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满足学生发展内需的有效互动

2016-03-02 20:19滕宁宁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译林句型创造力

滕宁宁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假若内心的灯没有点燃,只有奇思妙想的火炬在身外旋转,结果便如同一个关在黑暗土牢里的人身外有火光旋转一样。”学生内心没有追求英语学习的需要,缺少一盏能照耀他努力前行的信念之灯,那么他学习英语的生命活力就没有被激发,教学势必成为他所厌烦的威逼与利诱。为此,就必须要继续改造现有的英语教学模式,不断地建设它,不断地丰厚它,由此来满足学生发展的内部需要。

如何改造?王升博士认为:“层次性需要是发展性教学主体参与内在机制的动力性环节。”而教学互动(Interactive activity)正是一种交互作用(Interactive effect)和相互影响(Influence each other)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它具有链状循环、动态的特点。所以教师就应当将目光锁定在学生学习的内部需要上,也必须从学生现实需要出发,设计符合他们当前需要的教学活动,在有效互动中,构建出其乐融融、兴趣盎然的英语课堂教学,因为这正是学生获得发展,点燃起他们学习英语信念之灯的重要前提。

一、在互动中,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

众所周知,英语教学是关乎语言的,而语言的学习就免不了各种文本的阅读。可是学生缺少课外的语言学习环境,那么课内教学就必须好好把握。心理学家认为: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去阅读文本资料,就须用超出个体预期的“新异刺激”去唤醒其阅读的兴趣。

【课例列举】

1.以课题入手引发探究。例如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四(下)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的Story time时,我就从课题发问学生:“Whose dress is this?Do you know?Guess!”学生看着美丽的淡蓝色连衣裙,七嘴八舌起来:Maybe it’s Su Hai’s/Yang Ling’s/Helen’s...嘻嘻,一探究竟的心理需要不由地生发出来。

2.以情景描述引起探究。例如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三(下)Unit 7 On the farm的Story time时,我就用“I can see...there.”的句型来描述农场的情景,由此引起学生的主动思维:“What place is it?”有的猜:“Is it a park?”有的想:“Is it a school?”还有的说:“Is it a garden?”...

3.以图片对比刺激探究。例如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三(下)Unit 5 How old are you?的Cartoon time时,我就在PPT上出示了一张Bobby眉开眼笑的图片和一张Bobby气急败坏的图片,T:Look at this picture.Is Bobby happy?Ss:Yes.T:What about this picture.Is he happy?Ss:No.T:Why?Let’s read the story.OK?成功带领学生走进了文本。

【我的思考】教育家波利亚曾提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发现”就意味着学生在面对新的学习材料或是活动时,要有一种发现下去的冲动,要有一种探究到底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否则就算教师给学生再多的机会去发现,去实践,学生也不想领情,最多是疲于应付罢了。为此在课堂有限的时空里,教师就要不断地召唤、激励学生,让课堂成为一个围绕“英语”的“运动场”,而学生正是场中跃跃欲试的“运动员”。所以,每次我在一个文本教学的伊始,总要想方设法地提炼出一两个明确的话题,甚至更多,而在学生感悟的交汇点上选中一个观点鲜明的话题作为文本建设的切入口,出奇制胜地抛出这枚“绣球”,满足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学习下去的心理欲望。

二、在互动中,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

交往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心理倾向之一,也是孩子最终要融入社会的必经之路。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改变师生单向交往的模式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往,将小小英语课堂化身为一个模拟社会,以满足学生与他人之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使学生个体成为教学交往人际互动中的一员,让他们学会目中有人,能够彼此尊重,彼此交流,懂得取长补短。

【课例列举】

1.营造交往的氛围。例如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六(下)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Grammar time时,因为这一部分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副词的主要用法和基本写法,所以我就直接呈现四句话:The lion asked sadly.The lion laughed loudly.The mouse said quietly.The mousesaid happily.让学生个别读、集体读、同桌交流,试着找出四句话的共性,分析归纳出:“动词+副词;副词通常是在形容词后面+ly结尾”。

2.开辟交往的领域。例如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六(下)Unit5A Party的Check-out time时,因为此部分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单元练习巩固中熟练运用本单元的主要语法“Be going to的特殊疑问句”,所以我立足本部分的Class party的信息表,根据信息表的内容,先是以我与单个学生之间的问话作为示范(Where are you going to have the party?),再是单个学生与单个学生之间问话,学生自我试验(When’sthe party going to begin?),然后是同桌之间的实战 演 习(When’s it going to end?/What’s Lily going to do for the party?/...),之后又联系生活和学生一起使用一般将来时的主要知识点,设计了一个我班的六一节活动计划。

3.注重交往的过程。英语课堂中经常出现小组合作的模式。有时是三人,有时是四人,有时需要五人,有时甚至更多,若是完全放手,让学生随波逐流,常常会出现讨论热烈非凡、汇报寂静异常的现象。所以我采用1+1+n的方式来给各个小组划分职务,第一个“1”是一位学优生,他担任组长来负责组员的任务安排;第二个“1”是一位中等生,他是组里的中坚力量,要和组长一起完成任务中最具挑战的内容;而“n”主要优先考虑班里的学困生,不然就搭配其他班级成员,目的是营造和谐共进的小组氛围,以此激发学困生的积极参与态度。改造后的小组模式果然如所期待的那样,实际教学效益大幅提高。

【我的思考】有交往才能有合作,有合作就要有交流,而交流就意味着平等。那么教师要尽量走出“师”的角色,以一位“旁观者”或引导者的身份,将“话语权”让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互动的契机。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绝不能让学优生独唱,其他学生干看,而是要“众人划桨开大船”,彼此倾听,彼此学习,体验成功。对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也要懂得辨别:对于个体性认知问题,要“开渠引水”,抛出问题,大家共同思考,当场加以解决;对于典型性或是共性问题,就要“筑巢引凤”,学生组合,成立小组,互相启发,共同探讨,集体交流,正所谓“互动中,交往中,成长中”。

三、在互动中,满足学生创造的需要

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一部创造发展的历史,没有创造就没有现在的人类社会。创造力就是创新的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对于一个孩子或是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均是十分重要的。而孩子的思维又往往比成年人的思维更丰富、更大胆。那么教师就应该尽量地加以呵护、鼓励和推动,而不是限制,要让这种积极的思维发展下去,使它得以成为一种创造的力量。

【课例列举】

1.创改课题。例如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四(上)Unit 1 I like dogs的Story time时,我提问学生:The title is“I like dogs”,do you like this title?有的学生说:“Yes,I do.”有的学生说:“No,I don’t.”我又问:“Can you make a new title for this story?”学生开始众说纷纭:“I like monkeys/cats/pandas/...”后来有一位学生很自信地总结道:“I like animals”.真有小老师的派头!

2.创说语句。例如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四(上)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 时,这一单元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是水果类单词,如果只是干巴巴地教学单词,就会使教学陷于机械操练的泥潭。所以课上我就播放了一首学生大都熟知的关于苹果的英语歌谣,来唤醒他们对于相关英语句型的记忆,同时也催生出学生把水果类单词转化成句型的无尽创造力。课上,他们发挥得淋漓尽致。现列举学生自创的葡萄儿歌:Grapes are round.Grapes are purple.Grapes are juicy.Grapes are sweet.So I love to eat grapes.

3.创编故事。例如教学译林新版《英语》四(上)Unit 5 Our new home的 Cartoon time,课文大意是:“Sam和Bobby遇到一只伤心的little bird,为了让它开心,Bobby和Sam要给它吃美味的orange,还有可口的hot dog,可是bird一一拒绝,原来它想吃树上自己够不着的worm。”学习这篇小短文,除了一个新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其余也就无难度可言,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确实容易。如果教学仅仅停留于此,貌似学生们也不太甘心。于是我追问 学 生 :“What will happen then?”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得有针对性,我设计了三个小情景 :(1)Thebird would like something to drink.(2)The bird would like Mum.(3)The bird would like to play games.之后,就放手让学生自行选择合适的场景,分组设计他们心中的英语故事。我也深深陶醉于他们创编的故事,忍不住走下讲台,到各个小组瞧一瞧。

【我的思考】创造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保持活力的基础。而孩子正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主人,如果他们的创造力丧失殆尽,那么这个国家与这个民族的发展之路又会在哪里?所以我们的教育就不能只满足于照本宣科,识记知识,追求分数,而是要打造生命课堂,摒弃错误思想,追求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创造的人格中,一定要有一个“敢”字、要敢想、敢说、敢做,才能有所创造。如此一来,我们的课堂就要有留给学生自我发挥的时空,允许他们不走寻常路,挑战权威,发出不同的声音,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也许孩子的想法是那样的幼稚,就算他们的创造根本没有新意,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他们敢于思考、敢于挑战、敢于创新,我们的教学才真的有意义!因为他们才会是“敢”于成就未来的栋梁。

猜你喜欢
译林句型创造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典型句型大聚会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翻译误区逐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