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贫困群众有尊严地拿到一份工资
——江西省龙南县就业扶贫福利厂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子

2016-03-01 01:28于龙广上官涛
老区建设 2016年23期
关键词:车间残疾人精准

□ 本刊记者 水 木 于龙广/文 上官涛/图

让贫困群众有尊严地拿到一份工资
——江西省龙南县就业扶贫福利厂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子

□ 本刊记者 水 木 于龙广/文 上官涛/图

“像我这样行动不便的还可以在这里干点轻快活拿到1000多块钱工资,我相信政府,生活会像上楼梯一样,一步一步慢慢来,会好起来的。”在龙南县就业扶贫福利厂的制衣车间里,家住龙南镇的贫困户刘茂汉告诉记者,“现在的生活又有了新的希望。”

今年43岁的他2000年因为骨髓炎导致残疾,妻子也在2004年就过世了,家里还有一个老母亲,失去劳动力的他家境十分困难,只能依靠低保生活。如今在就业扶贫福利厂工作,自力更生,实现就业脱贫,让他对生活重新充满了信心。

龙南县就业扶贫福利厂

江西省龙南县就业扶贫福利厂位于龙南县经开区大罗工业园内,成立于2015年3月,总投资100多万元,厂房及配套设施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就业人员500人,是龙南县人民政府主导创办的公益性工厂,也是江西省首家以扶持贫困群众上岗脱贫为目的的公益性企业,这家福利厂的工人全部是龙南县的贫困人口和残疾人。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全县就业扶贫对象共有1494户6000多人。”龙南县就业局局长刘明亮介绍说,“这些就业扶贫对象中,精准扶贫人员和残疾人的比例比较大,他们普遍上了年纪,并且大多来自大山深处的偏僻农村,从未经过技能培训,有的人甚至几十年没来过县城,就业十分困难。”“大厂门难进、小厂干不了,这样的人群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是最需要关心的特殊群体,也是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刘明亮说道。

通过整合资源,“量身定制”扶贫良策,补齐扶贫“短板”,福利厂于去年3月创办起来了,成为了全省首家不以盈利为目的、扶持贫困群众上岗脱贫的公益性企业,主要为精准扶贫人员、残疾人提供生产仿真花卉、圣诞树、彩灯和加工服装等技术要求低、工序简单的就业岗位。“讲实在的,我们当时的出发点,就是想让这个特殊群体捧上饭碗。”龙南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张淑芳说。目前龙南县就业扶贫福利厂已吸纳254名贫困人员就业,其中残疾人42人。

“我们始终认为福利厂不是福利院,也不是养老院,我们坚持鼓励劳动创造,引导员工自力更生,就业脱贫,不仅让这个特使群体有尊严地拿到了一份工资,也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实现了人生价值。”龙南县就业扶贫福利厂厂长廖家利介绍说,“通过10个多月的办厂实践,就业扶贫福利厂第一个月实行保底工资1340元,第二个月起实行计件工资。目前,收入最高的能达到2800多元,一般的都能拿到1500—1600元。去年年底,厂里还根据各个员工的生产量,将企业的全部利润进行再次分配,也就是对员工实行二次利润分配,增加个人收入,这让工人们开心不已。”同时,为了稳定员工队伍,福利厂还为精准扶贫人员办理社会保险、购买人身意外险和提供免费食宿。

在制衣车间,来自汶龙镇石莲村的王庚华夫妻俩由于身体缺陷,在生活中经常受到歧视,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如何有尊严地拿到一份工资是夫妻俩的夙愿。入厂以来,夫妻俩以厂为家,积极肯干,找回了自尊,既实现了脱贫,又实现了人生价值。

通过实施政府主导、企业化经营、爱心团队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机制,逐步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脱贫。去年12月份,福利厂发放精准扶贫人员200多人的月工资共计30多万元,企业产值达到了36万元,增强了龙南县把就业扶贫福利厂做大做强的信心。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就业扶贫福利厂已经成为龙南县精准扶贫的样板。一方面以“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目标,扩大就业扶贫福利厂规模,员工人数扩大到500人,使之成为集培训、就业、创业于一体的精准就业扶贫基地;另一方面以就业扶贫福利厂为基地,采取“定点式就业”和外发式就业相结合的方式,在龙南全县设立27个乡级外发加工点和若干个村级扶贫车间,就业扶贫体系完备,网点覆盖全县17个乡(镇、场、管委会),可帮助2000多贫困人员实现在家门口稳定就业。

位于龙南县里仁镇正桂村的“大嫂车间”,针对农村妇女渴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愿望,通过牵线联系工业园企业把工序简单、技能水平低的手工活分类分派至各“大嫂车间”,组织农村留守妇女完成加工业务。“大嫂车间”的建立实现了村企联动,将车间建在村部,配套建设了“妇女儿童之家”,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化为生产力,让留守在家的妇女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目前,车间共有15名妇女在从事生产劳动,其中吸纳了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车间实行计件工资,工作时间灵活,做多少,拿多少,每人每月工资收入1000—2000元不等,实现了农村留守妇女挣钱顾家两不误,妇女在楼下务工,小孩在楼上学习、玩耍,解决了农村妇女既要照顾小孩又渴望增加家庭收入的问题。

里仁镇80多岁的孤寡老人刘仁娣是五保户,生活困难,到“大嫂车间”后一个月可拿1000块钱的报酬,还有人陪她说说话,心情好了,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就业扶贫福利厂的日常管理与其他企业的管理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管理的对象很特别,尤其是智障残疾人士作为特殊群体,管理起来难度很大,如何确保这些人员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安全,是福利厂管理的重中之重和头等大事。

为此,福利厂还聘请专业的爱心管理团队,因人制宜,实施人性化管理,除了做好传帮带,还耐心细致做好思想工作,并主动学习基本的哑语,便于沟通。为防止智障残疾人士走失,福利厂还与电信公司合作搭建信息服务平台,给大家发了一块安装有GPS定位系统芯片的特殊厂牌,离厂刷卡,这个厂牌有紧急呼叫和定位功能,如果员工外出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帮助时,可按下厂牌中一个功能键,发出三条短信,一条能给他们的家人,一条是给班组长,一条是给保安室,厂里保安室收到员工的呼叫信息能够具体定位,确保他们在迷路、发病等突发紧急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

就业扶贫福利厂的创办,给精准扶贫人员和残疾人带来了福音,为了让更多的精准扶贫人员上岗就业,龙南县不断创新就业扶贫模式,引导和鼓励服装、纺织、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上岗就业。目前,龙南县已有80多家企业参与结对帮扶,共提供就业岗位4000多个。

龙南县就业扶贫福利厂通过探索政府出资、企业运作、财政兜底的模式,让有一定就业能力并有较强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口和残疾人到福利企业工作,使之在就业创业中脱贫致富,进而实现人生价值,是新时期革命老区、欠发达地区实施精准扶贫的有益探索。

龙南就业扶贫福利厂给员工们过生日

龙南就业扶贫福利厂的大烫车间

龙南就业扶贫福利厂的制衣车间

■责任编辑:邵猷芬

猜你喜欢
车间残疾人精准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扶贫车间”拔穷根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A7_p69
我骄傲
例说最优化方法解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