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2016-03-01 11:42山东省莱芜市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莱芜271100
化工设计通讯 2016年12期
关键词:能源消耗排放量二氧化碳

王 聪(山东省莱芜市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莱芜 271100)

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王 聪
(山东省莱芜市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莱芜 271100)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二氧化碳的排放研究已经受到全世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制造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学者们认为影响二氧化碳排放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技术结构的改良以及能源结果的调整等。主要用LMDI的分析方法结合我国1995—2007年的工业能源数据分析影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因素。根据研究的数据得出,人口增长是我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的主要因素。经济的发展以及能源的消耗都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产生影响。所以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途径。

二氧化碳;能源强度;产业结构

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是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它直接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暖,严重影响着地球的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为了应对全球变暖的问题,我国在2009年的常务委员会中结合当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状况,给出了未来的排放指标。指标要求在2020年的时候总排放量要比2009年下降40%。这就要求各地政府要充分做好优化二氧化碳排放的工作,实现二氧化碳的排放目标。调查显示,我国在1952年到2011年间,制造企业的增长速度由原来的19%增加到40%上升了21个百分点。制造企业是我国最大的能源消耗企业,因此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必须控制好我国制造业能源消耗量。根据2008年的ipcc的第5次评估报告显示,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是由于化工燃料的燃烧,调查显示,我国的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全国总排放量的90%以上。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篇文章是用“转换份额分析”(Shift-shareAnalysis)的模式对制造业二氧化碳的排放数据进行分解。

根据以上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变化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7个。

1)技术进步因素。它主要是反映了制造业各行业的能源消耗变化对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基于制造业的产品工艺的不同。所以制造业应该努力提高自己产品的生产工艺,开发研究新的产品,让单位产品在能源消耗上发生变化,这样就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行业结构的变化。它主要是反映制造业各个行业的产品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生产调整的影响。

3)能源结构效应。它主要是指制造业中由于生产使用的能源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4)技术进步与行业结构相互影响的作用。是指由于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5)技术与能源结构的效应。我国制造产业的技术不断改进和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的影响。

6)行业结构与能源的相互效应。制造业行业结构的变动与能源变动的综合变动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7)技术进步,行业结构与能源结构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针对这三者的结合对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2 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变动总体效应分析

在1999—2009年这10a之间,技术的进步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最大影响因素。接着是行业结构的变动,能源消耗的减少等因素。通过历年数据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各种因素影响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比值,其实技术的进步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了24%左右,行业结构的变动让二氧化碳减少19%左右,能源消耗的减少使得二氧化的排放量减少了10%左右。由此可见技术的创新和生产工艺的改良对制造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影响最大。由于制造行业中一般都是以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因而能源结构的调整对制造业二氧化碳的排放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

3 行业数据分析

在制造业各个行业的数据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影响最大的是金属的冶炼及锻压行业,技术进步与改良让整个行业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30%以上。紧着是非金属的矿物质制品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企业,由于技术的改良和创新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了20%以上。其原因是这些行业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工艺的水平发展比较快,使得能源的消耗大量减少。还有一些行业的技术进步比较缓慢。如通信设备,计算机,纺织业,皮毛加工制造业以及木材的加工制造业等,这些产业的技术进步对能源的消耗影响不大。所以这些行业的技术进步对整个行业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影响较小。

在行业结构效应中,对制造业影响最大的是石油化工,炼焦以及核燃料的加工。它们平均让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减少了42%。其次是化学原料及化工制品企业,其行业结构调整让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减少了33%。这些行业的结构调整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减少。但是制造行业中别的产业的行业调整对二氧化碳强度的排放影响甚微。甚至有些行业的调整没有让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减少却还在增加。比如黑色金属的冶炼及压延,交通运输设备的制造企业,医药制造企业,专用设备的制造企业等。由于这些行业的产出比重增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能源消耗的下降速度,所以对制造业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没有起到积极的影响。

4 结束语

气候变暖是如今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缩短气候变暖的程度已经变得刻不容缓。我国制造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很多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技术得不到改善。根据本文的研究发现经济的增长和能源的消耗对制造企业的影响最大。

为了贯彻落实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切实做好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整个制造行业的减排效果。在减排的手段方面要促进制造业的技术改进,让企业在优化生产技术的同时降低能源的消耗,以实现减排的目的。具体产业的变动对二氧化碳的排放影响比较小,还存在着很大的改良空间。可以多促进绿色制造,新兴制造业,大力开发可持续能源与再生能源。

[1] 李晶.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变迁、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4.

[2] 郭杰.中国碳减排政策分析与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3] 刘军.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C].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9.

[4] 刘雪阳.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1):75;95.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ang Cong

The problem of global warm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The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to by researchers all over the world.As the pillar industry of our country,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also made a lot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re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improvement of technical structure and the adjustment of energy results.The following is the main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China's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by LMDI analysis of industrial energy data in 1995-2007.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data,the population growth is the main factor to increase the tot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have an impact o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So change the energy structure,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is the main way to reduc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carbon dioxide;energy intensity;industrial structure

X32

:B

1003-6490(2016)12-0127-02

2016-12-16

王聪(1980—),女,山东莱芜人,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气环境。

猜你喜欢
能源消耗排放量二氧化碳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妊娠期云南半细毛羊氮平衡和养分排放的影响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抓捕”二氧化碳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需求驱动我国能源消耗效应研究——基于改进的两级分解法
50%,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碳排放量占全球一半
工业制造项目新增能源消耗影响的对比研究
高性能可变进气岐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数据分析检测能源消耗异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