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时代记者的角色变化

2016-03-01 04:45洪志超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受众信息

洪志超

(长葛市文化和广播影视局,河南 长葛 461500)

浅析新媒体时代记者的角色变化

洪志超

(长葛市文化和广播影视局,河南 长葛 461500)

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为传播环境注入新的血液,记者角色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挑战。通过自己的角色转换,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新媒体;记者;角色转换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和传统媒体记者带来了诸多影响。传统媒体时代,虽然信息也在生产者和接受者之间流动,但缺陷很明显。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为传播环境注入新的血液,记者角色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面临更多的选择和挑战。

一、挑战:记者必须调整自身

面对新媒体对整个新闻业产生的越来越大的冲击和挑战,记者在报道方式上要做到以下两个不能:

第一,不能走老路。按照传统的报道方式,通过群众反映、新闻热线或政策发布了解新闻线索后,记者要现场采访、写稿求证,按程序交稿编发。而面对微博等新媒体,网络在时效性方面显然要远远强于传统媒体。新闻事件当事人、旁观者均可在事件发生时利用移动网络设备将新闻信息传播出去,无须专门人员奔赴现场。传统媒体报道内容和编排方式、写作风格也不能再走老路。“假、大、空”,下笔套路,张口说教,拒受众于千里之外的做法早就行不通了,传统的报道方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

第二,不能当传声筒。网络媒体上的信息传播迅速且内容丰富,传统媒体极易受到牵制,于是一些编辑记者或惊慌失措或偷懒或无主见地被新媒体牵着鼻子走,不去创造性地设置议题进而引发讨论,而是简单机械地将网上的信息复制到传统媒体上,成了微博的传声筒、网络的跟屁虫。如此,既不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权威性,也会给记者行业和传统媒体自掘坟墓。

二、正视:认清记者的角色变化

记者在新闻现场的主角地位被削弱。新媒体时代,传播去中心化趋势明显,传统媒体很难再享受“一家独大”所营造的安逸生存条件。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力量,“公民记者”声名鹊起,对专业记者的冲击日益增大,致使一些专业记者反而沦为次要角色。越来越多的受众从传统媒体流向新媒体已是不争的事实,纸媒停刊或破产、记者跳槽或离职已不再是新闻,这对今天的新闻记者可以说是无情的颠覆。

记者的桥梁作用更为凸显。新媒体时代,记者的这一作用得到强化。一方面,新媒体成为记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记者将新媒体中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提炼出来,经过核实、加工处理等在传统媒体上发布。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会赋予信息更多的价值,而新媒体传播的信息经过传统媒体报道后能被更多的公众知悉,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记者能够通过微博等新媒体,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通过积极传播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提升新闻传播效果,进而提升传统媒体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记者报道工作的重点转移。由于原本属于记者工作重要部分的信息采取被公众来完成,记者的工作就要作出相应调整,工作重点从信息采集转向信息核实以及深度挖掘。所以,如何从信息海洋中去芜存菁地挑选出自己需要的内容是记者的主要工作之一。作为意见的公开市场,网络本身具有自我修正的能力。但微博谣言频发一次次地证明记者和权威人士在粉碎谣言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微博等新媒体提供的多是一些碎片化的信息,很难将信息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而记者就要充当这样一种角色,将微博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发现和报道事件的起因以及现象背后的本质。

三、应对:报道方式要与时俱进

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不轻信新媒体。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在新闻报道中,记者应对从网上获得的信息格外注意,千方百计核实信息真实与否,谨慎求证是进行新闻报道的第一要求。在掌握的资料能证实一些信息为谣言时,应积极发声,及时向公众传达事实真相。从“金庸去世”到“鲁迅作品大撤退”,从“胎儿被盗”到“春节放假9天”,经查证都是微博谣言。

积极利用新媒体资源,为我所用。在利用新媒体方面,记者要重点做到三项工作:第一,信息捕捉。新媒体本身就是一个富矿,给传统媒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闻线索。对于当今的媒体记者来说,单靠一双腿、一部电话所获取的信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浏览各个网站、刷新微博微信已成为每天的必修课。第二,内容甄别。新媒体环境下,“公民记者”随地、随意地发布大量信息,这些资讯多数是非理性的原始材料,很多经过改编转发,情绪化色彩浓厚,让受众难辨真伪,往往会造成社会负面影响,这就需要专业记者出马,辨真假、明真相。第三,提炼、深化。在信息的海洋中,对碎片化的新闻进行筛选,提炼出受众有用的或喜欢的信息,以新闻形式在传统媒体上呈现,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工作。记者在此基础上搜索、归类、提炼各类信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对信息的意义进行深度解读和评价。这既是满足受众对事实真相深度探究的需要,更是传统媒体发挥优势之所在。

改变思维模式,改进报道。新媒体即时而丰富的信息、平民的视角、互动的模式对传统媒体形成步步紧逼之势,传统媒体不能自说自话,要向多元、公众、互动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大众媒体转变。记者要去除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思维,真正俯下身子为受众提供有用的服务。报道内容不能再面面俱到、均衡用力,而是要大量压缩那些信息含量低、服务性差的新闻,提供高端、专业、权威的新闻产品,与新媒体的碎片化相对,做深度解读、调查性报道,同时要加强评论,在众声喧嚣中及时引导舆论。新闻写作要增强层次性,新闻语言要求更加凝练,以实现新闻的高效传播。

承担更多、更重的社会责任。“见证历史、记录时代、揭示真相、体现差异性”,这些都是记者的职责。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新媒体时代,在社会道德滑坡、是非观念模糊以及社会主流价值观备受质疑的转型期,记者更应牢记职责,坚持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及记者在引领舆论导向中的主心骨作用、旗手作用。在多媒体时代纷杂的信息潮中,记者要做到不轻信传言,不轻听偏信,不乱贴标签,不被情绪牵着鼻子走,不沦为新媒体的附庸,通过自己的角色转换,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1] 康静芳,王道军.新传媒时代的报网互动及其模式创新探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5):50.

G214.2

A

1674-8883(2016)18-0263-01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受众信息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订阅信息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