步体现。

2 VR新闻的发展瓶颈

刚刚起步的VR新闻对新闻的产品形态、报道方式、传播模式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和无限可能,然而VR新闻也面临着伦理、技术、内容三大瓶颈。

伦理瓶颈。新闻的求真性与VR的虚拟性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VR新闻通过高度的拟真和沉浸带给人们 更加逼真的感官体验,然而这种对新闻情境的高度模拟本质是人为建构和操纵的,一旦虚假新闻、“策划新闻”借着VR强大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得到传播,其对公众的操纵和欺骗便更加具备杀伤力。

技术瓶颈。新闻是易碎品,其对时效性的要求与VR新闻制作复杂性之间的矛盾尚未解决。目 前制 作高质量的VR新闻往往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得到足够的资金投入、经过周密的策划、专业的全景视频采集和后期复杂的技术处理才可以完成,较长的生产周期不仅会导致生产发行成本的上升,更难以实现对突发新闻 的报道。

内容瓶颈。新闻行业掀起“VR热”以来,虽 然涌现了一些优秀报道,但从总体上来看,VR新闻的优质内容仍然缺乏,且产品生命周期短,目前所见 的VR新闻几乎全部是一次性报道,看不到常态化的VR新闻栏目。

3 打破瓶颈,健康发展

在媒介融合不断深化的今天,促进VR新闻健康发展,需要树立对待VR新闻的辩证态度;提高完善VR技术水平和应用;大力开发VR新闻内容,鼓励常态化、高质量的VR新闻栏目和大量用户自创内容;尽快完善行业标准、政策法规,打造良好的行业环境;注重培养有创新意识、懂VR技术、具备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全能型人才, 为VR新闻的持续发展注入后劲;受众也要加强媒介素养,防止被技术麻痹,使VR新闻不断打破瓶颈,完善行业生态系统,带动市场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如今传媒业变革激荡,“VR新闻”对新闻的产品形态、报道方式、传播模式等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面临着种种瓶颈与挑战。期待VR新闻能够打破瓶颈,为新闻业提供无限发展可能。

[1]史安斌.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兴起与传统新闻业的转向[J].新闻记者,2016(1).

[2]邓建国.时空征服和感知重组:VR新闻的技术源起及伦理风险[J].新闻记者,2016(5).

[3]袁素文.VR:传统文本报道的叙事延伸——以《新京报》对“东方之星”客船倾覆事件报道为例[J].现代视听,2015(11).

郭祎(1995-),女,河北承德人,本科在读生,研究方向:传播学。

猜你喜欢
瓶颈新闻报道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民营医院发展瓶颈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