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LED照明产品出口遭遇的技术壁垒及应对措施

2016-02-28 16:48华中科技大学
对外经贸实务 2016年2期
关键词:技术壁垒贸易壁垒能效

■ 陈 非 陈 艳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LED照明产品出口遭遇的技术壁垒及应对措施

■陈非陈艳华中科技大学

近几年,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目前我国LED照明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和欧盟等国家相继提高了LED灯具进口的技术门槛,对于出口国的LED灯具产品的要求更为严格,LED照明产品召回案例频发。2010至2015年期间,我国LED照明产品召回案例数量基本呈上升趋势,企业损失严重,仅2014年,我国就有3685万件出口到美国的LED灯具被召回,损失高达13.42亿美元。本文分析了中国LED照明产品所遭受的技术壁垒问题,并针对此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LED照明产品出口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欧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LED照明产品要想进入欧盟市场,首先必须通过CE认证。CE认证标志是一种强制性安全认证标志,要想在欧盟市场上自由流通,就必须加贴“CE”标志。其次必须符合ROHS和WEEE指令的环保要求以及ERP指令中的能效要求等。2012年4月,欧盟发布了有关LED照明灯具高能效要求的G/TBT/N/EU/34号和35号通报。2012年9月和12月欧盟批准了(EU)No1194/2012和(EU)No874/ 2012指令。指令规定了有关LED照明灯具在设备方面、安全方面和能效方面更严苛的标准。这些标准将分期实行,第一阶段2013年9月1日,第二阶段2014年9月1日,第三阶段2016年9月1日。其中,第一、二和三期,能效指数分别至少为0.5、0.2和0.2,只有满足能效指数标准,定向LED灯才被允许出口到欧盟市场。2014年3月,欧盟开始实行新的LED防爆灯能效标准,规定出售的LED照明产品必须贴上能源标志。可见,我国LED照明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难度正在不断增大。

(二)美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美国对进口LED照明产品除了安全要求UL、电磁兼容要求FCC外,还提出了能效要求能源之星和环保要求ROHS。进入美国市场的先决条件是获得UL安全认证。UL认证是全球最严格的安全认证,它主要对各种设备、系统和材料进行安全性试验和检查,尽管是一个自愿性的认证,但却具有强制性,因为LED照明产品如果不进行该项认证,消费者就不会购买。近年来,美国LED照明产品的技术壁垒在不断升级,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于2011年提出了有关电光源标签新的标准,新标准要求从规定日开始,美国市场上禁止流通未加贴新标签的光电源产品,同时,新标签上必须说明光电源节能效率和有毒有害物质。2012年4月1日,美国能源之星LED灯具的规定——《能源之星住宅照明设备认证计划》正式生效执行,与此同时,为了符合《能源政策与节约法案》中有关标签的相关规定,美国也颁布了G/TBT/ N/USA/698号通报,该通报规定了LED的检测程序,强调检测程序必须包括测试LED照明产品光通率的方法,从而方便估计LED灯的可用时间。

(三)日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2011年7月1日,日本颁布《关于修订电气用品安全法施行令的部分内容的政令》。政令要求从颁布之日起,未粘贴圆形PES标志的LED照明产品不能进入日本市场。墨西哥能源部于2012年6月22日发布了一项强制性技术法规,就LED照明灯泡建立了新的最低能效标准、测试程序、取样、合格评定和标签要求。台湾地区已于2014 年7月起实施LED灯泡强制检验,测试项目包含安全、性能及电磁干扰,对于没有经过该项检验就在台湾市场上销售的行为,将被罚款20万元至200万元新台币。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于2014年10月31日发布通告,开通双端LED灯节能认证、安全和电磁兼容认证和平板灯具节能认证业务。此外,还有加拿大标准协会(CSA)产品安全认证、德国GS认证、韩国KS认证、尼日尼亚SONCAP等一些认证标准。可见,其它国家和地区也逐步效仿欧美等国,技术贸易壁垒之风正席卷到全球市场。

二、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LED照明产品出口的影响

(一)企业测试成本增加,市场准入难度提高

出口LED产品必须通过CE、UL、VDE、FCC等复杂的认证程序,这些严格的认证程序势必增加了LED产品的成本,而LED照明产品成本的增加无疑减少了我国LED出口企业的利润,降低了我国LED照明产品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美国G/TBT/N/USA/698号通报拟议的测试程序中对LED灯具的额定寿命测试,提议采用最新IES标准并加入温度因素来确定光源的输出量,这种测试约耗时9~12个月,这无形中延长LED产品的准入时间,而据行业内人士称,目前LED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一般为3个月,等该款LED产品通过了测试,款式也可能已经过时了。欧盟有关验证程序的G/TBT/N/EU/34号通报规定,进行性能指标检测均要20个样本,做完整个ERP指令测试就要60~80个样品,成本非常高。根据欧盟对LED灯提出的能效要要求,从2014年9月1日开始,定向LED灯能效指数如果不能达到0.2以上就不能在欧盟市场上销售,这是目前我国规定标准的2.2倍,直接导致LED灯的生产成本提升20%以上。显然,技术壁垒增加了我国LED企业的成本和市场准入难度。

(二)技术标准不断提升,出口产品LED被通报“召回风险”增大

技术性贸易壁垒一直都存在,以前的壁垒主要体现在安全和电磁兼容方面。近几年,增加了环保和能效等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安全要求趋于严格,除常规触电和火灾危险外,照明光源的频闪、紫外线辐射等因素造成的光污染正逐步被写入各国标准法规要求;另一方面,各国有关能效要求的标准也不断提高。随着技术标准要求的逐渐严苛,我国出口的LED灯具的被通报次数也不断增多。2013年1月至6月,我国有19起LED照明灯被欧盟RAPEX通报事件,为灯具通报事件的35.18%,同比上升23.61%。2015年上半年,欧盟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共通报来自中国的不合格灯串23起,通报数量是去年同期的近3倍。遭受技术壁垒的企业不在少数,以广州产区为例,在被调查的LED企业中有57%的企业遭遇过TBT,14%的出口企业近一年内因遭遇TBT导致平均直接经济受损额在10~50万美元。

(三)加速LED照明产业的洗牌,提高产品整体质量水平

技术壁垒提高了市场进入门槛,致使一部分企业被逐步淘汰出局,这对部分产品定位高端的大企业来说,技术壁垒为其扫清了障碍,反而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例如,香港瑞明星灯饰有限公司的产品在指令实施之前就已经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并没有受到不利影响。然而,对于部分小企业,特别是以牺牲品质换取价格优势的小企业而言,技术壁垒无疑是致命一击,除非升级其产品,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从短期来看,欧盟等国技术壁垒新标的实施,会对我国的LED照明中小型企业形成重创,加速LED照明行业的洗牌;从长远来看,高能效标准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会迫使中国LED照明企业不断改进产品质量。

(四)促进了我国技术标准和合规程序的制定与实施

一连串LED照明行业技术标准的推行有助于我国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落地。2014年5月30日,半导体照明技术评价联盟、中国半导体照明/LED产业与应用联盟联合发布了《普通照明用非定向自镇流LED灯规格分类》、《普通照明用非定向自镇流LED灯性能要求》、《双端LED灯安全要求》、《双端LED灯性能要求》这4 项LED照明技术标准,填补了中国LED灯标准的空白。2014年7月,国标委启动了三项LED防爆灯标准的制定计划,目的是通过制定技术标准来规范LED防爆灯市场。具体包括规范智能控制、应用接口和检测方法等方面。2014年9月起LED驱动电源纳入3C强制认证范畴。2014年12月1日起,新制定的《嵌入式LED灯具性能要求》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三、我国LED照明产品出口企业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一)完善技术支撑体系,提高出口话语权

2014年,我国经营LED灯具出口的企业数量超过15000家,较2013年增加了3300余家,但是,出口额前100家企业的合计出口额仅占总体出口额比重的34.9%,我国LED照明行业集中度依然较低。并且,在产品研发和芯片制造等方面,我国LED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专利,众多中小型企业不得不处在LED产业链的最低端。所以国内许多企业难以生产出符合欧美等发达国家认证的产品。我国LED照明企业要想进军全球市场特别是欧盟和美国市场就必须加强产品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制约灯具发展关键制造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认可度,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行业集中度,提高出口话语权。随着技术贸易壁垒的不断升级,对于LED照明企业来说,只有掌握核心技术争取在对外贸易中的平等地位,才能减少技术壁垒导致的召回损失,更好的保护自身利益,保证企业在LED照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关注国际标准新动向,完善产品检测能力

我国LED照明企业进军全球市场必须关注国际标准新动向,完善产品检测能力。欧盟新标规定所有出口欧盟市场的LED照明产品必须符合新的能效标准才能加贴CE标签,新标的实施,明确了产品的老化时间,但是很多检测机构为了抢占市场,贸然推出“加速老化”等检测服务,帮助企业蒙混过关,这为国内企业在欧洲市场的长期发展埋下了后患。而在ERP新能效测试过程中,不同机构对产品的测试方法也不一样,比如,有些机构只对低色温产品进行测试,其他色温则套用相关参数,这种作法是不为国际检测机构所认可的。针对这些问题,企业需要有洞察力,选择国际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产品检测。此外,企业应依托国家和地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定期对LED光源、灯具及其附件等照明各环节产品进行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指标检查,积极推动LED照明产业建立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三方检测平台,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

(三)积极建立LED照明产品技术壁垒应对公共信息与预警服务平台

为有效应对技术贸易壁垒,我国LED企业应抱团发展,联合各部门积极展开合作,有效整合政府部门、技术机构和行业协会现有资源优势,做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共同建立LED产品技术贸易壁垒应对公共信息与预警服务平台。搭建平台时,要重点研究欧盟和美国等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加强了解TBT通报规则,以便于提出有效应对LED照明产品技术壁垒的整体解决方案,定期发布和推送最新法规、标准和产业动态,产业预警等信息,使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信息在合作企业间有效共享。

(四)积极参与制订LED照明行业标准,多方合作共谋国际标准话语权

在全球化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掌握了标准即掌握了行业话语权。当前,国际照明委员会等机构都颁布了相应的用来规范LED照明市场的标准。我国LED产业面临着标准缺失或滞后的问题,并且由于长期以来我国LED企业对标准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对国际标准制定、参与程度十分不足,使我国LED产业处于不利的境地。为此,中国LED企业在标准的制定上应加大力度,加强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密切关注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的LED标准,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争取LED出口贸易方面的主动性,多方合作共谋国际标准话语权。例如我国LED照明企业可以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加强和拉美、非洲、中东以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的合作。通过合作不断开拓新兴市场一方面可以降低和欧美市场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可以与新兴国家共同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LED照明行业新标,争取国际标准话语权。▲

参考文献:

[1]李胜会,黄华茂,王洪.我国LED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政策措施[J].宏观经济研究.2011(09).

[2]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关于印发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2009年9月22日.

[3]田甜.LED行业洗牌:是挑战,也是机遇[J].南方企业家.2014年7 月28日.

猜你喜欢
技术壁垒贸易壁垒能效
贸易壁垒破解策略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环境贸易壁垒问题及对策
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上海:稳中有进 能效趋优
关注能效
浅析在技术壁垒下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浅析中国铁路货车制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企业品牌战略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对策研究
浅谈实现高能效制造的未来发展趋势
欧盟:LED照明能效标准将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