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大学生诉求现状及其实现途径
——以协商民主为视角

2016-03-02 01:58马黎晖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协商民主新疆

马黎晖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3 )

【理论·实践】

新疆高校大学生诉求现状及其实现途径
——以协商民主为视角

马黎晖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新疆 乌鲁木齐830043 )

新疆高校大学生在诉求表达上走制度化建设道路,从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已有的各项体制进行完善,建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协商民主机制,是当前高校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新疆高校大学生诉求实现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协商民主机制的具体对策。

新疆高校;协商民主;诉求

一、新疆高校大学生诉求实现协商民主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实现新疆高校校园稳定和谐的要求

首先,协商民主机制建设是团结广大学生的机制,能够有效抵制境内外“三股势力”在校园的渗透。在当前境内外反华势力利用“三股势力”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加紧渗透,处心积虑地与我们争夺接班人的新形势下,境外敌对势力善于利用一些突发的、以极端手段报复社会、发泄不满的典型事件大做文章,近年来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出现了一些影响恶劣的事件,对新疆高校的广大师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从源头化解矛盾、运用有效机制综合治理矛盾,团结和教育广大各族学生,成为新疆高校维护校园稳定的大事。

新疆高校协商民主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能够通过民主对话方式,畅通大学生诉求表达渠道,主动灵活地化解矛盾,引导大学生依法按程序表达诉求、维护自身权益。这一机制在每一环节上都能够使上下得以沟通,直接摸清新疆高校大学生依法表达诉求中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为校方进一步找出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依据。这套机制的运作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可以通过在高校重大决策、重大项目或是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尝试和运用,总结多方参与、广泛协商、共同治理的经验,形成一种协商程序、协商意识和协商素养,一旦遇有突发重大事件时,有利于广大师生沿着已习惯的模式和程序去达成沟通和共识,不失为一种值得探索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式。

其次,协商民主机制建设是新疆高校由管理型向治理型转变的必经之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和完善的过程中,新疆高校也面临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行体制转变的重要任务。现代高校制度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高校制度文明建设必须以建立健全高校协商民主机制为内核,以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为目标,这是现代高校制度文明建设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协商民主机制的建设又是对建立现代高校的一种新的工作机制的方法创新。它预示着在未来现代高校制度建设中,学校管理者认识和了解协商民主在实现师生利益表达中的作用,促使校方对于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思考总结,并通过建立和完善校园协商民主机制疏通师生依法表达诉求的渠道,拓展依法表达诉求的形式,将校园的主体力量纳入到学校的治理制度之中。

(二)是实现各族大学生诉求的迫切要求

新疆高校协商民主机制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诉求意识增强的必然结果。目前,在校大学生诉求意识增强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大学生权利意识增强。大学生权利意识表现在对于权利的认知、理解和态度有了自觉;对于实现其权利方式有了诉求;对他人主张有了追问。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大学生的需求和诉求意识有了增强。目前,在校大学生更加关注自身发展、关注自身权利的实现,对自己作为国家公民和受教育者的权利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他们的权利诉求表达方式会通过学生之间的强烈竞争表现出来,通过学生无法忍受侵权现象的不满表现出来,也会通过维权和诉诸法律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各方面的压力,特别是来自就业的压力带来的直接诉求。大学生接受的教育是付费教育,他们已近成年,还要让父母为自己的学业买单,心理上都背负着或多或少的负担和压力。不过,更多的压力来自于就业。这些压力使学生产生了一系列诉求。学生希望学校在课程设计上更能为自己的就业服务,更能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有时他们根据自己对未来就业懵懂的认识和焦虑产生了与学校既有的课程设计并不一致的学习倾向,这种倾向往往没有相应的校方回应,学生将此种未加引导的心态和需求就反映在了学习态度消极、应付考试等方面。有时,学生感觉自己能力和素质都有所欠缺,但是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提升途径,因此也产生了提升自我的诉求。有时,学生对于就业与人生方向上感到无所适从、焦虑和迷茫,也产生了一些心理的诉求。总之,大学生权利意识和诉求意识的增强已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形势的发展,在校大学生的诉求内容也在不断增多,学生对于教育资源的分配、学院课程的设置、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学校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等都有自己的评价。在校大学生的诉求也可能还反映在学习和生活的一些具体问题上,诸如奖学金评定的透明度如何,学校的各项收费情况是否合理,学校的伙食是否可口、价钱是否公道、服务是否到位,宿舍中民汉合住中产生的交往交流问题如何解决,图书馆的、自习室的管理和服务是否满意……,这里面体现了学生对自我权利实现度的即时评价,面对高校顺应学生诉求内容增多的新情况,迫切需要建立协商民主机制。

二、新疆高校大学生诉求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诉求水平偏低,诉求范围有限。新疆高校大学生的诉求意识总体水平偏低,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只要自己违反了校规校纪,就没有申诉的可能。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传统教育体制注重对学生的管理和约束,强调学生必须遵守学生守则,而忽视了学生作为校园主体所享有的各种权利。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及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受教育者,应当对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尽自己作为学生的学习、遵守校纪校规、遵守国家各种法律法规的义务。同时,学习和了解作为公民所享有的权利、在《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中所享有的权利。

新疆高校大学生诉求范围主要集中在自身利益的实现层面,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的诉求较为普遍。有关思想上、情感上、人格地位等的诉求则比较少。维权中关注较多的是物质条件改善,对政治、精神层面的需求则比较少。个体利益上的诉求比较多,团体诉求比较少。例如,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新疆普通高校有34所,分布在天山南北,新疆各高校中少数民族的比例都在50%以上,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民族风俗习惯上与汉族同学有所不同,在一些诉求上所反映的也多是物质条件上的,比如宿舍安排、宿舍调整,而关于汉族和少数民族同学思想感情上进行交流的诉求就比较少。

第二,诉求制度不够完善,诉求程序还存在一些不健全的方面。新疆高校大多在学生工作部(处)下设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为对受到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违规违纪处分的学生提供申诉机会。但这一制度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当前,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存在着学生对申诉制度认识不到位、申诉受理范围过于狭小、申诉受理机构性质和组织构成不合理、申诉程序设计简单、申诉后的救济制度不完善等问题。”①从申诉内容和范围上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只介入“入学资格、退学处理、违规违纪处分”这几类,有关学生其他方面的诉求,高校缺少具体的制度和机制来保障学生的诉求能及时得到回应,并通过程序化进入问题的调查、分析、解决过程。大学生的诉求内容还有很多,但由于渠道不畅,学生的诉求实现程度不高,所以这些诉求变为隐性因素,学生心知肚明,但遇到校方的有关问卷、座谈,比如对老师的教学评价、对学校某些管理意见时,学生常常装糊涂或者应付了事。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高校大学生诉求实现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原有管理体制的弊端。过去,新疆高校管理多采用行政主导型的管理,学校大小事务都由行政来管理,学生没有发言权。市场经济下的高校体制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高校必须从“命令型”向治理型转变,治理主体中除了学校的行政力量外,还有老师和学生的参与,教授委员会、学生会、各类协会、社团等各种组织,高校治理从重补救、轻防范转变到增加主动性、灵活性的服务上来;二是疏导机制缺失。过去管理手段较为生硬,往往是“管、卡、压”,形式单一,效果不佳,是因为缺少疏导机制,没有征集学生情绪、心态和需求的平台和办法,也缺少给予学生依法表达的机会和机制,成为影响稳定的隐患;三是诉求管理者主体缺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大思政系列,但没有哪个具体部门和老师是专门负责疏导学生心理和反映其诉求的。辅导员、班主任、副书记是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管理者,在他们的工作职责中也有学生诉求的内容,但是他们的权责是有限的,并不能提供一条龙服务,以程序化方式实现学生诉求的表达。负责学生工作管理的人员紧张、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没有过多时间倾听和反映学生诉求,往往以简单方式、经验主义单向性管理。而且辅导员、班主任和副书记也缺少尊重学生权利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四是诉求表达相关机构设置缺失。这样使得学生的诉求表达渠道不畅通,阻碍了学生诉求表达的意愿。

①舒卫方.和谐视野中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生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新疆高校建立协商民主机制有许多制约因素,在法律法规上比较滞后;思想观念、民主意识上还比较传统;机构设置、体制创新等方面不够积极主动;现存学生诉求表达的机构作用有限,而学生现有的社会组织在少数民族地区又很少;高校学生诉求表达程序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等。但是,现实生活中高校学生表达诉求已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因此,新疆高校要着力协商民主机制建设和具体措施的完善。

三、新疆高校协商民主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一)协商民主机制完善的具体结构模式

协商民主机制最大的作用就在于加强沟通、增进共识、统筹全局、协调各方,促使学校各行政部门、学院系部和广大学生平等地就涉及学生、学校的公共事务公开讨论和协商解决,保障学生需求得以表达、学生能够参与有关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关乎学生利益的决策、以有效的协商运作机制落实大学生在校权利,协调学生与学校的关系。

从目前高校学生诉求意识觉醒和权力意识的增强来看,原来那种由高校行政部门主导的领导型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这种现实环境的要求也呼唤着协商民主机制的建立,它能够协调学校各行政部门和学院各系部乃至全校师生。在这种协商民主的工作机制下,学校作为执行者时会更加广泛地聆听各方意见和建议,学校各部门和机构会更加理解和联动,学生会更加支持和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要实现这种多方满意的工作效果就需要学校组织好各方的协商,整合多方意见,然而目前这种协商机制又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缺失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的学校设立了党政联席会议、学生工作例会、班主任会等制度和形式,但是由于缺少程序化建设,这些会议不是议题散乱、流于形式,就是领导一言堂、布置工作,甚至成为各系部、学院、班主任自我总结、扩大影响的手段。协商民主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就是要使这些由实践工作需要涌现出来的沟通和协调方式能够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这就需要协商组织在进行协商之前设计好协商的各个程序来保证协商环节能够顺利实施。首先要精心选择设计议题,布置能够有利于协商的会场、协商过程的会议主持人等等;其次要保证协商参与者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和主张,并且能够对他人的主张给予理解和尊重;最后大家广泛地进行辩论和讨论,寻求每个人意愿的最大公约数,消除个人偏好,最终达成共识。

协商民主机制还能促进学校各职能部门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高校管理落后的一个表现就是单向性的管理,没有长效机制处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懒于及时疏导。往往是等到问题出现了或者问题严重了才开始着手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总是先压,压不住了再想办法。协商民主机制的建立就是让学生的情绪和思想可以及时得以表达、疏通;学生可以对其学习和生活状态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通过参与和影响那些塑造他们校园学习生活的决策过程,发挥自己在校园中的主体作用。

新疆高校协商民主建设要适应新疆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对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民族关系的和谐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协商民主机制建立在程序上的合理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这些特殊性,只有建立与这些特殊性相适应的有地方特色的协商民主机制,才能使这种符合新疆实际的协商民主机制能够落地生根、日渐丰腴。

(二)协商模式中参与主体的激励机制

建立协商民主机制,首要是大力培养协商主体。学校的各行政部门、各学院系部、老师和学生本来是多个单一和联系分散“点”,但协商机制使学校的各行政部门、各学院系部、老师和学生都成为了联动网上的相互联系,紧密配合的“点”,将这些点协调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治理模型的系统。

从前,学校管理的主体是行政部门和各学院系部,但是有了协商民主机制,学生以及学生社团逐渐成为主体,他们与学校行政部门和学院系部共同管理校园,治理主体逐渐扩大,民主决策越来越科学,决策不再是一两个领导的事,或者是少数人说了算,而是从整体性视野出发。协商机制的发展与完善改变了这一状况,校园在共同治理模式的统筹兼顾下发挥整体性功能,就功能结构上看,整体功能远远大于局部。所以,新疆高校应该运用各种方式与办法大力激励行政部门、学院系部和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协商民主,构建民主协商机制。

首先,学校绩效考核中应加强对各部门综合指标的考核。学校管理考核的指标中过去往往造成各部门各争其利、互相比拼而又互相打压的局面。在协商民主机制建立过程中,需要考虑使用综合考核指标。即过去管理体制下是上级考核下级,现在的治理体制下,是参与治理的各方用多维度指标进行综合考核。促使所有参与治理者能够从学校整体价值的实现、学校治理良性循环等因素出发,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增强学校的治理效果。

其次,充分利用网络等协商形式。高校较早地进入了网络化,即使在新疆这样不发达的地方,电脑和网络的应用也很普遍。微博、论坛和贴吧是大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空间。发帖、回帖、转发等过程中学生开始独立思考、表达,其民主教育在课堂之外得到一定的延伸培养。因此,关注和利用网络协商形式,是需要引起学校高度重视的。

第三,大力加强培养高校大学生社团组织和高校协商人才的建设,对于推动学生团体、协会组织和协商人才在高校机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大学生的诉求以及参与决策的活动、与校方座谈都不可能依靠某个单个学生的力量。目前,高校还不完全具备成熟和完善的协商管理机制,协商过程中学生处于劣势地位,没有与之相应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因此,要想增强话语权跟影响力就必须求助于学生社团组织和协会组织,大力培养优秀协商人才。校方也可以通过大学生社团组织,将学校的一些活动和事物交由社团参与管理,不仅有利于为校方的决策提供有益的依据,而且为校方的治理工作做了合理的补充。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协商水平的社会责任感都有巨大的帮助与指导。

(三)建立常设的协商组织机构

协商民主机制的建立是一个过程,它将随着情况的变化,需要在实践中完善,随着实践经验的丰富,对其认识才能更加全面。但是,决不能否认协商民主机制作为一种全新的高校治理模式,以其独特的新视角和新机制对改变新疆现有高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巨大作用。

目前,建立高校重大决策中引入大学生参与协商的组织机构;设立高校日常管理中加强各方协商沟通的“民主田”管理部门;建立高校学生表达需求的诉求平台和窗口岗位;设立相应的治理委员会等,这些常设组织机构就如同一个个水库,千万个小溪流向这里,在这里汇集、交融,再由水闸疏导而出。

最后,高校协商民主机制建设还要配套其他方面的建设,如改革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高校学生心理疏导等。通过进一步加强协商民主机制的建设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将会大力促进新疆高校由管理型向协调治理型的转变,不仅有利于新疆高校和谐校园的建立,而且会更加促进新疆人才建设的培养。

[1]朱斌.论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及其觉醒[J].高教与经济,2010,23(1).

[2]贺日开.高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合理定性与制度重建[J].法学,2006,(9).

[3]马黎晖,夏冰.协商民主在新疆和谐宗教关系构建中的作用[J].新疆社会科学,2012,(2).

The Appeal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Ways to realize them in Xinjia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MA Li-hui
(S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Course Research,Xinjiang Normal Poly School,Urumqi Xinjiang 830043)

The expression of the appealsin universities in X injiang is on the way of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Starting from the real situation of the ethnic minority areas,perfecting the existing various system and building an effective mechanism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re important tasks currentl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and caus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Xinjiang,and proposed specific measur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sultative and democratic mechanism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in Xinjiang;deliberative democracy; appeal

G641

A

1009-9545(2016)02-0001-04

2016-01-2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48030)

马黎晖 (1969-),女(回族),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执政党建设与协商民主研究.

猜你喜欢
协商民主新疆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新疆多怪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