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记者如何进行现场采访

2016-02-28 23:53吴高邻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9期
关键词:现场采访电视记者被采访者

吴高邻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广播电视中心)

电视记者如何进行现场采访

吴高邻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广播电视中心)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带有特殊性质的调查研究活动。具有目的差异性、时间限制性、项目突发性、需求广泛性、知识全面性和活动艰辛性等特点。电视记者现场采访必须做好采访前的充分准备工作,要善于与采访对象沟通,接近采访对象,缩短彼此间的距离;采访提问要讲技巧。

电视记者;现场采访;采访技巧

在我国,“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在古代,我国从事邸报、小报等工作的人,常把采访称之为探访,且有内探、省探、衙探之称。现代意义上的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带有特殊性质的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电视采访的最大特点是从采访开始到结束,采访者(记者)和被采访者的一切活动均在现场一次完成。用“长镜头”拍摄,除了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各种语言因素的交流给观众以视听刺激外,画面其他声画因素(如围观群众、环境情景等)的发展变化,也不时吸引观众注意,这便是现场采访的声画多义性,新闻事件的原汁原味,给了观众以选择的自由,且观众可以自由自在地对声画含义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这种毫无记者主观形成的强制和约束,使观众感到亲切,仿佛置身于画中“围观群众”地位,具有无可比拟的感染力。

作为一种新的电视新闻报道形式,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现场采访都是处于尝试、摸索阶段。1994年浙江卫星电视台每晚20:35-20:55推出《黄金时间》栏目,使现场采访终于以一种比较成熟专栏姿态出现了,在开播开篇“菜篮子”的报道,就是一批记者手持话筒,出没农贸市场、蔬菜基地、市府大院向大家报道杭城蔬菜供应情况,剖析涨价原因,寻求解决办法,以崭新的面貌、崭新的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深的印象。

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调查研究活动,新闻采访具有以下六方面特点。一是目的的差异性。记者调查研究的目的是写出稿件、传播信息,以满足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而其也形式的调查研究则目的各异。二是时间的限制性。时效性是新闻消息的生命。新闻采写特别强调时效性,强调“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采访、写作、发稿的全过程,限时限刻,争分夺秒,否则将前功尽弃。三是项目的突发性。记者常常要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立即赶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迅速对一个突发性的项目展开调查研究。四是需求的广泛性。人们需要获取新闻,但对新闻的内容、形式等方面的要求,却因职业、年龄、性别、学历、经历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偏爱。所谓“罗卜青菜,各有所爱”。因而,要求新闻报道的题材、体裁等必须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五是知识的全面性。新闻报道要适应人们多层次、广泛性的需求,新闻采访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并与越来越多的学科形成日趋紧密的联系,因此,记者应当是“杂家”。对各行各业应略有所知,否则写起稿件就无从谈起。六是活动的艰辛性。报纸天天要出版,电台、电视台天天要开播。记者风雨无阻,每天都要出去采访,还要加班加点写稿,热运动后回来马上要投入冷思考,十分艰辛。

电视报道中最有说服力的是新闻事件的现场,电视记者们感到最难把握的也是现场,这便要求搞现场报道的记者,要有较高的驾驭主题与现场的能力。近年来,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现场采访作为新闻报道的一个手段越来越显示出它在电视新闻中的重要地位,它以真实的现场感,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新闻事件,为广大电视观众所乐于接受。新闻界有句行话“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可见采访在整个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那么,电视记者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新闻现场迅速了解情况,对新闻事件作出判断,找好报道角度并打好腹稿,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对摄像机镜头,直接向观众传达自己在新闻现场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呢?这里笔者结合采访经验,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必须做好采访前的充分准备工作

现场采访的成功与否,一方面取决于记者本身的能力、经验、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等,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案前准备工作是否充分。采访突破口能否选准,直接依赖记者对采访对象特定的心理差异是否有准确的判断,而对采访对象心理差异的准确判断,又直接取决于记者对采访对象基本情况的熟悉和研究程度的深浅。因此,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掌握被采访对象的背景材料,显得尤为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一位驻柏林的外国记者要求采访希特勒,希特勒答应了他的采访要求,但只允许几分钟的谈话时间。这位记者为了这几分钟谈话,竟准备了几个星期,他一直在琢磨究竟提一些什么问题才能达到最为满意的效果。由于准备充分,他的采访获得了成功,且通过这次短暂的会见,他作出了一个惊人而准确的判断:希特勒要发动世界大战。可见,记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较深刻、真实的

新闻素材,必须周密考虑,认真准备,才能提高现场采访效率。

2 善于与采访对象沟通,接近采访对象,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记者的职业是与人打交道,而记者面对的对象则是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如何让他们敞开心扉,尽快触及记者想了解到的实质性问题,是采访的关键所在。接近、了解、熟悉采访对象,让采访对象觉得你像他(她)的朋友,往往会使提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不久,笔者慕名采访了一位编外的足球教练,这位教练是漳州市60多位教练中唯一一位不领国家工资的人。近十年来,他自掏腰包举办各类足球比赛,甚至还向银行贷了款,前后花在足球上的资金已达五六万元。由于他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干过搬运工、蹬过三轮车、当过酒店勤杂工,在经济上他显得有点自卑。笔者刚到他家时,这位教练显得有点紧张,于是笔者就告诉他,自己在高中和大学上学期间,也踢过足球,对足球如何喜欢并谈及有关世界杯的话题。于是,这位不善言词的教练话匣子慢慢被打开了,紧张心理也逐渐消除,与笔者愉快地交流起来,采访也在轻松的气氛中顺利进行。可见,记者在采访中,要从平视的角度出发,深入人物内心,努力寻找与采访对象思想感情交流的共同点,既不要高高在上,也不要唯唯诺诺,应充分尊重被采访者,关注被采访者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状况,从而在轻快、自然、和谐、推心置腹的交谈中获取第一手材料。斯诺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名记者,他的前夫人海伦·福士德·斯诺1978年来中国访问,向记者谈及她们采访经验时说,她见到毛主席,拿出了斯诺保存的一张毛主席的照片,引起了主席丰富而有趣的联想,气氛变得轻松自然。

采访中,由于身份、性别、年龄、经历和性格的不同,采访对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有不同的心态,有的十分乐意接受,有的则勉为其难或根本不愿接受采访。为此,记者应想方设法接近采访对象,设身处地感受对方的喜怒哀乐,可从自己的经历中、熟人熟事中、共同的兴趣爱好中寻找接近采访对象的“突破口”,尽量使对方觉得你像朋友,甚至像知己,这样交流起来就方便多了。

3 采访提问要讲技巧

记者不但要会“记”,更重要的是要会“问”,“问”好了才会“记”得更好。提问的实质是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既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

首先,提问的内容要明白、简洁,要抓住关键的问题进行提问,让被采访者有明确的思路回答问题。如果问得过于唐突和生硬,必然破坏采访气氛。“你有什么感想?”“你当时是怎么想的?”这类问题是许多记者情急之下用得最多的问话。其实这种提问方式是不可取的。例如,当棋手聂卫平战胜了日本棋坛擂主时,记者问:“你当时是怎么想的?”聂卫平回答:“什么也不想,下棋时只想下棋。”可见,有针对性、富有个性色彩的问话,才能问出需要的新闻素材来。反之,则会造成令人尴尬的局面。采访中,记者还要注意把握好主题,凡游离了主题之外的回答或谈话都应巧妙地及时把话题接回来,不要造成“答”非所“问”的局面。

其次,提问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有的采访对象工作繁忙,希望记者单刀直入,一语中的。有的采访对象拘谨不善言谈,这就需要记者循循善诱。因此,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采访对象,记者不妨直截了当、直奔主题,不必兜圈子;对文化层次较低的农村群众,提问应尽量避免大而空的问题,从小处、从具体处入手,从中吸取你所需要的新闻素材。在组织采访“两学一做”节目时,我们就采访了很多农民。许多人不会用普通话表达,我们就让他讲本地方言,从身边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说起,以小见大,使基层党员干部在“两学一做”活动中,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典型事例通过农民朋友的亲口叙述表现了出来,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采访提问的形式不外乎有三种。一是正面问。这种形式适用于记者熟悉的采访对象或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如干部、学者、演员、外宾等。采访中,记者要有意识、按步骤作深入引导和挖掘。二是侧面探。这种形式适用于想谈但一时对往事不能产生回忆的,或是不善言谈,埋头苦干的采访对象。遇到这种情况,可通过采访他的家人、同事来体现他不凡的业绩。三是反面激。这种形式适用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和自恃高傲不屑谈的采访对象,记者可通过在其所假设的问题中,投入一定强度的刺激,使对方感觉朝相反方向转化。

此外,记者在采访时一定要明确采访对象是知情人、当事人,而自己仅仅是个问路人、求路人。所以采访中一定要语气温和,以求教的态度来访问对象,耐心用心地恭听对方的讲述。只有一颗端正亲和的态度,对方才会乐于把问题与内容和盘托出。同时,记者在采访时要严于律己,不卑不亢,仪表风度要得体,言谈举止要文明,尽量与采访对象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保证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

[1]吴辰.电视记者现场采访提问技巧的思路研究[J].新闻传播,2014(6).

[2]庞昊.电视现场采访中记者的提问技巧与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5(23).

[3]郝抒雁.浅谈电视节目主持人与电视记者的现场采访技巧[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4]冷梅.浅谈电视记者如何做好现场采访[J].记者摇篮,2014(7).

[5]王叶红.把握主题 查找细节 善于观察——浅议电视记者如何进行观察采访[J].新闻世界,2012(6).

猜你喜欢
现场采访电视记者被采访者
浅谈在采访中怎样与被采访者有效沟通
电视新闻报道中对现场采访细节的把握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工作中提问的方法与技巧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电视记者编辑的职业素养
电视突发新闻的现场采访应对
电视记者的提问方法及相关技巧探析
电视记者采访中的点面结合策略探析
电视记者采访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分析新闻采访中的讲述真实与客观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