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宣泄
——张爱玲笔下的“恋父情结”

2016-03-01 08:08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32
关键词:张爱玲

孙 懿(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032)



情感的宣泄
——张爱玲笔下的“恋父情结”

孙 懿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032)

摘 要:张爱玲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她的小说大多写的是上海没落淑女的故事,而她的一生也是一段苍凉哀婉的女性传奇。在其小说中不难发现有些女主人公的心理情感是异于常情,值得分析的。张爱玲,一个传奇的女人,拥有着传奇的一生,在她清高冷漠的性格中流露出一种微妙的“恋父情结”。

关键词:张爱玲 恋父情结 心理情感

张爱玲小说中不难发现有些女主人公的心理情感是变幻莫测的,她们对爱情的体验混于亲情,难以摆脱父亲的影响。往往无法分清自己对父亲与恋人的情感,这种情结挣扎于精神上的依恋、肉体上的欲求和伦理上的压力,是一种无法忘却、无法摆脱的心理阴影。

一、什么是“恋父情结”

“恋父情结”,又名厄勒克特拉情结,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辞典》①中这么释义:女儿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绪。弗洛伊德②把小女孩对父亲的深情专注,想把母亲置诸一边,取代她位置的愿望,即‘爱父嫌母’的潜在愿望,称为“恋父情结”。

二、作家张爱玲“恋父情结”在作品的具体体现

1.《倾城之恋·心经》——直接表现父女之恋

在张爱玲众多的小说中,表现“恋父情结”最直接的便是《心经》③了。

《心经》中的“许小寒”反感自己的亲生母亲,爱上了自己的亲生父亲“许峰仪”。“许小寒”对待父亲“许峰仪”是一种超乎寻常的“关爱”,她能在一片喧嚣中分辨出父亲回来的声音,像等待恋人似的期盼父亲的归来。就这样,“许小寒”对父亲的爱由最初的亲情转变成一种对异性的崇拜、眷恋与爱慕。“许小寒”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了“龚海立”正常健康的爱,而选择了对父亲自私错误的爱。“许小寒”把这份亲情逐渐地转化成对异性的痴迷与眷恋,偏离了内心情感正常发展的轨道。“许小寒”对父亲的感情直接导致了她对母亲的排斥与仇恨,她把母亲视为情敌,无视母亲的存在,回避有关母亲所有的话题。这种畸形的家庭关系最终导致了家庭的破裂,“许小寒”失去的不仅仅是父爱,还有那份正常的、健康的爱情,她将她父母之间的爱慢吞吞的杀死,她伤害的是母亲那爱她的真心,是“龚海立”那纯洁的爱情。

2.《倾城之恋·茉莉香片》——由恋父变为恨父

《荣莉香片》④则是另一部体现张爱玲“恋父情结”的作品。

《茉莉香片》中的“聂传庆”4岁便失去了母亲,而他的父母之间是没有爱情的,母亲过世之后,父亲将自己对妻子的恨转到“聂传庆”身上,他经常受到父亲的毒打,从未感受过父爱的温暖。

于是,他便开始寻找精神上的父亲,对父爱有了强烈的渴望和急切的向往之情。在得知母亲曾经的爱人竟是现在的中文老师“言子夜”时,内心突然明亮起来。“聂传庆”固执地认为自己本应是“言子夜”的儿子,于是便陷入了对这个儒雅、有内涵、有文化的男人的崇拜和眷恋之中。时间久了,“聂传庆”对“言子夜”父爱的渴求欲望越来越强烈,“传庆不由地幻想着:如果他是言子夜的孩子,他长得像言子夜吗?十有八九是像的。”当然,他对“言子夜”的渴求是得不到回报的,于是就对那个拥有了“言子夜”全部父爱的女孩“丹朱”开始了无比的嫉妒与憎恨。正如作者所说“他对于丹朱的憎恨,正像他对言子夜畸形的倾慕,与日俱增。”“聂传庆”把对“言子夜”爱全部转化为了仇恨,并实施在了无辜的“丹朱”身上。

从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出,“恋父情结”已经不是单纯的依恋了,它在这部作品里慢慢变质,将一种无法寄托的爱转化成了仇恨,通过暴力的方式发泄出来,《荣莉香片》这部作品也是“恋父情结”最悲剧的体现。

3.《红玫瑰与白玫瑰·溵宝滟送花楼会》——将恋父延伸到年长男性

小说《溵宝滟送花楼会》⑤则描写了一段师生恋。

主人公“溵宝滟”是个年轻貌美的初中学生,“罗潜之”是年龄比她大很多的中文系教授。“溵宝滟”对“罗潜之”的感情源于对他的敬佩与崇拜,“罗教授戴着黑框眼镜,中等身量,方正齐楚,把两手按在桌子上。”“他萧瑟地坐在书桌前,很冷,穿着极硬的西装大衣。”这些形象描写都表明了“罗潜之”的成熟儒雅,以“父亲式”的形象给了“溵宝滟”无限的安全感和依赖。

在男主人公的角度上,“罗教授”对“溵宝滟”同样进行了狂热的欣赏和追求。在这段情感里,“罗教授”将这个少女视为女儿、妻子、甚至母亲,“溵宝滟”选择了人到中年的“罗教授”也正是寻找其内心精神寄托的对象。我想,这段“师生恋”也寄托了张爱玲的情感,是她渴望“父亲式”精神追求的补偿和回馈。

结语:张爱玲心中的“恋父情结”,早已流露入作品之中。张爱玲对男性角色的塑造与其童年生活体验是分不开的,与父亲相依为命的日子是张爱玲最幸福的时光。张爱玲,一个传奇的女人,拥有着传奇的一生,在她清高冷漠的性格中流露出一种微妙的“恋父情结”。无论是婚姻的抉择,还是作品的创作,张爱玲都难以隐藏内心真实的情感,她把细腻的感情融入作品之中,这都是她内心“恋父情结”的延续。

参考文献

[1]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第十五章),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07

[2]朱志贤主编,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28

[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第七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3

[4]周露霖,浅析张爱玲作品及生活中的恋父情结[J],武汉大学哲学学院,2010(4)

[5]马文文 肖磊,从恋父情结透视张爱玲小说的艺术创作[J],河北传媒学院,2012

猜你喜欢
张爱玲
张爱玲的美国时光
九月雨
姐姐张爱玲的青春见证
隔壁的张爱玲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张爱玲在路上
林徽因比张爱玲幸福的秘诀
细说张爱玲年代的流行歌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