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媒体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合理定位探析

2016-03-01 04:45李永清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误区民生定位

李永清

(莱芜市广播电视台,山东 莱芜 271100)

新时期媒体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合理定位探析

李永清

(莱芜市广播电视台,山东 莱芜 271100)

随着新闻媒介传播渠道的增加,民生新闻事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发展误区,包括定位、站位以及诉求误区,特别是定位误区,其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民生新闻发展的瓶颈。本文在分析电视民生新闻报道误区的基础上,结合现状着重阐述了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观与合理定位。

电视民生新闻;误区;价值观;定位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其在媒体市场中占有的份额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在新媒体充斥的当今社会,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再次定位的困局。现阶段,民生新闻报道出现低俗化、娱乐化甚至同质化等现象,这需要引起民生新闻制作人的高度重视。

一、民生新闻在电视媒体新闻报道中的误区

就现阶段而言,民生新闻在电视媒体报道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位误区

定位误区是各类型的电视民生新闻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其表现形式而言,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部分电视民生新闻媒体以单纯的百姓生活作为报道重点,强调接近性、趣味性,导致其报道内容过于单调、琐碎或狭窄,同时报道往往注重个体事件本身,对事件背后的根源问题引申较少。其次,有些民生新闻报道为增加媒体的权威性,往往注重列举数据、条款或政策,而忽略了受众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党和国家颁布的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信息,媒体报道趋向于模式化,受众容易对其失去阅读兴趣,容易对报道内容理解不深刻,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报道效果。

(二)站位误区

随着民众接收民生新闻途径以及对时政信息关注度的增加,民生新闻在百姓心目中的分量亦在逐渐加重。民生新闻制作往往会偏离正确的价值与舆论监督轨道,出现“为百姓讨说法”等类似的道德绑架事件,影响或干预司法的公正宣判,甚至代职能部门解决问题。这类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媒体自身站位错误,未尽到其应该承担的职能。

(三)诉求误区

当前,民众对民生新闻的诉求认识还不深刻,对新闻质量的评价仍有一定的差距。民众普遍采用“好看是真”“热闹是真”的方式看待民生新闻,从近期某明星离婚案件在整个社会引起强烈反应就可知晓。同时,新闻媒体制作了大量与此相关的“边缘化新闻”,以满足受众对事件的不合理需求。这种不当的报道行为忽视了民众更高层次的收视需求,内容娱乐化、低俗化,缺乏应有的报道深度与广度。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定位策略

百姓关注度最高的电视民生新闻应充分认识到现阶段存在的不足,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念,找准自身的定位,把民生新闻栏目真正做成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一)确立正确的媒介价值取向,强化新闻价值

民生新闻具有接近性与参与性,与百姓日常生活的关系较为密切。民生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易形成公共话题,如意见被广泛认可,则可在社会中产生一股不可忽视的意见力量。而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民生新闻应该履行社会与时代赋予的责任,在报道中从个体事件出发,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地挖掘个体现象下隐藏的社会本质问题,并通过客观的反映和正确的舆论监督方式解决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

作为民生事件的第三方,民生新闻在内容定位上需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深刻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正确看待媒体收视率,抵制低俗化价值观念的侵蚀。其次,新闻立意方面应具备一定的高度与厚度,既不能脱离群众实际,也不能一味贴近现实而失去报道价值,要使民生节目成为“百姓琐碎小事的投诉站”。对于民生事件的报道应从整体出发,全面分析现象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同时,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时,应把好价值尺度,以防出现过度代言、焦点或语境错位等情况。

(二)找准民生新闻中间站位,发挥上传下达作用

自古至今,国计与民生都是密切相关的内容。与传统时政新闻不同,民生新闻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搭建了一个沟通的桥梁。一方面,新媒体民生新闻可对党和国家制定的政策方针进行解读,通过细化、具体化、形象化的处理,做到“时政新闻民生化”,便于百姓了解政府给予的政策福祉;另一方面,媒体也可通过实地采访,收集民众百姓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了解群众真实的生活面貌与内心的声音,并通过内容的总结与分析,对“民生问题”进行报道,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与反馈的作用,进而推动党和政府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提升民生新闻品质,解决“民生大问题”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各种网络媒体充斥在百姓生活中。网络民生新闻在为民众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伤害。网络媒体新闻要有实时性,第一时间抢夺新闻资源。这就导致一些民生新闻在缺乏事实根据的基础上就直接进行报道,形成了不良的风气。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的新闻报道就需要客观、真实,以遏制“失真”新闻带来的危害。

民生新闻涉及内容较多,但所谓“民生”并不意味着“市井新闻”“花边新闻”,真正的民生新闻应具有宣传引导与服务教育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应以新闻的到达率,而不是收视率标准来衡量一则新闻的好坏。新闻媒体制作人应正确审视收视率与到达率之间的关系,注重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品质,解决与民生相关的大问题。

三、结语

当今,网络媒体信息充斥于民生新闻之中,电视民生新闻更应该坚持正确的道德观念,肩负社会责任,注重报道与民生相关的问题,挖掘事件的深度、广度,推动社会主义民生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此,要始终将“为人民服务”当做电视民生新闻生产的最终目的,将其看做检验一切新闻制作与报道的行为准则。

[1] 姜林,王帅.新媒体时代下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J].新闻研究导刊,2016(15):216.

[2] 杜友君,徐梦瑶.媒体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合理定位探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83-85.

[3] 周珂.解读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及定位策略[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03):48-49.

G222

A

1674-8883(2016)18-0186-01

李永清(1985—),男,山东莱芜人,本科,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助理记者,主要从事民生新闻采编工作。

猜你喜欢
误区民生定位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