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驱动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016-03-01 04:45宋俊成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现代化互联网+国家

宋俊成

(河海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互联网+”驱动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宋俊成

(河海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互联网技术与国家治理的结合给国家治理现代化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透明政府和阳光政务的建设,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减轻办事手续等推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同时,网络空间的自由和便捷带来的诸如个人信息的安全和权利的保护问题、网络舆论危机、对我国现有的意识形态等的挑战也不容小觑。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研究,能让其在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互联网+”;国家治理能力;顶层设计;国家治理现代化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国家治理应该搭乘时代的高铁,优化治理能力、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指出:“要推进数字中国的建设,拓宽国家治理的渠道,‘十三五’时期要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总书记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治理现代化”这个概念。[1]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网络的建设,现如今国务院手机客户端、各地方政府APP已经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中,人们通过手机就能了解国家的最新政策和动向。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发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这意味着国家将“互联网+”纳入顶层设计中,并将其视为新时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推手。

一、国家治理能力的概念

从词语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国家强调“治理”而非“统治”,不仅仅是词语的简单替换而是思想观念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统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指国家治理手段、治理方法的时代化、科学化以及治理结果的有效性,它回答的是“国家治理的本领与效能”问题。

我国自1994年开始首次接入国际互联网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网络大国,互联网已经深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互联网+”,从演化的角度来看,互联网为人类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基础设施,那么无论是市场、社会还是政府的组织模式都需要出现各种新的“变异”来适应这个环境。“变异”的根本便是创新,不是互联网与各种行业(也包括政府)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化学性”的融合。[2]简单地说,“互联网+”行动计划是在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提下催生出许多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深刻的影响。例如,“互联网+书店”就有了亚马逊、当当等网络书城;“互联网+市场”成为了淘宝、京东等网络商城;通过“互联网+公交车”成为我们微信APP上的实时公交,等等。“互联网+”不仅实现了无灯工厂、提供O2O创新、推进精准农业,方便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公众与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和相处模式。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一步驱动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步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需求日益多样化,新时期对政府公共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务部门与互联网的融合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真正的民主、建立透明政府惠及人民大众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互联网+”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机遇

“互联网+国家治理”的结果是产生很多社会契机,给政府进行公共治理和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也是驱动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动力。

(一)积极推进透明政府的建设,顺民意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官僚主义、官本位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种思想并没有随着封建王朝的垮台而消失,其依然影响着近代的社会环境,滋生了一批批腐败官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与国际接轨,国外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对传统思想造成了冲击,人们的法制观念、权利意识开始增强。但是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及政府部门服务意识不强,使得国家的政策并没有有效地发挥作用,人民表达自己意见也并没有顺利地传到执政者的耳朵里。

现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政府。2016年3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指出,“‘权在用,云在看’,行使权力不能打小算盘”,“该公开的应该全部公开,能上网的要尽可能上网,要及时回应社会的关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的政务工作方式,政府部门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互联网技术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架起了桥梁,使人民群众的力量更好地得以发挥,使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

(二)推进部门信息互联,建设智慧城市,利民生

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互联网+益民服务”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不仅发挥了互联网在改善民生服务上的优势作用和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也驱动了国家在民生问题治理上的现代化建设。以搬家为例,每次搬家去登记搬家信息的时候需要拿着房本、原来的户口,从原来的地方再迁到新的地方,到户籍登记处去登记。老百姓有可能忙活了一天事情还没能办成。如果实现部门信息互联,无疑将减少办事的麻烦,提高办事的效率。

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的密度不断增加,“城市病”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在2014年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落实本指导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有效地解决资源配置上的问题,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

(三)利用互联网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提高文化软实力这一国家战略是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强调文化要素在软实力中的引领作用,文化软实力是一种无形的、难以量化的、非强制性的力量,具有吸引、凝聚、感召、说服、诱导、感染等影响人心的作用。[3]因此,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对于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互联网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资源共享更加便捷。以前为了查文献要去图书馆翻阅大量的书籍,如今通过键盘输入想要找的资料很快就会出现相关的资料。

当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对我国还存在偏见和误解,归根到底是因为对我国现状了解得不够,看到的只是我国基本情况的一个部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很容易地使外国人了解到中国的基本状况,在现实中我们通过孔子学院进行文化交流,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我们也应该树立一个良好的中国形象。在“互联网+”的平台上,激发文化发展的动力,扩大我国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三、“互联网+”对国家治理的挑战

互联网技术正在深刻地、全面地改变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这无疑给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动力。我国有着特殊的基本国情,仅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道路,但还存在许多基础薄弱的环节,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个人信息安全与网络权利的保护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第一次会议中提出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发展号召,在国家战略层面上网络安全被提上了新的高度。网络社会风险无处不在。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个人信息的泄露、黑客木马的攻击等安全隐患。虽然国家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互联网的发展,但依然存在众多问题。如今,一些网站在注册的时候需要手机验证、身份证验证等,上网实名制杜绝了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实施不良行为,但另一方面,政务部门、电信公司、银行等涉及大众个人信息的部门如何保障信息安全不外泄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通过网络我们能够轻松地获得各种资源。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很多网站把属于别人的电子作品、视频、参考文献等拿过来放在自己网站上供用户浏览、下载,以此向用户收费或者吸引广告主的资金投入,在贴吧、论坛、博客等网民可以自由发表言论(文章)的领域,大多数网民并不知道自己使用别人的作品(图片、文章、音乐、动画等)还要注明出处和作者,甚至还要向作者支付报酬。虽然大多数网民主观上是没有恶意的,但确实已经构成了侵权。如何增强网民的产权意识,加强个人信息安全的保障成为国家治理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网络舆论危机挑战传统治理

政府是国家的管理者,各种利益矛盾往往会通过国家管理者与民众的矛盾集中地反映出来,如果管理部门处置不合理,就会激化民众对政府部门的不满。网络成为公众吐槽泄愤的平台,进而产生网络舆论危机,极端主义者更容易通过互联网组织起来并受到关注。例如,前段时间网络曝光城管暴力执法,打砸小商贩的事件,一时间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舆论纷纷把矛头指向城管的暴力和不文明行为。有些网民没有弄清事情的经过就断章取义,使得事件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很少有网民从事件的两面去思考和看待。在任何政治体系中,“不平则鸣者”更容易受到关注,有些网民自由地、隐秘地通过互联网发表言论,使一些负面言论在网络舆论场得到放大和强化,较之传统的治理模式无疑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数字鸿沟对国家治理的挑战

尽管使用互联网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但在我国社会中,仍有很多没有也不会上网的人,这种潜在的公民可能被忽视。电子商务与电子化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是不同的,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私营部门可以决定将那些不愿意上网的客户排除在外,但是政府不能,因为不管它的顾客拥有什么层次的技术,它必须让每一个人在相似的条件下都可获得它的服务与意见表达的权利。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偏远山区网络覆盖率不高,一些地区即使接通了网络,但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无法利用网络资源去实现自己的利益和价值。国家在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同时也要关注那些“被遗忘的线下公民”的心声。如何缩小数字鸿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使基层民主更加健全,是摆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难题。

(四)互联网对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带来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8月19日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所说的,关于我们(中国共产党)能不能打仗,军事上、政治上行不行的问题,新中国的成立已经给出了证明;关于能不能搞经济建设,能不能搞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也已经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但是,对于我们能不能不挨骂,能不能在思想意识形态上站住脚这一问题,现在我们还没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4]改革开放以来,外界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影响着我们的判断能力,多姿多彩的外部世界让人向往,自由、民主的观念冲击着我国的政治制度。通过网络,人们往往忽视本国的国情,盲目地将本国的现状与国外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如生活条件、社会保障、福利待遇等),现实中的落差让人们多了些抱怨,甚至会挑战政府管理的权威、正当性与合法性的地位。

四、结语

经过37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中不同的利益群体已经形成,围绕利益的冲突日益明显。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国家治理体制和能力方面,正面临诸多新的严峻挑战。[5]我国还处于社会转型升级阶段,官本位观念仍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大障碍。随着受众获取信息方式的变化,互联网政务在微博、微信上表现得更加活跃,人们通过手机就能获取政府发布的信息,表达自己的意见,向政府部门反映情况。2015年,国家启动并实施了“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战略,传统的许多行业通过与互联网的融合焕发新的生命力,也使现代生活更加智能化。国家治理在互联网的发展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互联网+”国家治理的研究能够帮助推进我国现代化的步伐,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迈出坚实的一步。

[1] 杨峥嵘.“互联网+”机遇与挑战[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5(06):42-44.

[2] 黄璜.互联网+、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J].电子政务,2015(07):54-65.

[3] 温艳如.“互联网+”时代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带来的机遇[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03):8-9.

[4] 王国华.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国家治理的新挑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85-88.

[5] 俞可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前线,2014(01):5-8+13.

G206

A

1674-8883(2016)18-0070-02

猜你喜欢
现代化互联网+国家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向武器装备现代化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