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表达并举 激情与智慧齐飞(下)
——《景阳冈》教学及评析

2016-02-28 19:17执教赵志祥点评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虫景阳冈家乡话

执教/赵志祥 点评/何 捷

六、涵泳工夫兴味长——读出精彩

师:这一段,可以读得形神兼备。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是愿意个别读还是一起读啊?

生:一起。

师:行吧,人多势众。先一起读一遍。“那只大虫……”读。(生齐读)

师:说实话,你们的朗读水平,本人不敢恭维,尽管你们斗志昂扬。第一,比较生,说明读的次数不多。精彩的段落没读个十遍八遍,不行。现在,练习朗读,读熟练为止。(生读)

师:你们班谁的朗读水平最高?

生:班长。

师:班长,你先来。(生朗读)

师:台下老师没有掌声,说明你的朗读还不过关。如果读完以后,有老师马上鼓掌,哪怕只有一个人鼓掌,也说明你的朗读打动人了。孩子,不要伤心,你读得已经不错了,正确流利,只是不够味儿。

生:什么叫够味儿?

师:读古诗要读出古诗的味道,那叫韵味。读古典的章回小说,要读出章回小说的味道,就是说书般的味道。我看得出来,你们受过严格的朗读训练:不疾不徐,吐字清晰,没有为了强调重音而“咬牙切齿”,没有为了有感情而“声嘶力竭”,而且注意发声方法。但是,朗读这样的章回小说,恰恰相反:第一,要咬牙切齿;第二,要声嘶力竭。(众笑)别笑,就要这么读。想不想听我读读?

生:想!(掌声)

师:别鼓掌,还没读呢。我得坐在这儿。(坐下)听过说评书吗?

生:没有。

师:哎呀,没听过说评书,太可惜喽!要经常听听评书。见过惊堂木吗?

生:见过。

师:现在,我们都是说书的。用你们的小手当惊堂木,读之前,先拍一下。(师示范,生模仿拍桌子。)不要拍太重——疼!(生笑。师再拍一次,头一抬,生模仿,众笑。)对呀!就是这样的。语调是这样的。(师范读:“那只大虫……”掌声。)

师:现在,跟我读!“那只大虫……”(领读两句)聪明的孩子,一学就会!用这样的语气读,会不会?

生:会!

师:行不行?

生:行!

师:好样的!“那只大虫……”读。(生齐读)

师:停。这个“蹿”读得没味道,要拖声,蹿——读。(生齐读)对啦!继续。(生接读)

师:停。如果你在现场,看见老虎从半空中蹿下来,紧张不?

生:紧张。

师:恐怖吗?

生:恐怖。

师:紧张、恐怖,窒息一般。说书,最引人注意的往往就是“说时迟,那时快”。(师范读,掌声。)现在就听你们的了,手可以摆起来了。预备,起。(生齐读,掌声。)

师:就这个感觉。听,有掌声了吧?今儿掌声很少,但是我们不怕——货卖识家。(众笑)再来,争取赢得更多的掌声。(生接读)

师:停!最精彩的“闪”字没读好。闪,读几声?

生:三声。

师:三声,古代叫做上声,上声要读得“高呼猛烈”,要拖得长长的。跟我读——“一闪!”(生齐读)“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师范读,生跟读。)下面大家再“闪”,不用我教了吧?

生:不用了。

师:好。声嘶力竭,咬牙切齿,预备,起。(生齐读,掌声。)

师:掌声来了吧!其实你们“闪”得还不够味。因为有好几个同学在“闪”的时候,都不好意思地自己笑自己。(生笑)为什么要害羞啊?你觉得这样读书太投入了,就不好意思了,就害羞是吧?

生:是。

师:这种害羞最不好!朗读就要投入,不投入怎么行啊!这时候,脸上的表情要么是惊悚,替武松担心;要么是敬仰,敬佩武松。懂了吗?

生:懂了。

师:刚才我有点凶,抱歉!尽管我很萌,但我只对心态好的人萌。(生笑)我之所以凶,是因为有三个同学脸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此时,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全情投入,这才叫对原著,对作者,对文章主人公真正的敬仰!同学们,重新来,争取别让我再打断,一直读到尾。“说时迟”,预备——起。(生齐读,获得热烈的掌声。)

师:掌声够响亮,够多。除了左后方少数有点麻木的老师没鼓掌之外,其他人都鼓掌了。(笑声、掌声)天冷了,冻得肌肉僵硬了,允许麻木;但是,作为老师,对学生的精彩表现不给予热情的鼓励,就不对!(掌声)

师:现在你们朗读章回小说的水平得到了提升。增加点难度,还敢不敢读?

生:敢!

师:(出示原著片段:“那大虫又饿又渴……武松却又闪在一边。”)课文,是编辑们改编的。现在看到的,是原著。改编的和原著,意思没有大的改变,但是原著读起来更有味道,比改编的好多了。大家还能不能像说书一样读一读呢?

生:能!

师:那大虫又饿又渴,读。(生齐读)

师:读得不错,有味道!注意,这个“撺”和“蹿”是一样的,“撺将下来”就是“蹿下来”,把“撺”拖长,“将”也拖长,就仿佛看到一只老虎从半空里撺将下来,哇——,好恐怖!预备——读!(生齐读)

师:哎,有味道!注意“掀将”二字,要有力。跟我读:“掀将!”(生跟读)“掀将”是干嘛?(师示范动作)树都能掀断,好凶的,读得要有凶态感。“掀将起来”,读。(生跟读)

师:真好!刚才都是齐读,敢不敢个别读?

生:敢!

师:敢不敢增加难度?

生:敢!

师:(出示竖版的原著片段,众笑)记着,此时此刻,朗读的最大敌人是害羞。有请我们班朗读第一高手!(生朗读,掌声。)

师:此时应该有掌声。班长,请你跟高手过过招,可以吗?

生:可以!

师:敢不敢增加一点难度?

生:敢!

师:好!请看大屏幕。(出示竖版的、没有标点的原著片段:“那大虫又饿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

生:看不见。

师:那就走近点嘛!读。(班长个人读,掌声。)

师:此时绝对应该有掌声。大家要给你们班长拼命鼓掌。(掌声)把标点符号去掉了,还能读得这么好,不简单!同学们,中国古人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诗词曲赋都没标点。你们看到的标点都是后人给加上去的。咱老祖宗的字啊,声音当中都有节奏,有韵味。你要是读得多了,节奏和韵味自然入心,一读就知道在哪儿断句。其实在座的同学,不光是班长,你们每个人都会读没有标点的文章!“那大虫……”读。(生齐读,准确流利。)

师:看看,看看,多好!下面,我想把最高难度的给你们呈现。还敢不敢读?

生:敢!

师:请看大屏幕。(出示繁体的、竖版的、没有标点的原著片段:“那大蟲又餓又渴……武松卻又闪在一邊。”)红色的全都是繁体字。敢不敢站起来单独地读?(生沉默)不敢了?这都不敢?我以为中原大地遍地英雄呢!(众笑)你不要咬手指,请站起来。记住:读好了,算你水平高;读不好,怪赵老师坏。(笑声)读吧。(生个人读,读完后叹气,众笑。)

师:你紧张啥,长吁短叹的?繁体字你不认识是正常的,再说了,你读得挺好。读古书的时候,有繁体字怎么办?认识就认识,不认识就“蒙”——秀才念字看半边。(众笑)唐代大诗人杜甫,厉害吧?

生:厉害。

师:杜甫都说“读书难字过”,碰到难的字,不认识的字,暂且把它放过,忽略不计。你们以为我很厉害,这天下字都认识啦?不可能!甭说我,大文豪苏轼都不行。不要因为某个字不认识而感到自卑,就是因为你不会,就是因为不认识,才来当学生的。以后,如果因为个别字不认识,老师骂你,你懒得理他。(众笑)我要是会,还用您教吗?学习上,你们永远要自信。有没有自信?

生:有!

师:孩子,请你再来一遍!(生读,准确流利。)长吁短叹的、胆小的小帅哥突然变成了自信的男子汉!其他人敢不敢读?

生:敢!

师:好,一起来一遍。(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非常了不起!这是超难的,竖着排版的、没有标点的、又是繁体字。尽管是白话文,但是还有点像古文——半文半白。你们应该为自己的了不起鼓掌。(生鼓掌)

师:哎——我突发奇想,你们会用家乡话读书吗?

生:会。

师:哇!最美是乡音。一二——读!(生齐读,效果不错)

师:你们这几个小丫头为什么笑,还是那种非常害羞的笑!(众笑)为什么一用家乡话读书就笑啊?可笑还是可耻?现在最可悲的就是很多人不会用家乡话读书了。家乡话,才是文化。(掌声)刚才读得多好听。《水浒传》描写的就是山东一带发生的故事,山东话属于北方语系,河南话也属于北方话,用咱们北方语言读,更能把《水浒传》的味道读出来。一二。(生齐读,掌声四起。)

师:这是我多年来听到的最美的一次读书声!(掌声)绝对美!建议:以后你们读古文,尤其是读古诗词,就用家乡话读。最好用家乡话结合家乡的民间小调唱出来,那才叫有味道呢!不信,你往下看咱们的“掇菁撷华”。

七、熟读深思子自知——记住精华

师:读经典要记住精华,丰富语言积累,否则永远是小猴子掰棒子。学习语言要记,记下来才是自己的。我读《水浒传》虽然读得不怎么透彻,但是我记住了一些精彩的语言。请看。(出示: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昏昏默默,杳杳冥冥……常如三十夜,却似五更时。)一般人读章回小说,看到有诗词的地方几乎都不读。其实这才是最美的地方,才是积累语言的好地方。请大家读读,试试看。(生齐读,读得很乱。)

师:别读了。不能怪你们,怪你们倪老师没教好你们。(笑声)再看。(出示:第四回:金钗斜插,掩映乌云;翠袖巧裁,轻笼瑞雪。樱桃口浅晕微红,春笋手半舒嫩玉。织腰袅娜,绿罗裙微露金莲;素体轻盈,红绣袄偏宜玉体。脸堆三月娇花,眉扫初春嫩柳;香肌扑簌瑶台月,翠鬓笼松楚岫云。)读。(生读,读得也不好。)

师:停,停。别读了。回去在书上找到这一段。做什么呢?一,读熟了,记住了,可以在以后的作文当中摘录两三句。写作文,写到老师,描写倪老师的外貌可以用。那“掩映乌云”,可不是天上下雨的乌云,是长发。你们倪老师那头发是长的还是短的?美不美?

生:长的。美!(众笑)

师:好啊!长发,盘起来的时候,你就可以说那叫乌云,乌黑的头发、美丽的造型像云朵一般漂亮。猜猜看,倪老师会不会喜欢你的描写?

生:会喜欢!

师:对呀!如果你愿意,可以在妈妈的生日的时候,把这句话抄下来,稍微修改修改,作为赞美妈妈的最美丽的语言。看看,多美啊:“樱桃口浅晕微红,春笋手半舒嫩玉。”妈妈的手如春笋一般嫩啊!“脸堆三月娇花,眉扫初春嫩柳。”什么意思?妈妈的脸像娇嫩的花,妈妈的眉毛像细长的柳。美吧?

生:美!

师:(出示:第十回:正是严冬天气,但见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早下得密了,但见:凛凛严凝雾气昏,空中祥瑞降纷纷。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银世界,玉乾坤,望中隐隐接昆仑。若还下到三更后,仿佛填平玉帝门。)再看这一段,描写下雪的景象,写得多美啊!这一段比较简单,请大家像说书一样读这一段。用河南话读。

生:正是严冬天气,但见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掌声)

师:多好听啊!那雪早下得密了,密到什么程度?看,施耐庵用诗来写雪下得大。“凛凛严凝……”读。(生齐读)

师:知道我怎么读吗?(生摇头)我有两种读法。第一种,高档次的。第二种,中档次的。你们愿意听哪种?

生:高档次的。

师:听好了!(师吟诵,掌声。)想学吗?

生:想!

师:你们不是会平仄吗,(出示标出平仄的课件)呶,这些竖线都是仄声字,横线都是平声字。二四六上的平声字要读得长一点,仄声字要读得短一点。请跟我读。(师领读,生跟读。)

师:哇,不错,很有感觉哦!再来一遍!(师领读,生跟读。)

师:注意,“仿佛”的“佛”,要读得特别短,特别重,这是入声字。(师领读,生跟读。)

师:对,就要这样读。刚开始有点别扭,如果你把这种方式学会了,再读古典诗词,会特别有味道,而且会记得快记得牢!回去后请倪老师教你们!实在学不会,我建议大家用你们的河南话读。慢一点,轻一点,平声字拖长一点,我的妈呀,那简直就是天籁之音。要不要试试?

生:要——!(生用河南方言齐读,热烈的掌声。)

师:多好听啊!用河南话一读,那个“凛、气、瑞”自然就短了,那个“严凝、昏、纷纷、乾坤”就长了。知道吗,河南话里包含了很多中国古代的汉字发声,所以说,用河南话读起古诗词来,韵味十足。别忘了,中原大地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你们的方言当中,包含着中国很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基因。(掌声)不要因为说家乡话而不好意思,要以此为荣!来,用河南话,潇洒地、正儿八经地读一遍!(生齐读,热烈的掌声。)

师:美啊!可惜我不会!哇,同学们,我们已经到时间了,八十分钟都上完了!累不累?

生:不累!

师:你们不累,我累!(众笑)现在布置个作业。《水浒传》你们已经读完了,回去以后,读《水浒传》的回目,能做到吗?

生:能。

师:好样的!读《水浒传》的回目只是其一,还要背诵《水浒传》当中的一首小诗。整个一本书,就背其中的一首诗,请问难不难?

生:不难!

师:建议:男孩子背诵“凛凛严凝雾气昏”,女孩子背诵那个什么乌云,什么娇花。(众笑)背会了好有用哦!将来你对着镜子梳头的时候,一下子想起这词儿,哇,老祖宗写得多美哦!难道施耐庵先生老早就知道我长得这么漂亮吗?(生大笑)今天上课开心吗?

生:开心。

师:能让你们开心地学习,是我最大的安慰!那我弱弱地问一句:喜欢我吗?

生:喜欢!

师:真喜欢?

生:真喜欢!

师:那请大家背诵《水浒传》中的两首小诗,可以吗?

生:可以!

师:君子一言。

生:驷马难追。

师:用河南话说。

生:驷马难追!(众笑)

师:什么话都不用说了!收拾好你们的东西,撤!但是,要悄悄地我走了,正如你悄悄地来。(笑声、掌声)

【评析】

整节课,教与学在“读”字上的融合,让读《水浒》成为一种快乐。试想一下,一份快乐如果是经历挑战所带来的,是与文本相遇后生成的,应该升格为幸福。所以,现场洋溢着学习的幸福感受。

我一直以为:语文教学的终极审美体验,就是读出幸福的滋味。

开篇就让我感到惊讶。赵老师用字体大小的区分,完成了对作为课文被迫改编后的文本其背后文学真相的解读。《景阳冈》是编者所加的题目,《水浒传》才是正宗。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关注过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教学设计:简约、有效、记忆深刻。也有人提及过“《景阳冈》并非题目”这一问题,但大多从原著背景知识介绍与分析入手,以“告知”的方式让学生记忆。凡是塞给的,“还”得也迅速,让其自己发现的,留存得才长久。赵老师的教学优势有二:方法简单,书写字体的大小变化就是唯一的凭借;效果突出,直观的呈现让学生自觉发现,这一份的记忆自然归属发现者本人,能够成为永恒。对于第三学段的学生,文学知识的传授是语文教学所应承载的任务之一,而教学方法的采用,更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影响他们在文学之路上继续行走的动力。如果生硬采用“告知”,要求“记忆”,无异于在其踏上文学之路的开始就让他们“跨栏”,在其面前树立起一道道的坎。之所以这个细小的教学环节值得引发关注,也因为这既是赵老师的匠心所在,更是一种教学良知的体现——呵护文心,应从初相遇开始。

如何与学生讲授“章回小说”?如何让学生感受章回小说的文体特质?这是本案教学必须面对的难题,也是不少教师执教时逃避的问题。在赵志祥老师的课例上,这成为一大亮点。如果说要欣赏本案中的“历史上打虎英雄人物的梳理”“提供宏大的文学背景”“认识古典文学基本知识”等,这节课在拓宽学生文学视野上已经迈出非常可喜的一步。可赵老师不是止于此的,他“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什么是他心中真正指向的“山水”呢?“章回小说”文体特征的讲授就是真山真水。他的方法很巧妙,真正做到让学生知晓、感受、辨析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同时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记忆。一般教师大多不敢触及此类教学内容,往往以一句简单的“文学知识介绍”带过,赵老师却拿来做足文章。从打虎的人归类梳理开始,到“为什么同样打虎,其他人你们都不认识,武松却家喻户晓?”这个有意思的问题的提出,相信引发思考的不仅是学生,在场的教师也被问题的思考价值所吸引。疑惑处显风景。此处赵老师在学生极有兴趣时,顺势介绍章回小说的表现形式、故事虚构特质、作者的笔法、写作风格、名著的巨大传播力等,水到渠成。同样是“告知”,“你想要知道”和“我想让你知道”完全不同;“你在平静时知道”和“你在思考不得而解时知道”更不一样。再进一步,在学生萌发出兴趣时,赵老师带领学生赏读几个回目标题,让学生在富有节奏、韵味十足、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感受回目写作语言的对仗之工美。很明显,赵老师再一次用“读”将这一环节的教学推向高潮。

从读题入手,再到读历史,读回目。“读”在本案教学中的至尊地位已经彰显。

课堂教学的第二板块依然以读为主。赵老师如何实施“教读”,值得我们解构、学习。他大张旗鼓地教读书方法。本案中赵老师和学生分享了他的古典小说三种读法。方法到底要不要教?很多教师纠结这个问题。赵老师给我们回答:不但要,而且还要慎重、强调地教。不同文体用不同方法,教要有针对性;给概念是次要的,重在提供操作法,教要很实在;与当下的教学任务相匹配,教要有选择;和教师本人的优势相结合,教要有自信。赵老师为我们提供了“教”的四个操作要义。“教,就是为了让学生自己能读书”,缺少方法一切都是空话。在赵老师理直气壮教读法的环节中,我们关注的焦点也随之转移为“怎么教”而不再深陷于“要不要教”的空泛争论。这无疑已经为广大教师解开困扰已久的疑惑,为我们的阅读教学点燃一盏明灯。

方法授予后就是练。赵老师的“练”,方法依然是“读”。个别读、集体读,读白话、读文言,读横排文、读竖排文,普通话读,方言读。实在是精彩。谁敢在课上这样读?鲜见!这是对文本特质有着深入认识的最佳呈现。其一,章回体小说适合读。即便是改编后的教材,其固有的音韵合仄就是最佳的朗读范本。选择读,就是选择文本的优势进行发挥。其二,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注定读才能出彩。这样生动且前后语义关联性极强的文本,倘若进行散碎讲解,如同肢解。大块大块地读,既保持了文本的完整性,又使得语义、语境、语言色彩在诵读中能够整体呈现,能散发出文本语言的独特魅力。

从赵老师的这一板块教学中,我们可以找到规律,学到古典小说教学的基本范式。

好的教学,下课不等于学习停止,赵老师的拓展设计与众不同:赏读原著部分片段,吟诵原著中诗词,鼓励运用,实现“古为今用”。原来,之前所有教学营造的,就是可贵的“学习气场”。而在场的每个人,都被“磁化”,都感染了赵老师的语文教学的正气,文学欣赏的灵气,教学相长的勇气。

猜你喜欢
大虫景阳冈家乡话
武松打虎
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年轻人有必要学家乡话
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年轻人有必要学家乡话
家乡话
父亲的家乡话
抓故事冲突品人物性格
——《景阳冈》教学片断及点评
漫道三碗不过冈,武松豪饮猛虎降
小蚂蚁过河
观笼中虎
词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