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后阅读时代纸质图书与数字图书的并行共存

2016-03-02 12:52黄宝文天津图书馆天津300191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数字图书

黄宝文(天津图书馆,天津 300191)



浅论后阅读时代纸质图书与数字图书的并行共存

黄宝文
(天津图书馆,天津 300191)

摘 要: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载体的变化,数字图书的出现,使得人们原本的阅读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在已经进入了“后阅读时代”的今天,纸质图书是否会消亡?数字图书能否取而代之?笔者通过对两者的深入分析,给出了纸质图书与数字图书并行共存的几大理由。

关键词:纸质图书;数字图书;后阅读时代

当下,随着电脑、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三者之间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图书在继音乐、电影之后也走向了数字化。因为信息知识的多元化、数字化,人们的阅读进入了“后阅读时代”。何为后阅读时代?其源于电子阅读的崛起,带给了我们全新的阅读体验,我们今天的阅读内容可谓超过了任何一个纸质阅读时代。而数字图书等的兴起,慢慢地改变着世界,影响着年轻人的阅读习惯,让出版社倍感压力。面对这样的局面,有人说纸质图书前景堪忧,终会被数字图书所代替,纸质图书则彻底消亡退出历史舞台。

笔者认为,在现阶段,也就是“后阅读时代”,由于纸质图书本身的独特个性和优势以及人们固有的阅读习惯,决定了纸质图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会就这样退出历史的舞台,其有存在的意义和必要性。因为“后阅读时代”主要的阅读方式包括网络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微博阅读、手机阅读等,形式多样且信息扩散迅速,内容大多是图片与文字混合拼贴而成。“后阅读时代”的阅读主要特质为:碎片化、图片化、数字化、网络化、快餐化。可见数字图书本身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它不能完全把纸质图书给替代。故此,本文从纸质图书和数字图书的各自特点来分析两者并行共存的理由。

一、纸质图书不会消亡

(一)理由一:纸质图书的个性和优势决定的

首先,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图书发展是几经巨大的变革才成为今天的以纸为载体、以造纸术和刷术为依托的文字文化,可以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纸质图书被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这一鲜明的个性是数字图书所不能比的。

其次,纸质图书的优势,其有很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便于保存;便于携带,书可以拿在手里或者放进包里。还有古籍善本书保存下来,传藏了几百年的时间,有很大的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在阅读时,纸质图书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很随意、间断性很强,手捧墨本体验书中世界。还可以让人与书贴得更近,感受书中人物的情感。在普及性上,纸质图书更有很强的优势,只要识字就可以方便地阅读。

(二)理由二:数字图书的不足和缺点决定的

首先,数字图书的发展也就是从电脑、网络、互联网普及开始,飞速成长起来,不过十年的光景。数字图书的网络阅读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网络最为突出的个性特点就是快、数据大,但这也成为它最为突出的缺点。因为快,难以监管,鱼龙混杂,真伪常受质疑,而且信息可靠性与速度成反比,即内容越多,阅读时间越长,准确性就越难把握。

其次,数字图书不足表现在,第一,不稳定性、数字图书在阅读时如出现了网络中断、设备故障、黑客或者计算机病毒等情况,可能造成信息内容全部丢失,因此,数字图书和电子信息存贮不宜永久存档;第二,依赖性强,数字图书在阅读时如果没有电脑设备、互联网络等现代化的条件支持,就无法阅读;第三,有害健康,长期阅读数字图书,电子设备对人体有辐射,对视力有一定程度的伤害和影响。尤其对儿童,如果长时间对着手机、电脑等视力就会迅速降低;第四,要求高,数字图书对读者的文化水平要求较高,要具备网络知识、设备操作技能等。

(三)理由三:两者相比较,纸质图书馆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

1.首先,纸质图书给人以便利和舒适的阅读状态。茶余饭后随时随地,无须电源、电脑和网络,翻开就读,随心所欲,没有电脑辐射。其次,纸质图书还便于记忆,纸质图书文献符合人的思考记忆习惯,对此数字图书要逊色多了;最后,因为纸质图书能继承前人知识文献,保护著作权,具有收藏价值。

2.纸质图书有感官和精神的双重享受。数字图书与纸质图书有个不同之处就是装帧设计。纸质图书在封面图形、色彩、排版、插图等,都是独具匠心的,超越了信息传递任务本身,给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3.纸质图书的研究价值。因为纸质图书本身有收藏性,其封面、扉页、版式、作者小传、前言、序等等都能为研究者们提供线索。

综上几点,可见,纸质图书的丰满搭配是数字、电子类图书快餐式的营养搭配所不能比拟的。所以,纸质图书在“后阅读时代”是不会快速消亡的。

二、数字图书与纸质图书是延伸与互补、不是替代关系

(一)理由一:数字图书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数字图书的优势是快速性和海量性。一条信息在网上发布,瞬间人们就可以在手机或者客户端上看到,速度之快令人侧目。海量性,数字图书信息的存储量大,储存介质多,而且可以多人同时在线阅读。其次,开放性动态性,用户可以随时阅读到世界各地的数字图书资源。动态性,因为数字信息依托于互联网,可以在线及时更新,且出版、改版、再版周期短,速度快,新颖性强。数字图书为读者服务突出个性。再次,节省空间,数字图书以数字化形式存储,一个磁盘可以储存几十万册数字图书,只需占用一个电脑主机的位置,节省空间增加馆藏量。最后,形式多样性,数字图书通过音频和视频,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阅读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二)理由二:纸质图书的缺点和不足

首先,纸质图书的缺点和不足体现在对保管、存放的要求高。纸质图书要求收藏的条件高,要做到防潮、防霉、防火、防蛀等。其次,真善本书若丢失或损毁,一般就无法弥补,没有数字图书可以重新下载的优点。再次,存放空间大,纸质图书要随时调整旧书下架,这就增加了工作量。纸质图书在管理上要投入较多人力、物力、财力。一本书从书店到图书馆的书架要经过十几道工序。

数字图书的海量、快速、多样、新颖、多元的优势特点,可以弥补纸质图书的缺点与不足,但是其又不完全具备纸质图书的优势特点,因此数字图书无法取代纸质图书,却可以与之互补。在阅读形式上,两种图书相结合,数字可利用自身形式的便利和快捷为纸质的检索提供技术支持,提高读者的信息获取量。纸质图书可以做数字图书的补充,丰富读者的阅读需求。在内容上,数字图书的信息是海量的,相对灵活,修改、编辑等都有着极大的便利,纸质图书可以通过数字图书的优势,为其内容补充信息。

三、纸质图书与数字图书并行共存

图书是我们人类文化的产物,是传播知识的工具,无论是纸质的还是数字的,只是形式不同,它们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阅读方式,本质上是相同的。数字图书从承载角度讲是信息的新载体,同时,在阅读方式方面给人们提供了不同的选择。我们最早的图书形式有甲骨、金石、简策与帛书等,纸张发明后,有卷轴装、经折装、线装,再到我们现在的普通纸质图书,都是载体与形式的变化。而数字图书也是顺应时代发展,在科技进步的今天,知识与文化载体新的表现形式。数字图书的阅读也是我们现在数字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数字图书不适合幼儿阅读,但对中老年人的阅读有帮助。因为,数字阅读要依靠电子设备,孩子长期盯着电脑屏幕,对眼睛伤害很大,电子设备有辐射,对儿童发育有影响。但是,最新研究表明,数字阅读在中老年人群中,越来越受到欢迎,尤其有人声朗读功能的电子设备受到青睐,多样的数字阅读方式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在我们故有的传统阅读习惯中,纸质图书所给予的阅读体验,是数字图书不能取代的,但这并不代表纸质图书与数字图书是水火不相容的。纸质图书与数字图书两者之间也不是非要二者只能取其一,而是两者双双并行共存,优势互补,形成图书文献的兼容并蓄,多样丰富,更好地为大众服务。我们现在正处在“后阅读时代”,未来图书发展是如何的走向?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图书内容会更加优质、先进、成熟,同时数字图书运行方式会加以改进和完善,读者量更会稳步增加,数字图书的出版份额相较于纸质的会不断扩大,在这样良性的竞争下,将对纸质图书的出版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其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这样在竞争中求发展,让纸质图书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加强革新,突出自身优势,找准发展方向和正确定位,与数字图书相互促进,并行共存,将更多更丰富、准确的信息知识提供给广大读者,为促进图书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为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陈晓阳.论传统图书的现代性救赎[J].出版发行研究,2014(2):32-35.

[2] 王旭东.浅谈图书馆纸质图书的价值[J].河套学院报,2014 (9):79-81.

[3] 吴婷,王跃,徐虹,等.纸质出版不会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J].科技与出版,2015(10):113-115.

[4] 焦琐.纸质出版作为文化传承的不可替代性[J].赤子,2012 (8):52.

[5] 柳亿达.论数字化时代纸质媒体生存空间[J].中国报业(下),2015(05):14-15.

[6] 费莉.浅谈如何提高图书馆纸质文献利用率[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13):30-32.

作者简介:黄宝文(1968—),女,馆员,就职于天津图书馆采编部。

中图分类号:G23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3-0188-02

猜你喜欢
数字图书
区块链在数字图书侵权中的司法救济作用分析
基于图像模式识别的数字图书资料修复及应用
对国内儿童数字图书应用APP的问卷调查分析
做好图书管理之有效途径探讨
新媒体时代数字图书管理的有效途径探讨
数字图书营销方法探究
一种基于Hadoop的数字图书存储系统设计方案