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华日报》的新闻观

2016-03-01 04:45梁志翔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新华日报新闻记者国民党

李 岩 梁志翔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浅谈《新华日报》的新闻观

李 岩 梁志翔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新华日报》(1938.1.1~1947.2.28)出刊九年一个月十八天,出版报纸3231期。在此期间,《新华日报》虽处于水深火热的环境,但仍克服了重重困难,通过实践与经验积累形成了较完备的新闻观。

《新华日报》;困难;新闻观

《新华日报》创刊的时代背景有两个,一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二是国共合作抗日。其性质是国统区公开发行的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新华日报》冲破重重阻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扫清障碍,指明方向。在此过程中,其形成了较完备的新闻观念,为日后新闻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1]

一、人民是报纸的主体

纵观《新华日报》创刊到结束,其办报的基本立场可以总结为“人民是报纸的主体”。创刊之初,吴敏发表文章《我们的信箱》,明确提出希望每一个读者都是本报的作者。1938年4月,社长潘梓年相继发表文章《答复读者意见的一封公开信》《本报读者会的性质和工作》,提议《新华日报》建立读者会,希望读者对本报加以讨论,并指出《新华日报》是以人民为本,要永久保持与人民的联系。抗日战争胜利后,周恩来发表《人民的报纸》《新华日报应永远为中国人民服务》等文章,明确提出人民是报纸的主体,指出《新华日报》要时刻为人民服务。

二、言论自由的斗争

笔者认为,要一分为二地来看《新华日报》的言论自由问题,即相对自由与不自由。《新华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发行的报纸,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新闻媒体,有及时发布信息、反映民情、报道事实的功能。但是由于受到国民党的压制,其性质就不单单只是一个纯粹的新闻媒体,而更像是两党斗争的工具。

(一)出版不自由

经研究,可以明显看出《新华日报》被压制的痕迹。例如,《新闻检查标准》《修正抗战期间图书杂志审查标准》《战时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战时新闻检查办法》《战时新闻违检惩罚办法》《修正战时新闻禁载标准》等条令,对《新华日报》实行严格的新闻检查,从而加强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力度。条令的颁布,旨在对报纸实施暴检,但《新华日报》顽强抗争,多次拒检。据统计,1940年12月,《新华日报》违检达18次之多,被新闻检察机关处以4次“严重警告”;1941年1月至5月,其违检更多达136次。此后,国民党颁布的《修正战时新闻禁载标准》,“军事禁载事项”“党政禁载事项”等诸条规定,成为针对《新华日报》实施专制的反动法律依据。但国民党的阴谋仍未得逞。《新华日报》与其展开了激烈斗争。1941年1月12日的文章中,《新华日报》使用巧妙字眼:“周恩来……告诉我们……黑暗是必然被冲破的。好像刚才的消息,说到新×军最近在向北转移中,被敌寇重重包围;但相信那些战士们是会冲破包围和黑暗的……”明了现状的人都知晓,“新×军”即“新四军”,而其驻扎区域并无日寇,这“敌寇”二字乃国民党,这样明确的信息居然也被国民党新闻检查官放行了。[2]

(二)出版的相对自由

抗战胜利后,《新华日报》掀起了狂热的拒检运动。1944年4月19日,《言论自由与民主》中写道:“有民主就有言论自由,没有言论自由就不是民主”,“报纸和人民也还有对言论限制作抗争的权利,可见民主和言论自由,实在是分不开的”。1945年3月31日,文章《新闻自由——民主的基础》中摘录了其他国家关于言论自由的观点,并表达了自己对言论自由的渴望。1945年9月,相继发表《由废除新闻检查制度说起》《要求战后新闻自由》《成都二十七家新闻文化团体举行联谊座谈加紧团结,提出七大主张,争取发表自由》等文章,加快了言论自由斗争的步伐。1945年10月1日,周恩来发表文章《为笔的解放而斗争》,有力坚定地批评了国民党新闻制度下的言论自由专治。

从《新华日报》有关言论自由问题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新华日报》并没有十分系统地研究言论自由问题,但其基本的主张是自由报道事实,自由发表评论,并认为报刊言论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和基本组成部分。

三、报人素养的培养

《新华日报》对其工作人员的素养有着严格的把控。1939年9月1日,《新华日报》连续发表《正确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就是辩证法》《抗战中的记者》《对目前记者工作的几点意见》《在苦斗坚持中的华北敌后新闻工作》《记者要努力理论学习》等文章,提出新闻记者应有的素养,新闻记者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思想上,要注意理论修养,深刻学习和把握科学的社会科学、马列主义。1940年9月1日,《新华日报》再次发表数篇有关新闻记者工作的文章:《记者战斗在岗位上》《新中国的新闻记者》《记者的今日责任》《记者的三大任务》《新闻记者的能动性》《新闻工作者的自我检讨》《记者风格》。几篇文章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人格上,新闻记者必须锻炼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操守,要做到不污蔑事实,不谄谀事实;在社会角色上,要求新闻记者不能只是勤勉的新闻采编者,更应该活跃在群众中;在工作中,要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新闻记者要经常自我检讨,不断修正自身的不足,不仅要学会采编、排版、印刷等业务,还要认真学习理论,加强自我修养,做到有所专长。

四、《新华日报》的新闻业务风格

1940年1月4日发表的《报纸应该通俗化》一文,提到为了适应更多人民群众的要求,适应更多群众的阅读水平,大力提倡推行报纸通俗化的编写。1942年5月16日发表的《深入群众,不尚空谈》一文中,谈到报纸要做真理的信徒、人民的忠仆,认为报纸应该实际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不能不贴合实际地自由漫谈。1942年9月1日《论我们的报纸》《报纸和新文风》《把我们的报纸办得更好些》文章中,指出报纸的报道必须要是实事求是,不能撒谎,不能臆造,而且提倡报纸应改进文风,鲜活报道事实。

总之,《新华日报》形成的一系列新闻观念,不仅解决了当时的矛盾与问题,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理论,为当代的新闻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1] 韩辛茹.新华日报史[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987:2.

[2] 蔡尚伟.版面上的相对自由与版面上的不自由[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8(9):108-109.

G210

A

1674-8883(2016)18-0130-01

猜你喜欢
新华日报新闻记者国民党
“建党100周年”系列故事 《新华日报》的“红色管家”
快过关了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用镜头讲述草根民生——《新华日报》“影像”专版的特色探索与思考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国民党军曾大量使用过化学武器
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